笔者在实务中发现,很多助理整理报表审计的底稿还好,但一旦涉及专项审计底稿就变的束手无策,整理出来的成果也就差强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两点,一是对整个业务的逻辑不明白,不知道具体资料是干什么用的,也就不知道往什么地方放;二是一些通用的基本逻辑、方法不明白,再加上不注意细节,就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主要从第二点出发,讲一些通用的基本逻辑和方法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01以问题为导向的整理方式
一般专项审计的目的还主要是找问题,大部分事务所都有自己的格式,但大同小异,主要是列明问题,列明理论依据,后附证明材料,这种只要能把问题描述明白了,就清楚是什么附件了,按顺序摆放编制索引,然后所有的问题会形成清单,将一个个问题底稿及附件放在清单后边即可。
02模块化的整理方式
专项审计除了找问题以外,往往还要收集一些制式的资料,这个时候分模块往往是比较好的方式,比如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审计,一般需要收集批复、权证、合同等资料,这个时候可以先把资料分类比如批复,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编制索引,最前边放个清单,即“总 分”模式。
除了以上相对固定的,采用清单,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方式之外,一些不固定的环节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比如EPC F项目模式,需要对F进行测算,那测算底稿 相关测算依据(如节点验收、测绘报告)也是变种的“总 分”模式,同样能起到提纲挈领,方便别人查阅的目的。
03需要注意的细节提示
整体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要想整理出一套方便别人查阅,让阅读者眼前一亮的底稿,更主要的还是注意细节。
1.一定要确认一下资料的版本,是不是最终版
上边整理方法学的再好,不是最终版,整理的越快,返工的越快。至于怎么确定是不是最终版,不同阶段的助理其实有不同的方法,已经理解一部分的业务的同学,可以通过逻辑判断,找出矛盾点,然后确定合理不合理,刚参加工作的小朋友还不具备对业务的判断力,那就依托项目经理,在被分配了工作之后,找其确认是不是最终版;其实项目经理也有很多不靠谱的,笔者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被坑过,明明给的不是最终版,却强词夺理,明明没说过,只要出了错,那肯定是助理的问题;那我也总结了一个通用的办法,那就是比较,给上一版比较,给经理说过的事项比较,如果以上方法都用了,还是不行,那业务要么确实太复杂,不符合你现阶段的水平,要么确实是项目经理没交待明白。
2.关于资料复印打印
有些客户提供的资料,比如可研,总包合同,还有各种报告,很厚但对于我们来说有用的就那几页,不要傻乎乎的全拍全打,只选择有实质内容的那些就行,不会判断的问一下别人。
3.取得的资料时候一定习惯确认清晰度和完整度
有些时候,现场比较紧张,现场只有收集资料的空,那取得资料的时候一定看看是否完整,用全能扫描王拍摄的时候,一定确认是否拍全了,拍清楚了,要是等着回来一看都不能用,会让人很着急,也很耽误事儿。
4.关于使用废纸
一般事务所为了节约成本,打印底稿的时候是提倡使用废纸的,但请注意原先有内容的那一面一定做个标记,可以划一下,也可以打个差,只要能明确区分即可;
5.打印出来的资料一定重新看一下
其实需要注意的细节还有很多,但有一制胜法宝就是“用心”,用心去干,初始基本就能发现大部分问题,用心去做,即便一开始犯错,也能很快得到改善,但太多人只停留在“我打了啊”、“我拍了啊”、“我填了啊”、“我给你了啊”,这样没有意义,不只是审计工作不会有进步,干其他工作也干不好。
当然也切记矫枉过正,总结一下整理底稿的逻辑和方法是为高效形成一份高质量审计报告服务的,过分强调细节只能让人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产生厌恶感,见过有些项目经理总拿助理不注意细节说事儿,美其名曰“还大学生来,这都做不好”,也见过一些单位,凭证装订的给豆腐块一样整整齐齐,但一看账“狗屁不通”,但也证明一个问题,大多数人习惯于先看形式,再看本质,也往往会将基础错误与态度联系起来,但一旦被人质疑了态度,好多不是事儿的事儿也变的上纲上线了,所以注意细节还是很有必要的。
微信识别以上二维码,关注“否极泰来财税杂货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