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开篇第一座山已为整个人类指明了发展方向

《山海经》:开篇第一座山已为整个人类指明了发展方向

首页休闲益智方舟吞噬进化山海经更新时间:2024-09-23

《山海经》的作者已无从考证,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所以《山海经》被誉为被上天遗忘在人间的一本天书。

书中光怪陆离的描述,给人描绘了一个跟人类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书中的山、怪兽、人,都不曾在人间出现过,仿佛空降了另一个世界一般。

如果仔细研究《山海经》,你会发现里面包含的内容无穷无尽,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

同时,也是一部超越现在生活哲学的奇书。

《山海经》书中描述的无头怪兽

虽然人类社会未曾出现过如《山海经》描述的地方、人与兽以及海,但是书中总能隐约找到一些地方与该书有关联。

比如,《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招摇山,在我国确实找到相关地理位置。

1983年12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山海经学术研讨会“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研讨会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试论招摇山的地理位置》,论证山海经第一山招摇山是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猫儿山。

那么,本文来跟大家说说《山海经》所描绘的第一座山,招摇山,你会发现,作者对招摇山的描绘是有多科学。

《山海经》开篇第一章

招摇山描绘的其实是人们最早关于“理想国”的理解

我们先来看一下《山海经》第一篇的内容: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这是《山海经》开篇对第一座山的描述,下面我来翻译一下。

它的意思是:

南山经中的首列山系叫做鹊山。鹊山的首座山叫做招摇山,它耸立西海岸边。山上生长的树种多为桂树,并且蕴涵有大量的金矿和玉石。山中生长有一种草,形状很像韭菜,开着一种青色的小花,这种草名叫祝余,人吃了这种草就没有饥饿感了。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形状很像构树一样,木纹是黑色的,它开出的花叶光芒四照,这种树林名叫迷榖,人将这种花叶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上还有一种野兽,长相很像猕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它时而爬行,时而像人一样站立行走,这种野兽名叫狌狌,人若吃了这种野兽就会变得非常健走。山下的一条丽水向西流入大海,丽水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若将这种贝壳佩带在身上可以防止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看完译文,大家脑海里首先冒出一个问号,这地方在哪?

得出这样的疑问很正常,如果你有机会通读全书,你会发现,整个《山海经》貌似一幅地图,所以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山海经》其实是一部关于地理描绘的书籍。

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山海经》描写的各个山、海,如果用一副地图描绘出来,跟现在的世界地图很是相像,但是这种刻意的对照没有多大价值,总有耦合。

我们还是要把精力放在内容里面,《山海经》第一篇描述的山叫招摇山,此山不是一般的山,反正当今世界尚未发现过这样的山。

山里面有各种奇异的宝贝:有金矿和玉石、有小草吃了不会饥饿、有树叶佩戴在身上人就不会迷路、有种动物人吃了就变得非常健走、那里的贝壳佩戴在人的身上就能防止治病。

你说神奇不神奇?

如果按照文学创作来解读这篇文,我们很容易就会这样理解:作者其实是对一种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就是书中描绘的“招摇山”,在那里人类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免遭疾病的困扰、身体变得更强壮、对人生的未来从不迷茫。

对于这样的描写,我们不禁发现,《山海经》开篇第一座山,其实就是一个“理想国”。

招摇山为何安排在《山海经》开篇第一座山

刚才我们说,招摇山其实是古代人们对“理想国”的一种想象,所以它代表的是一种“期望”。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其实已经在招摇山里写明了。

之所以在第一篇出现,是因为其成为了一个“人类目标”,《山海经》往后的所有内容其实一部奋斗史,奋斗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开篇关于招摇山所描写的那样的生活。

也可以这么理解,《山海经》先是给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后面诸多故事其实中华文明的一个个智慧结晶,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等,都是山海经为了达到“招摇山”设想的目标而得出的一个个智慧结晶。

也就是说,人类只要按照《山海经》里面的故事指引去处事、生产、追求,人类一定能找到最美好的那个理想国。

这也是中华文明自信的一个有力见证。事实证明,中华文明蕴含的智慧众多来自《山海经》的故事启发,比如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象征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

这种无形的文明智慧,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引导,并培养了中华文明特有的良好品质——敢于依靠自己双手创造一切。

《山海经》虽属于神话,但是它跟西方神话有着完全相反的观点,西方的神话故事大多依靠外力,没有火种,神给他们,发生灾难,就创造一个叫诺亚方舟逃走,而不是《山海经》里体现出来的不屈不挠、与天斗的精神。

这就是《山海经》给我们的智慧,它好像在跟我们说:“如何才能过上如招摇山所描述的生活?且看《山海经》后面的各个故事,你会找到智慧而达成愿望。

这就是招摇山为何被安排在《山海经》开篇第一座山的用意。

《山海经》的开篇,不仅是一个目标,还是一个心理暗示

最近很多人都在读关于“墨菲定律”的书稿,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一种数学推理,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原文为: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墨菲定律的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其实,《山海经》在开篇给出了如此坚定而宏伟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规避了墨菲定律的魔咒。

也就是说,我只有一个目标,只有一个好的愿景,排除其他不好的可能性,以最大的可能性规避墨菲定律。

古人虽然不知道墨菲定律,但是他们一定知道,脑袋里老是想着不好的事情,那个件事一定降临到他头上。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有人说了句不吉利的话,就有长辈呵斥“呸呸……不会的不会的……”,这也是中华文明酝酿出来的一种智慧,它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上的规避,规避墨菲定律的魔咒,尽量不让自己走向“失败的可能”。

这也是《山海经》高深的一面。

所以,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去阅读《山海经》,毕竟这是中华文明仅存的最为神秘而诡异的书籍了。只要你细心体会,总能在《山海经》中找到人生的方向,甚至找到人类终极发展目标。

好了,欢迎关注、点赞,本号将长期混迹文艺圈,并定期为各位打小报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