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落寞的一天,随手写下25个字,今成旷世国宝

李白最落寞的一天,随手写下25个字,今成旷世国宝

首页休闲益智国宝环球行更新时间:2024-08-25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二十三的李白出蜀,开始了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游历生涯。在江陵,他遇到“国师”、名道司马承祯,两人一见如故,李白当即写下《大鹏赋》,以大鹏自况,而将司马承祯比作希有鸟,相期同游于天地之间……

李白毕生痴迷于修道,与这次的“鹏”、“鸟”之会不无关系。但那时李白还很年轻,他雄心万丈,期待着在大唐盛世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造化弄人,尽管诗名日盛,他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天宝三年(744年),年逾不惑的李白,早已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由奉诏进京、 “天子亲手调羹汤”的荣宠,到赐金放还、“五噫出西京”的落寞,李白的心情很不好。好在他新交了两个朋友,三人一块闲逛、打猎、诗酒唱和,相处甚欢。

这两个人,一个叫杜甫,一个叫高适。

有一次,三人结伴前往王屋山阳台宫,去拜访在那里建观清修的司马承祯。然而等三人兴冲冲到了阳台宫,才知道斯人已逝,只见到他留下的一些山水画作。李白睹物思人,情不能已,当即挥毫泼墨,写下了著名的《上阳台帖》:

原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全卷气势雄浑,苍劲而又飘逸,用笔流畅不拘一格,一如李白俊逸豪放的诗风。。

这短短的二十五个字,竟成了李白存世的唯一墨宝。

或许因为李白的诗才太过耀眼,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才华。除了写诗、喝酒都大大有名之外,李白还是用剑高手、养鸟专家、旅游达人,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虽然其平生创作的上万首诗文,都没有留下真迹,但就这一幅《上阳台帖》,也足见一代诗仙的书法功力。

历代书法大家、收藏家都对《上阳台帖》赞誉有加,上面的题字盖章多达数百字,其中有乾隆皇帝手书 “青莲逸翰”四字,也有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写就的评语。

“盖章专业户”乾隆就算了,我们来看看赵佶怎么说的:

原文: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赵佶也是位书法大家,能得到他这样的评价,可见李白书法确实造诣极高,只可惜赵佶所看到的那幅行书尚未现世。

再看另一位书法大家黄庭坚对李白书法的评价:

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可见,李白书法真不是“名人书法”这么简单,如果真迹再多些,恐怕“书法大家”这个名头是跑不了的。

目前,《上阳台帖》藏于故宫博物院,这里边还有一段佳话。

1911年清帝逊位,《上阳台帖》被溥仪带出宫外,后因战乱流落民间。1937年,大收藏家张伯驹以六万银元的天价购得。1956年,张伯驹将《上阳台帖》赠送给*。*收到后,时常把玩欣赏,爱不释手。1958年,*将其转交故宫博物院珍藏,并进行过展览,让普通大众也有机会欣赏到这件稀世珍宝,领略一代诗仙的绝世风采。

如果拿《兰亭集序》真本换这幅《上阳台帖》,你说换还是不换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