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新闻网
■张宝晶
画家王忻笔下的秋瑾
我小时候就知道了秋瑾的名字,不记得是在书报上还是在邮票上,也见过她那盘头发、黑白格冬衣、手持一把短剑的半身像。
庚子年秋,我来到位于杭州西湖中的孤山下西泠桥畔秋瑾墓地。她的墓地十四步见方,黑色石块铺地,高出地面约一米,一人高的铺地柏植于四周。墓地左侧立有两块各约一平方米大小的方碑,一块上面横刻“秋瑾墓”三个红字,一块上面用白色的英、汉两种文字横刻着秋瑾墓的简介。
因烈士生前有“如果不幸牺牲,愿埋骨西泠”的遗愿,秋瑾墓几经迁葬后,于1981年9月自鸡笼山迁至西泠桥畔。新墓墓基高2米,上端汉白玉石雕秋瑾烈士像高2.7米,墓座正面嵌孙中山先生当年挽悼烈士题字“巾帼英雄”。墓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瑾烈士雕像底座正面,横刻的金色“巾帼英雄”四字抬头处,竖刻白色的“鉴湖女侠千古”,落款“孙文”。
秋瑾烈士雕像底座背面,6枚铆钉将一块约长1.5米、宽50厘米的厚玻璃钉在花岗岩上,保护着徐自华、吴芝瑛题书的《鉴湖女侠秋君墓表》。碑石断裂,碑上的文字模糊不清。碑额“鉴湖女侠秋君墓表”八个字,系篆体,一般人难以辨认。
墓座上端的秋瑾烈士雕像,头梳髻,上穿大襟唐装,外罩披肩,下着百褶散裙,左手叉腰,右手按剑,昂首挺胸,端庄英武,潇洒飘逸。人间百色,唯有这缟素如雪、纯洁无瑕的汉白玉才配得上她。
秋瑾,祖籍浙江绍兴。其祖父秋嘉禾清末在福建厦门、漳州为官。父亲在福建云霄县任职,她1875年11月8日出生在云霄。在这样的官宦之家、书香门第,秋瑾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史籍和文学作品中忧国忧民、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特别是花木兰、秦良玉等历史上的“巾帼英雄”,深深影响了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891年初夏,秋瑾祖父卸任回到故乡,16岁的秋瑾在故乡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绍兴是著名的水乡,城外有一湖泊,名鉴湖。这便是秋瑾后来自号鉴湖女侠的由来。这段时间内,秋瑾跟随武术教练、自己的四舅习武。
1893年,秋瑾的父亲被调到湖南任职。他们一家先后在长沙、常德、湘潭、株洲居住。1896年,秋瑾与当地富豪之子、小她两岁的王廷钧结婚。在湖南,秋瑾还拜师学习巫家拳,很快掌握了11套拳术和棍、刀等器械的套路。她认为革命不仅要靠嘴和笔,还要用刀和枪。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而在1900年,王廷钧通过与曾国藩家的亲戚关系花钱买了一个户部主事的官职。秋瑾随夫进京。在这里,秋瑾认识了王廷钧同事廉泉的夫人吴芝瑛。吴芝瑛老家安徽桐城,为社会知名的才女名媛,她思想开明,崇拜孙中山,在文学书法方面均有造诣。她们二人志同道合,成为知音。在吴芝瑛那里,秋瑾经常能看到一些新出版的书报,结交了社会上层、名流,因而境界不断地提高,眼界也渐渐开阔。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一些日本女性,为日后留学东洋埋下了伏笔。
由于秋瑾的思想越来越趋向革命,行为也越来越激进,因而便与思想保守的丈夫拉开了差距,最终导致婚姻破裂分道扬镳。有一天,王廷钧让秋瑾在家中做饭,说要招待客人。结果秋瑾被女友叫去喝酒,把做饭请客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她还女扮男装跑到戏园看戏。女人看戏,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事,闲话不胫而走。王廷钧得知后,觉得自己是政府官员,娘子不但忘记请客给自己丢了颜面,而且出去看戏辱没家门,恼羞成怒,动手打了秋瑾。秋瑾离家出走,住进客栈。恰好当时正逢中秋,她百感交集,禁不住挥笔写下《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面对国破山河碎的局面,秋瑾难平忧伤和愤慨,且她的革命志向与理想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无奈之下,已为人妻人母的秋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于1904年6月毅然决然只身东渡日本留学,从此,她迈出了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秋瑾在船上看到了日俄战争的地图,不由悲愤交加。这是日本与俄国为争夺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列强之间的战争。于是,她赋诗一首:
万里乘风去复来,
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
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到日本后,她在学习的同时,尽一切可能参加中国留学生的活动,无论是浙江同乡会还是湖南同乡会的活动,她都一次不落,还登台慷慨激昂地演讲。她的演讲声情并茂、有理有据,常常博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也常常使许多人的眼泪湿满衣襟。
那时候,黄兴与华兴会的骨干均在东京,作为湖南的媳妇,秋瑾经常到黄兴住处,与孙中山、鲁迅、宋教仁、陈天华等志士仁人会晤。在日本,秋瑾继续投师学习射击、拳术、剑术等。这样一来,她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学到了不少武艺,从而思想更加成熟,性格更为刚毅。
她在日本参与创办的《白话报》于1904年中秋节正式出版。这是一张用通俗白话文面向中国国内的报纸,其宗旨是倡导思想解放,号召妇女争权,主张爱国反清。
1904年10月下旬,秋瑾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到横滨参加了以“推翻清朝,恢复中华”为宗旨的“三合会”,秋瑾被封为军师。
1905年年初,秋瑾决定回国筹措学费。在向亲戚、同学陈义辞行时,正巧碰上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的缔造者之一陶成章。她对陶早有耳闻,陶也听说她是留日女学生中一位著名的绍兴人。两人相见,谈得很投机,秋瑾即提出参加光复会。没想到陶成章一开始并不同意,因为当时的光复会还是个不能公开活动的地下组织,男女很难一起进行活动,否则非常容易暴露组织。但秋瑾并不放弃,执意要加入。她再次去拜访陶成章时,拔出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当场演练了刀法。秋瑾的表现让陶成章惊讶,他感叹说:“不愧是鉴湖女侠,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他终于同意秋瑾加入光复会。因加入组织须有两人以上的介绍,于是他亲笔给在绍兴的徐锡麟写信,推荐秋瑾加入光复会。徐锡麟一边看着陶成章的信,一边听着秋瑾的申请,两人一见便成知己。秋瑾在陶成章和徐锡麟的推荐介绍下,终于实现了加入组织的愿望。
1905年8月,秋瑾筹足学费,再次来到日本。时值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经冯自由的介绍,秋瑾在黄兴住处履行了加入同盟会的手续。而此时的光复会、华兴会都整体加入同盟会,接受同盟会的统一领导,秋瑾由爱国反清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在秋瑾赴日留学期未满之时,日本政府根据清政府的要求颁布了《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对留日中国学生的革命活动加以种种限制。这件事让中国留学生群情激奋,8000多名留学生举行了总罢课和集会声讨,并组织了由秋瑾担任队长的敢死队,与日本政府交涉。
1905年12月25日,秋瑾回到上海。她满怀激情,视死如归,决心大干一场。翌年春,她见到了久别的密友吴芝瑛。经人介绍,她又来到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在这里,她与女校校长徐自华和徐蕴华纵论国事、诗词唱和,彼此非常欣赏,于是便结为生死之交。在秋瑾的引导下,徐自华姐妹也参加了同盟会。秋瑾在女校宣传妇女解放,宣传革命思想,受到师生爱戴,却遭地方顽固势力憎恨和打击,于是她愤然辞职。
秋瑾离开浔溪女校,来到上海,着手筹划创办《中国女报》。徐自华慷慨解囊,资助一千多银圆办报。徐蕴华也变卖金银首饰,凑足五百元给了秋瑾。1907年1月,《中国女报》创刊,秋瑾在发刊号上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号召女界“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秋瑾办的《中国女报》接触实际,语言活泼犀利,她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唉,二万万的男子是入了文明新世界,我们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足儿缠的小小的,头儿梳的光光的;花儿、朵儿,扎的、镶的、戴着;绸儿、缎儿,滚的、盘的、穿着;粉儿白白、脂儿红红的搽抹着。一生只晓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是常常的滴着,生活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试问诸位姊妹,为人一世,曾受着些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她希望妇女们不要安于命运,立志从经济上获得自主的能力,以摆脱奴隶地位,争取女权。据说,许多妇女看到秋瑾的文章后,感动到滚出眼泪,并开始了深刻的思考。
她还把争取女权的解放与整个国家、民族的解放紧紧地联结起来,号召妇女们在推翻清朝斗争中与男人一起承担责任。
1906年12月底的一天晚上,未曾见过面的革命党人王金发突然来访。他是受徐锡麟之命,请秋瑾主持绍兴大通学堂,并负责浙江同盟会的领导工作。
大通学堂是徐锡麟创办的师范学堂,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秋瑾和王金发以此为依托,准备培养军事人才,为创造“光复军”做准备。秋瑾了解到大通学堂曾征得前任绍兴太守批准,购买过一批武器弹药做教学之用,只是武器弹药数量太少,而且一直被放在仓库。她想再购进一批武器,以便尽快训练出一支以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为协领的光复军。于是,秋瑾找到绍兴知府贵福,取得合法批文,购进大批武器。有了武器弹药后,她先后几次赴绍兴周围的几个县,动员并组织了一百多个会党骨干到大通学堂集训,加紧练兵。
1907年四五月间,孙中山在广东潮州、惠州发动起义,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秋瑾与徐锡麟密定7月19日在省会安庆和浙江绍兴同时起义举事,消灭皖浙两地清军。
这期间,徐自华曾到杭州与秋瑾会面,他们在岳飞坟前订“埋骨西泠”之约。秋瑾手指西泠桥方向,神色严肃地说:“身入革命门,总有牺牲者,若能葬身那里,坟邻岳王墓,为福多矣!有朝一日为革命捐躯,就请为我成全。”
1907年5月下旬,秋瑾突然来到徐自华家里,告知起义即将举行,成败难料,故特意前来话别,同时还谈及起义经费困难。徐自华遂将自己的积蓄及首饰约值黄金30两倾囊相助,秋瑾极其感动,即褪下手腕所戴翡翠玉镯一对,回赠留念。临行,秋瑾再以“埋骨西泠”旧约相嘱而别。
正当秋瑾积极筹措举事之事时,却传来各地革命党人或死或囚,败讯连连。安庆方面徐锡麟派往上海购置军火的光复会成员叶某被捕,严刑之下供出受命于徐锡麟。于是,两江总督端方电令安徽巡抚恩铭缉拿徐锡麟。徐锡麟得讯,不得已于7月6日仓促起事,借恩铭参加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之际,亲自刺*恩铭,旋遭被捕,惨遭*害。
1907年7月10日,秋瑾从报纸上得知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被害的消息,失声痛哭,预感到自己也将为国捐躯。王金发等与秋瑾商量提前起义,攻占绍兴府。不料事泄,7月11日,绍兴知府引来杭州清兵300余人抓捕秋瑾。12日,有学生给秋瑾送来消息,请她躲避,她却非常镇静地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官府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前5年。说完话,她便命令学生隐藏枪支弹药,各自分散,只留30余名学生守校,作为革命火种。13日一大早,化装的王金发告诉秋瑾,清兵已过钱塘江,催她赶快离开绍兴。秋瑾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绍兴知府贵福命令清兵围剿大通学堂,秋瑾听到枪声,急忙组织守校学生突围,但已来不及,清兵涌入校门,秋瑾指挥学生开枪抵抗。激战中,秋瑾一手握手枪一手持短剑,与众师生打死打伤清军十多人,但终因力量对比悬殊,秋瑾等8人当场被拘捕。
贵福提审秋瑾,问她有哪些朋友,她回答:“你也是我的朋友,你也经常到大通,并赠我一副对联,我们还一起合过影。”贵福对秋瑾的才华很佩服,所以赠送给她的对联嵌进了她的字“竞争世界,雄冠地球”。据说秋瑾还叫他“义父”。贵福再问时,秋瑾一口咬定“义父乃我同党”。贵福不敢再问下去,生怕秋瑾再说出什么更不利于他的话,便将秋瑾交山阴知县李钟岳审讯,但他心里已决定要*秋瑾,他担心秋瑾连累自己。
李钟岳一向敬仰名流,同情革命,于是在审讯中走走过场。密探举报,贵福大怒,质问李钟岳:“秋瑾既不招供,为何不用大刑?”李辩解:“没有确凿证据,不便大刑逼供。”
贵福连夜赶赴杭州,向巡抚张曾扬谎称秋瑾已承认密谋革命,张曾扬不加复查,立即写了“就地正法”的手谕。贵福赶回绍兴召见李钟岳,出示巡抚手谕,令其立即斩*秋瑾。
15日凌晨2时,贵福向李钟岳下令,并派心腹监督执行。3时,李钟岳将秋瑾提出,告诉她:“我本想救你一命,但上峰却一定要*你,我已无能为力。我位卑言轻,*你非我本意,你明白吗?”话没说完,李钟岳泪随声堕,旁边站着的衙役,也相顾恻然。秋瑾答:“公祖盛情,我深感戴,今生已矣,愿图报于来世。”然后她从容步行,赴轩亭口就义。
一个女性因政治原因被*,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第一次。一时间舆论哗然,人神共愤,留日、旅欧留学生纷纷来电抗议,国内报纸口诛笔伐。清廷的暴行也激怒了各国人民,许多国家争相刊发秋瑾就义的消息和照片,烈士的英名传遍全球。
秋瑾的英雄就义,在万马齐喑、黑夜沉沉的清王朝影响深远,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她的壮举,唤醒了麻木的民众,随之有千千万万国人奋起反抗,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反清运动中。可以说,秋瑾用年轻的生命,为一个民族的警醒作出了巨大贡献!仅仅四年后,冲破漫长黑暗统治的枪炮声终于在华中腹地打响,武昌起义引爆了反清大业的火药桶,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清王朝轰然倒塌!
秋瑾就义后,绍兴知府贵福对下属山阴知县李钟岳袒护秋瑾、屡屡抗命极为不满,向浙江省巡抚反映举报。未过三日,李钟岳以“庇护女罪犯”之由被革职。离任后,他对秋瑾之死深感内疚,几次自*未遂。1907年10月29日上午,他趁家人不备,在家中悬梁自缢,时年53岁。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亲笔为秋瑾题写“巾帼英雄”四个大字,并书楹联一副:“江沪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12年,秋瑾墓和鉴湖女侠祠落成于西子湖畔,李钟岳的牌位也被祀于祠中。
秋瑾被砍头后,徐自华、吴芝瑛悲痛欲绝,她们决心完成秋瑾生前遗愿,并在西湖边买下墓地,并花钱雇船雇人把秋瑾灵柩从绍兴运到西泠桥畔下葬,还召开了纪念秋瑾的追悼大会。
秋瑾的墓地,有资料称曾经12次变更迁动。有她生前结拜姊妹按她意愿将墓地从绍兴迁杭州西泠桥畔,有清朝官吏责令将墓地迁出西泠桥畔,有她儿子王沅德为其父母合葬将墓地迁回湖南,有湖南省为让她进入岳麓山辛亥革命功臣陵园而再迁墓地,有认为她血洒绍兴与湖南丈夫离婚而将墓地迁回浙江,有文革扫“四旧”将墓地从西泠桥畔迁往鸡笼山,等等等等。秋瑾墓的变动次数可以说是创下了中国墓葬史上的最高纪录。
这每一次迁葬,主事人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不论怎么说,因为她是名人,是巾帼英雄,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番的折腾。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她的伟大。但好在最终的落定,仍是顺从了烈士生前的遗愿“埋骨西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