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幽灵”的咽喉

扼住“幽灵”的咽喉

首页休闲益智鬼魂捕手更新时间:2024-09-10

广东惠州海龟湾,图南在附近海域潜水时,发现了一大片被丢弃的流刺网。这种渔网主要被用来捕捞洄游性鱼类,被缠住的鱼会像刺一样挂在网上,无法挣脱。

作为无境深蓝公民科学项目官员,图南明白,即便被废弃,这张渔网仍然会成为海洋生物的“幽灵捕手”:“这样的拦截渔网在很多大型渔场都会使用,废弃后不仅会困住海洋生物,还会造成鱼群洄游困难,影响种群繁殖。”图南沿着这条渔网向前游了5分钟,仍然没有看到尽头。

潜水员在打捞废弃的渔网。(受访者供图)

海龟被渔网缠绕在海底,因长时间无法呼吸而被淹死;去世海鸟的肚子里全是鱼钩和鱼线;海狮被渔网绕颈,难以进食而被饿死;大片珊瑚被渔网覆盖,无法接受光照,逐渐白化最终死去……这些被丢弃或遗失的渔具,成为造成这些惨痛画面的罪魁。

无处不在的伤害

图南成为潜水教练已有近七年了,最初他们只是一帮潜水爱好者,为了让这片深爱的大海更加干净而聚在一起。慢慢地越来越多人加入进来,才有了今天的无境深蓝,这是一家推动潜水员参与海洋保护和公众教育的公益组织。

“人们在享受海洋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应该保护好它。”图南告诉记者,“几乎每一个潜水员都曾遇见过这样的幽灵渔具,它就像你在景区游玩时,看到扔在地上的垃圾袋一样。”

被渔网缠住的海龟。(受访者供图)

关于幽灵渔具的具体数量国际上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在2009年表示,每年海洋垃圾中有10%是幽灵渔具,相当于每年有64万吨。但是很可能远不止这些,《科学》2020年刊登的研究表明,仅2018年全球就有1900万-2300万吨垃圾被排进海洋,如果10%的数字准确,那么每年将产生幽灵渔具190万-230万吨。

它们像幽灵一样,长期在海洋中飘荡,由于不易被看见,鱼类、海龟、鸟类都可能被缠绕致死,甚至船只和潜水员也可能被困住而陷入危险。

根据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2018年的数据,每年至少有650,000只海洋哺乳动物、700,000只海鸟和数以千计的海龟被幽灵渔具捕获。幽灵渔具缠绕对海洋生物的危害,至少是其他垃圾的三倍。

无境深蓝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幽灵渔具造成的死亡通常是缓慢而痛苦的,死于窒息或饥饿的过程有时会长达数月之久。在生物死亡分解之后,幽灵渔具并不会消失,而是会继续在海底漂浮。“本来是为了*戮而存在的渔具,被丢弃后却并没有停止它的‘使命’”,无境深蓝联席执行长刘雪莲这样描述。

幽灵渔具还是海洋塑料问题的关键症结,廉价耐用的塑料对渔业有巨大的吸引力。尼龙制成的渔网,聚乙烯制成的鱼线等,这些塑料可持续几百年不降解,在海洋中持续地威胁着环境和生物的健康。

塑料分解后,变成比沙砾还小的塑料微粒,分布在海洋、海岸线以及海底沉积物中,有高达92%的海洋动物及残骸中含有塑料微粒。全球幽灵渔具倡议(GGGI)在2021年的年度报告中表示,五大洋流中,46%-70%的塑料微粒是幽灵渔具导致的。

近日,新西兰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表示,在南极洲的冰架中发现了塑料微粒,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已经被污染。此前,有研究人员称在人类血液、肺部甚至母乳中都发现了塑料微粒的痕迹。塑料分解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不仅危害海洋生物和环境,而且经过生物链的循环,最终对人体产生危害。

因幽灵渔具致死的鱼类中90%都是经济鱼种,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表示,幽灵渔具导致全球5%-30%的鱼类资源减少,造成的损失达数百万美元。世界自然基金会2020年的数据显示,将幽灵渔具从海底移除,将带来超过两千万美元的增产。

找回丢失的网

幽灵渔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种是非法捕捞造成的故意丢失,另一种更主要的原因是天气、渔具老化、在海底被障碍物困住等造成的意外丢失。

为了应对幽灵渔具的问题,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都开展了大量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渔具的生产和回收过程。

关于渔具的材质,目前已有研究人员发明了由环保材料制成的渔网,比如有机纤维和可降解塑料等。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刘雪莲表示,“经济性是渔民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就是经久耐用。只能使用一两年的新型材料对他们来说并无吸引力。”

潜水员在打捞废弃渔具。(受访者供图)

为了更好地进行渔具的监管,科学家提出生产标记渔具的办法,即用物理标签、化学标识、射频识别、卫星浮标等技术对渔具进行标记,首先可以帮助确定渔具的所有者,减少丢失现象的发生,从源头减少幽灵渔具的产生。其次,标记技术也可以帮助尽快定位遗失的渔具,提高清除的效率。2018年粮农组织成员国通过了“渔具标识自愿准则”,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呼吁这些成员国在2025年之前将所有渔具都附上标记。

在渔具回收过程中,位置的确定至关重要。虽然有些渔民也会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但数量很少,对于打捞渔具的帮助有限。除了标记渔具以外,研究人员开始开发渔具信息上报系统,便于渔民,甚至潜水员、游客在丢失或发现渔具的第一时间进行上报,便于后续的打捞。

比如海洋科学家Christine Ward Paige开发了名为eOceans的实时跟踪海洋情况的应用程序,让普通民众参与到海洋信息的统计中。GGGI也正在建立全球废弃渔具的信息系统,希望让更多的群体参与并且受益。

确定渔具位置后的打捞工作并不轻松。图南表示:“潜水对于水质、天气等因素本身就有一定要求,而渔具比一般的海洋垃圾回收难度更大。”

志愿者在为打捞上来的渔网称重。(受访者供图)

图南和同伴们经常会遇到长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渔笼和渔网,巨大的重量和体积对于没有太多工具协助的潜水员来说困难重重。有些渔具被埋在泥沙下,拽起时会扬起巨大的沙尘,水下能见度变得很低,打捞变得更危险。在下水之前,他们都会进行相应的培训,但是还会有各种突发情况。“渔网会缠住鱼虾,也会缠住我们。还有金属圈环环相扣的渔笼,会让你难以逃脱。”图南说。

目前国际上有很多的公益组织在做这项工作,但是和海洋里数量巨大的幽灵渔具相比,志愿者们的努力杯水车薪。“我们的力量很微弱,能做的只有唤起更多人的关注,让大家知道保育海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刘雪莲说。

除了人工打捞以外,目前仍在研发的有声呐探测、水下机器人等手段,但还未被大范围使用,技术的难度和经济压力使得这项工作开展缓慢。

“变废为宝”

幽灵渔具好不容易打捞上岸,如何回收利用是新的难题。一些崇尚环保的机构和企业致力于为废弃渔具寻找出路,但是任重而道远。

图南表示,之前他们打捞上来的垃圾都是交给垃圾回收站进行处理,填埋或是焚烧,难以发挥它的价值。今年他们专门联系了专业的公司,将幽灵渔具进行更加具体的分类,粉碎后重新制成塑料产品,“塑料的分类很复杂,回收加工后的产品也多种多样。”

2019年3月,国际排联与海洋保护组织合作发起的GoodNet项目在巴西启动。

2019年3月,国际排球联合会与海洋保护组织(Ghost Diving)合作发起GoodNet项目,使用回收渔网制作排球网,并且之后的德国汉堡和意大利罗马沙滩排球锦标赛、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等赛事中都投入使用。智利公司Bureo利用废弃渔网制作帽子,每年可以让超过30吨的废弃渔网重新被利用。奢侈品牌Prada利用回收的旧地毯、打捞的废弃渔具、制作衣服剩余的边角料提纯,推出再生尼龙系列,受到了广泛关注。

但是目前废弃渔具的回收利用规模不足,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海洋巨变”项目全球负责人英格里德(Ingrid Giskes)表示,企业、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必须认识到幽灵渔具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

除了技术难题以外,回收的渔具质量参差不齐,也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图南表示,“打捞上来的渔网通常挂满了泥沙藻类,在回收之前需要进行清理分类,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还不能造成二次污染。”

相比较而言,渔民自主回收的渔网成本更低,也会更加干净,便于处理。但是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政策资金的支持,渔民参与回收的积极性并不高。

“渔民不应该为全社会的问题买单。” 图南呼吁政府机构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适当的经济补贴,培养渔民从渔具的正确使用到主动回收的意识和习惯,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回收利用的行列中来,让每一个环节串联起来,让每种力量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在2022年海洋废弃渔网回收和可持续发展嘉兴论坛上表示,要想实现废弃渔具的回收,需要建立一套标准体系,既解决好前端回收的问题,也解决好后端高标准、高品质、高值化再利用的问题。

英格里德(Ingrid Giskes)指出,人们正在寻求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但仍然需要各国政府和产业通力合作,切实监控和解决幽灵渔具问题,共同营造更安全、更洁净的海洋。

本刊记者:郭熙贤

责编:袁亚楠、李晓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