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背街小巷,有不少鲜为人知的趣闻

老北京的背街小巷,有不少鲜为人知的趣闻

首页卡牌对战漫斗纪元光头侠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3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张双林

背街小巷,从词语意思来说,是指城市主要马路后面的小街道、弄堂等生活空间,也就是胡同。老北京的胡同是一篇永远写不完的文章,它确实有许多问题值得人们去探讨。多少年来,即便有不少人乐此不疲地从语音学、地理学、历史学、民俗学和建筑学等领域研究老北京的胡同,依然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不是人人皆知。这些知识、轶闻、趣事,可以补充后人对胡同的认知,让人们更加热爱这座古城。

吆喝叫卖的小贩 绘图:何大齐

胡同也有“交响乐”

吆喝又称叫卖,或者“货声”、“市声”,是古老的广告形式,与鸽哨声一起,被称为老北京的“城市交响乐”。老北京的吆喝因其有丰富的民俗和文化内涵而特别引人注目,但是有一特点是应该注意的:几乎所有的吆喝都发生在胡同里。开在大街上的店铺是不吆喝的,摆摊设点的也很少吆喝,因而他们被称为“坐商”,而走街串巷的小贩被称为“游商”。游商推介自己的商品只能吆喝,或使用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小鼓、小锣、喇叭、“唤头”、“惊闺”等响器。小贩们喜欢捂上一只耳朵吆喝,声音会更加洪亮,也更加引人注意。

作家萧乾在《老北京的小胡同》一书中说:“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这是赞美小贩们的敬业精神,他们“不论刮风下雨”“从早到晚”都会吆喝不断。萧乾在书中说:“一位二十年代在北京当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蒂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为街头管弦乐队,并分别列举了哪些是管乐、弦乐和打击乐。”奥斯伯特·斯蒂维尔不懂汉语,自然难以听懂吆喝,但他仍然被“市声”的精彩所陶醉。萧乾是老北京土生土长的作家,他懂得吆喝的真功夫,对胡同内小贩们的吆喝,赞扬说“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作家张恨水虽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在北京生活多年,他对老北京胡同里的叫卖吆喝也情有独钟:“我也走过不少南北码头,所听过的小贩吆喝声,没有任何地方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喝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会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至于字句多的那一份优美,就举不胜举,有的简直是一首歌谣。”作家肖复兴在其《咫尺天涯》书中,也极为赞美胡同里的吆喝,他说胡同里的吆喝声,“让胡同一下子色彩明亮起来,生动起来”“那声音,是那样动听、难忘”。同时他认为“缺少了胡同的依托,吆喝声像是剑失去了鞘,葡萄美酒失去了夜光杯一般,颇有些像北京城缺少了胡同的依托便没了魂儿一样,少了那么一点儿魂儿,便如同没根的蒲公英一样,四处乱飘,迷途一般,不知所终”。

老北京叫卖表演走进前门草厂胡同 摄影:胡铁湘

胡同被认为是老北京的魂,而吆喝则是魂的声像。故而熟知北京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的学者邓云乡,在晚年回忆起胡同内的吆喝是有伤感的,他说:“这些胡同音波,穿透时代、穿透历史、穿透重洋,在多少白头人的耳畔回响……这些耳畔回响的声音,也都像三九天胡同中大雪后的脚印一样,随着雪化冰消,那脚印也彻底消失了。”

胡同里的吆喝也是有“讲究”的。正如《老北平的故古典儿》所述,当年有“三不语”,即做修鞋的鞋匠、卖江米人的手艺人和卖鸡毛掸子的小贩是不能在胡同里吆喝叫卖的,至于为什么谁也说不清,只是约定俗成而已。还有卖尿壶的只能在夜间出现,声音要低,不能惊动大姑娘小媳妇。而且几乎所有的吆喝在中午时要静声,不能影响住户的午睡,但夜间可以吆喝,像卖宵夜食物的,要卖到十一二点,他们可以尽情吆喝叫卖。

吆喝是小贩的谋生手段,当年有学者将其整理,编出了《一岁货声》一书,将一年四季一天到晚的吆喝包罗进去,如今此书已成为很宝贵的历史资料。前几年,北京出现好几个“叫卖大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表演吆喝,虽然离当年胡同里的吆喝或有不同,但是他们至少可以让人们知道或回忆起胡同里有吆喝的岁月。

胡同是吆喝的载体,随着胡同的减少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吆喝自然就没有了,只能留存在老一代人的记忆里。

专业市场喜欢“钻”小巷

各个城市差不多都有各式各样的商业街,而且大多地处繁华,而老北京则有许多商业是在胡同里的。有的还形成规模,成为专业一条街。前门大栅栏门框胡同,长约165米,宽约3米,曾被认为是“京城最著名的小吃胡同”,其实,上世纪二十年代,这条胡同光帽店就有9家。北洋政府执政期间,各路军阀部队的后勤设备要靠采购,其中军装是大项。卖军装的店铺称“军衣庄”,门框胡同内就有8家之多,分别是大同、中华兴、天华、正兴、华丰厚、源记、德成祥、德华成。军衣庄以经营军官制服为主,士兵的服装不多。此外,在门框胡同还有4家经营珠宝玉石的店铺:业盛永、业盛昌、镒宝号和西天赐。门框胡同成为“小吃胡同”应该是在此之后的三四十年代,说不定卖军装的改行卖上了豆腐脑和卤煮火烧。

大栅栏 摄影:杜智广

老北京的许多专业市场也往往设在胡同里,而不是大街上。老北京的“砂锅一条街”是广安门附近的善果寺胡同,至少有9家在此经营。砂锅是我国北方独有的炊具,可用来煲汤炖肉,同时也是药具,中草药要用砂锅熬煎才符合中医医道,疗效也好。因此,砂锅在当年需求量很大,在善果寺一带(今宣武艺园西)形成砂锅专卖街就很正常了。镜子铺最多的是旧日花市上四条胡同,有11家之多。花市上四条有8家贩卖怀镜和风镜的店铺,这条胡同算是眼镜专业一条街了。据记载,“怀镜,妇女胸襟所佩之镜也,民国纪元前最盛,近则鲜有佩戴者。风镜,大风时所戴之眼镜也……”

打磨厂是北京的一条古老胡同,曾有“旅馆一条街”之称,其实它亦是贩卖各种工艺品、木器板箱、生活用品的专业街。有趣的是,它还是买卖军刀铺的一条街,胡同内卖军刀的就有14家之多。北京是除西藏、五台山之外,藏传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供佛用品需求量很大,以前在打磨厂内就有卖哈达的店铺4家,购买者除本地人外,还有许多自内外蒙古来的信徒。

打磨厂曾有旅馆一条街之称 摄影:赵熔

前门外廊房头条胡同、二条胡同、三条胡同,胡同不长,都是著名的商业街。经营锦匣、灯笼、玉石、珠宝的作坊和加工金银首饰的银楼很多,并形成规模。廊房三条是“死胡同”,却是玉石作坊集中地。至于廊房四条,就是大栅栏,它的商业更为发达了。

老北京的商业有“扎堆子”的习俗,即同一类型、品种和规格的店铺集中在一条街或一条胡同内。前门外果子市就是一例,果子市今改名果子胡同,胡同不长也不宽,是老北京批发干鲜水果的地方。据《1919年京师总商会众号一览表》记载,当年干鲜果行就有61家之多,1923年统计还有52家。这些大小店铺掌控着北京全城的水果供应。布巷子当年以批发、售卖河北、山东的土布为主。1919年布巷子的布庄有50家之多,后来大量洋布进入中国市场,土布渐渐退出,布巷子买卖土布的商号就少了许多。1923年被称为布铺、布庄的有12家在这条背街小胡同里。而这种变化是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

东四西大街的大豆腐巷“曾是北京最大的肉市之一,巷内有多处屠猪作坊”。统计资料显示,在1923年时,此胡同内有猪肉杠(肉铺)13家,猪肉汤锅24家,白油(猪油)作坊9家。1919年统计的“猪行商会”的店铺中有5家在大豆腐巷内,“猪肉食品同业公会”有26家店铺在大豆腐巷内。不少老人都记得,当年大豆腐巷内的许多店铺或作坊门口都挂着充了气的像气球一样的猪尿泡的幌子,远远望去,别有趣味。至于胡同内的味道,则难以形容了,不过成了大豆腐巷的广告,四九城的照顾主儿,寻着味就可以找到京城著名的肉市了。

“口袋胡同”为数不少

几年前,《北京晚报》曾发表《老北京胡同的“标配”》,介绍了旧时北京胡同的水井、寺庙、小店铺等,将胡同内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提供给读者。其实,除这些基本要素之外,老北京的胡同还有许多有趣的不为人所注意的内容。

喜欢逛胡同的读者可能碰到过不少“死胡同”。所谓“死胡同”,亦有“口袋路”之称,而今在这种胡同口会标有“此巷不通”的标牌。

“死胡同”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北京有几条街巷,如南、北长街的“死胡同”就多。南、北长街呈南北走向,西边是西苑,往西的胡同自然不能西延了。好在这几条胡同在民国之前就没有普通居民居住,且其分布在皇城内,给老百姓的生活不会带来多少不便。

北长街 摄影:丁丁

像有些在昔日皇城范围内的“死胡同”是后来改造的,北海夹道就是一例。北海夹道是北海公园东墙外一条极为窄小的胡同,在明清时代住的是护军、太监之类为皇上服务的人员,当时与宫监胡同(今恭俭胡同)相通,方便太监们来来往往。民国之后陆陆续续搬来普通居民。几十年前,北海夹道被截成两段,不再南北贯通,成了“死胡同”。在《北京胡同志》中留有“北海北夹道”,称之为“南北走向,南起高卧胡同,北至恭俭胡同二巷。全长420米,均宽1.5米”。而北海南夹道一段没有记载。

从《北京胡同志》可知,有些“死胡同”还保留至今。如东城区的康健胡同,原称库司胡同,俗称裤子胡同,南口在灯市口西街北侧,但没有北口,是“死胡同”。报房胡同内的玉石胡同、桂花胡同都是“死胡同”。同福夹道胡同是个有典故的“死胡同”,按《东城区地名志》所载,此处是明代奸相严嵩府东墙外,清代安北将军佟国纲曾居住于此,故而又称佟府夹道。前几年,电视剧《武林外传》热播,剧中的“同福客栈”之名就来源于同福夹道,因为剧中主要演员来自于当年的空军文工团话剧团,话剧团的驻地就在同福夹道,不用说,这条胡同给他们带来了创作灵感。

《武林外传》中的同福客栈之名源于“同福夹道” 摄影:孔繁纲

北京称草厂的胡同很多,与北河沿大街的大草厂胡同相连的小草厂胡同就是“死胡同”,其附近的北口袋胡同也是如此。无独有偶,在西城区有前口袋胡同、东口袋胡同、西口袋胡同,它们都是“死胡同”。从地形来说,这几条胡同因其形状酷似口袋而得名,且口袋只有一个口,因此口袋胡同大多不能穿行。尽管岁月流逝,但口袋胡同所代表的老北京胡同厚重的历史,将会珍藏在一个个“口袋”里被后人所铭记。

慈禧太后文化不高,但不学有术,她御权的许多手段来自于评书,宫中养了不少说评书的艺人和太监,为方便于召唤,让他们住在北池子大街文书馆巷。这条小胡同曾改名葵花向阳路十四条,后来又改回了文书馆巷。文书馆巷有西口没有东口,亦是“死胡同”。南池子大街的灯笼库胡同全长82米,宽3米,只有一个出口,磁器库胡同也一样。南、北池子大街的“死胡同”不少,除灯笼库胡同、磁器库胡同外,还有小苏州胡同、西银丝胡同等。

有学者认为:“由于大宅占据了小巷的部位,巷子成为口袋状,北京人称之为‘死胡同’。”其实有些与大宅不沾边,像西城地区的小椅子圈胡同、油篓胡同(后称锦南小巷)、杨俭胡同、帽局胡同,阜外北四巷、五巷,光泽胡同及东城地区的火药局头条、二条、三条,鸟枪胡同、达教胡同、晓教胡同(旧称大脚胡同、小脚胡同)、南下洼子胡同等,附近并无“大宅占据了小巷的部位”的现象,显然是自然形成的。

“死胡同”听着不雅,但有些胡同的名字是很美的,地安门附近的杏花天、西安门附近的真如镜和青柳巷都很美。有些胡同内还有典故和历史,东城地区的黄米胡同便是佐证。黄米胡同在中国美术馆北,虽是“死胡同”,但当年曾有清代著名的私家园林半亩园。而今半亩园东部尚有遗迹可寻。有些小巷称“里”,如西四的义达里,东城的安居里、康健里、敦厚里等。敦厚里在王府井大街,胡同里有小百货店、小吃摊,前几年拆了,但名字很好,故而留在了老人的记忆里。有的“死胡同”地位很重要,前门外珠宝市街钱市胡同长40米,宽1.5米,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之一,当年曾是银钱交易场所,是老北京的“金融街”。

作家陈荒煤曾与西单舍饭寺有缘,他在《难忘的“死胡同”》一文中有所感触:“我始终赞成一种想法,北京应保留或建立一个胡同区或胡同博物馆,从皇亲国戚的庭院到‘大杂院’,甚至各种曲里拐弯的‘死胡同’及各种四合院的建筑都保留下来,让后代人不要遗忘了古老建筑的历史和美学价值。”

穿堂门胡同像住宅

在老北京的背街小巷中,还有一种称之为“穿堂门”的形态。穿堂门又有川堂门之称,它不是“死胡同”,但外观上给人产生“此路不通”的错觉。穿堂门的一个口往往开在大街上,但它有门楼,有台阶,一些门口甚至于有上马石或拴马桩,有的有大门,像个宅院,另一口开在小胡同里。以西直门内的穿堂门胡同为例,它东端有两个口均起自马相胡同,南口在西直门内大街,原来长88米,均宽10米,胡同在2003年已被拆除。开在西直门内大街的口就是宅门式样。

穿堂门式的小胡同,有时会有令人哭笑不得的戏剧情节:一天,某贩果小贩推车从此路过,从穿堂门中走出买他水果的汉子,个不高,一脸横肉,光头,挑了一些苹果和梨,并声称没有带钱,回家去取。小贩很厚道,让他先把水果拿走再给钱,看着他见了院。可等来等去不见他出来,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不是住户宅门,而是小胡同。住在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不认识买水果的汉子,那个拿他水果的人早从那个口溜了。

穿堂门在老北京有几处,当年朝阳门外大街就有一个,它的一个口开在朝外大街,另一个口开在北边,那时北边只有窑坑和粪场,不是本地人是看不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初,第一次背街小巷整治时,此类小胡同大多被堵死一头,不再“穿堂”了,也少了治安事件的发生。

穿堂门旧日在城区不止一处两处,在今天的东城区东棉花胡同内就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胡同直通北兵马司胡同,其中南口就是院门,看不出是胡同。因此处离中央戏剧学院很近,小胡同还有代卖咖啡饮料的小剧场。

据1923年的统计,当时北京城区内叫“川堂门”的小巷有6条,称“穿堂门”的有9条。当年还有“穿堂胡同”、穿心店、穿行店和穿店胡同,显然都与“穿堂门”有关。此外,前门外的川心店胡同及川店胡同(在西城学院胡同内)可能与“穿堂门”相似。

穿堂门名不见经传,故而北京一些地名志、地图册很少标出或单独介绍,但它毕竟是一种胡同形态,应该是真正的背街小巷。

大饭庄青睐小胡同

在北京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饭庄大饭馆喜欢开在胡同里,而小饭馆小饭铺及什么二荤铺、切面铺喜欢开在大街上。小胡同远离闹市,开在幽静、冷寂的小胡同里闹中取静,别有一种情调,故很受文化人、学者教授和官吏的喜欢,他们在这里无论是对酒当歌,还是呼酒谈往不受外界影响。所以便宜坊最早开在米市胡同内,全聚德开在肉市胡同内,广和居是因店内壁上自由题诗而颇有争议,但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它就开在北半截胡同内。

老北京“堂”字号的大饭庄不少也开在胡同里。天福堂开在肉市胡同,同兴堂开在取灯胡同,聚寿堂开在钱粮胡同,增寿堂开在石雀胡同等,此类饭庄被称为“冷饭庄”,以应付堂会及婚庆、寿辰、丧礼宴席为主,不卖散座,开在胡同里并不影响它们的生意。老北京为数不多的西餐馆(番菜馆)就有雅园、新华、康丽等,分别开在石头胡同、百顺胡同、韩家潭里。

老北京的背街小巷,与商业关系密切的多在旧日的外城,内城不多。而且有一不成文的规矩,从北往南,卖的东西档次都会降低。以前门大街为例,大街东的背街小巷分别是肉市、布巷子、果子市、瓜子市、草市;西边的背街小巷为珠宝市、粮食店、铺陈市、天桥。从这些地名中就可以体会到街市变化。

北京的胡同是丰富的宝藏,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在《胡同九十九》一书中,国内99个文化人以胡同为题谈论了自身对胡同的追忆和感悟。作家史铁生(已故)觉得胡同:“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情。”诗人张承志对胡同更是赞美:“北京的胡同曲径通幽,加上它串联着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真像一张覆盖着全城的巨大的网。多少笑声、泣声从网眼中渗出,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在网络间编织,托抚着老北京的脊背。”而作家过士行对胡同更有感触:“由于胡同窄而深,便绝少汽车的喧嚣;耳根清净人心里才平和……只要你一走进胡同,就像鱼进入了沟汊纵横的苇塘,连你带你的烦恼全被吞没了。”确实如此。北京古老的胡同有其特有的沧桑美,令漫步其中的人们流连忘返,并可唤起他们无尽的感慨和遐思。时下对背街小巷的整治,除市政建设和市容改造外,应该增加一些人文色彩和历史色彩,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宏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