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标签化”,越藏着“利害”

越是“标签化”,越藏着“利害”

首页休闲益智过来贴贴更新时间:2024-09-10

标签化,即格式化、类型化,是根据某种特征进行的有意分类。也就是说,凡标签化,必有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之嫌。

而无论是其中的“断章”,还是“偏颇”,实际上却藏着贴标签之人的“用心”。

怎么断章,怎么选取偏颇之处,反映的是行为主体的目的,也是其处理与对方关系,软性而又极具隐蔽性的手段。

也正是因为标签手段的类型化和隐蔽性,使它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针对性,貌似仅仅是用了一种通用的“劝诫”方式,来提醒对方:在这方面你需要改进。不改进的话,对你不太好。

贴标签,最终不过是贴标签之人,一方面要压制对方,另一方面,却又要充当拯救者的角色,要不是我提醒你,你都不知道你有多糟糕。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生活中的“标签”,比如“情绪化”、“愣头青”、“笑面虎”、“马屁精”等等,都不过是基于某种表象的评判,而极少有高明的直指理性的标签。

那么,标签,也不过是用来对付不高明的人罢了,不过是一种道德评判,一种世俗绑架。

01

贴标签,大多数时候,是一种软性攻击。

贴标签者,往往是占有优越感的一方,或者说,是在系统中更具有身份角色的个体。只有当贴标签者,拥有更多的系统性背书,其贴标签的效应,才能发挥到极致。

因此,毋宁说是围观者对贴标签行为的承认,不如说其实是对贴标签者的系统性身份角色背书的迎合。

从这一点讲,贴标签这个行为,也是有三六五等的。不同背书个体的贴标签行为,其效用,是与其系统性背书的质量成正比的。

背书分量越重,其给出的标签,就会成为一种对被贴标签者存在这种“问题”的共识。

于是,谁都可以在某种场景里,用这个“标签”去指出其“问题”,让其承担责任,或者,闭嘴。但同时,这个个体是不用为其行为负责的,因为,这种“标签”来自于一种更高等级的盖棺论定。

于是,我们会发现,很多标签化的评判,之所以能够被反复使用,以及行之有效,其根本点在于:

这种标签化的评判,来自于一种拥有优越性的系统背书,即有系统性背书的貌似更高明的个体,所给出的结论。

而这种结论,被一群个体以表明立场式的方式,给借用了。于是,这一群人,就可以在贴标签的攻击方式中,光明正大地变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教育者。

比如,有人评价你“情绪化”,那么,一方面这是在卖弄评价人自身的理性和高明。另一方面,他如果是没有系统背书的个体,那么,在这之前,一定是有过有优越性的个体,给你贴过这个标签的。这个人不过是借了人家的背书,却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02

撕毁标签,必须看清标签背后真正的利害所在。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努力去撕毁标签呢?

最根本的是,标签化,实际上是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攻击性力量”。是力量,就如利器,当然,人人都想用之。因此,标签化一旦成立,就马上会具有强大的传染力。

也即,任何个体,只要与此被贴标签的个体发生冲突,那么,他们就会很默契地使用这种被系统性背书确证过的“标签”,来达到对此的压制目的。

一是这种压制的成立,是不需要再进入论证环节的,因为,围观者早已立场表态过。

二是采用这种压制模式,并不需要当事人承担责任,因为,这种“确证”的结论,是来自于系统性背书的。

这种“传染力”,如果持续生发,那么,任何被帖标签者,都会陷入到无尽的标签循环中。有人称此为“强调”作用下的“刻板印象”。

但事实上,这不过是一种隐藏利害的方式。

比如,给人贴标签是“情绪化”,那么,一定是该个体直接以比较激烈的方式,表达了对某种处境的不满,并且,一定在很大程度道破了这种处境的因果。而贴标签者,一定是这种“因果”里的一环,甚至是重要的一环。

于是,给人贴上“情绪化”标签,一方面是为了告诉别人,这人理性度太低,认知不够高,那么,其大声嚷嚷的,就没有说服力,于是,其所表达的“处境”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

另一方面,贴标签者,如果是相对更有优越性的个体,那么,帖这种标签,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心胸,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也不会深究对方的言行后果,从而显示出一种长者关心教育的宽厚。

“情绪化”标签一贴,事情的真相就不重要了,关注的焦点就变成了当事人的情绪问题、态度问题、认知问题。当事人,反而成了反面。

但凡给人“贴标签”,一是为了转移焦点,避重就轻,从事转向人,于是,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不行;二是为了掩盖贴标签者真正的意图,要么是为了规避进入事情本身,要么是为了不承担任何责任,要么是为了用这种深富传染力的软性刀子,使对方陷入标签化的恶性循环中。

因此,要撕毁标签,就必须看清楚丢标签过来的那个人,其真正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03

标签化,一旦形成,也就意味着,环境对个体的甄别度被固化了。并且,只要这个标签还在生效,那么,环境对该个体的甄别,就会始终带着极大的偏见。

而标签化的成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这个标签是由有优越性背书的个体所给出的。并且,标签化的速度和硬度,会与这种优越性背书的程度成正比。

优越性背书程度,同时还会与迎合性传播标签的群体规模成正比。一方面是立场迎合,另一方面是优越性背书越高,这个标签的*伤力就越强。

每一种“标签化”的成型,必然是有着某种隐含目的的。如果没有,那么,就一定不容易形成传染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