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伎乐天》节奏特征究竟如何?其演奏有何技巧?

钢琴曲《伎乐天》节奏特征究竟如何?其演奏有何技巧?

首页休闲益智钢琴节奏师游戏更新时间:2024-04-29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娱事娱绯

编辑|娱事娱绯

前言

众所周知,黄安伦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钢琴作曲家,其代表作《伎乐天》更是享誉国际。

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黄安伦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他自幼接受艺术熏陶,并展现出了卓越的音乐天赋。

他的作品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从歌剧到交响乐等多种形式,这也同时意味着黄安伦在专业音乐创作领域的全面才华。

可黄安伦究竟是怎样做到在创作中融入中西音乐元素,并让这些元素在他的作品中和谐共存的?

黄安伦的早期音乐启蒙

黄安伦生于1949年,是现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由于从小生活在音乐家庭里,所以受艺术氛围熏陶的黄安伦,5岁便开始了钢琴启蒙教育。

然而更值得一提的还属,黄安伦7岁时就创作出了第一部钢琴曲集。

开头我们提到过,黄安伦的音乐作品几乎涵盖专业音乐创作的全部领域。

其中包括歌剧、芭蕾舞剧、电影、合唱、声乐、室内乐、器乐独奏、百老汇音乐剧及交响音乐等。

借此黄安伦被世人称为——“华人中罕有的多产作曲家”。

若要是说起黄安伦的作品,那可真是数不胜数。

黄安伦出版的钢琴专辑有《黄安伦钢琴作品新编》,其中包含11首作品,例如:《前奏曲二首》、芭蕾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钢琴音诗《鼓浪屿》。

除此之外,还有《黄安伦钢琴作品选》,其中也包含了5首作品,如:《对花》、《舞诗第三号》、《第二钢琴协奏曲》。

《对花》是黄安伦早期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于1964年,取材于民间艺人冯子存的同名笛子独奏曲。

后来黄安伦被下放到张家口附近的军垦农场劳动锻炼,直至1973年返城。

在这期间,黄安伦还创作了《前奏曲二首》和《塞北小曲三十首》等重要作品。

既然说到这儿,我们不妨再来说一说下面几个黄安伦的著作。

《山鹰之歌》创作于1971年,这一时期黄安伦先生被遣送到部队农场军垦四年之久,同一时期的作品还有《战龙口》、《矿工的女儿》。

同年,创作了《前奏曲二首》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是献给挚友崔世光的,第二首c小调前奏曲是献给他妻子的。

而《塞北小曲三十首》创作于1972年,是受恩师邵元信的邀请创作的一部钢琴初级教材。

由三十首风格不同的钢琴小品组成的小品集,其独特之处在于每首小曲都附有民族风格的标题,有鲜明的音乐形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很快来到了1973年,这一年黄安伦被派到北京京剧团《杜鹃山》剧组任乐队演奏员。

后来,在1974年黄安伦还创作了《中国畅想曲第二号》。

到了1978年,黄安伦终于荣获“文化部优秀作品奖”。

1977年,创作第一部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

最后,“压轴出炉”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说一说的《伎乐天》。

《伎乐天》选取《敦煌梦》第一组曲的场景之二的曲调改编而成,其他两首为《羽人舞》《波斯舞》。

《伎乐天》将鲜明的音乐形象与民族音乐文化底蕴融合在一起,将西方的作曲理论与中国民族性调式相结合。

这无疑体现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在艺术风格上多元化的发展和演奏技巧的独特性,同时也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蕴。

“伎乐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在敦煌壁画中伎乐天亦指天宫奏乐的乐伎。

在《伎乐天》的创作中,黄安伦先生运用了丰富的古典和声叠置与五声性线条相结合的纵横织体结构,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与层次感,令旋律更加饱满丰富为这个作品植入鲜活的生命力。

不过《敦煌梦》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黄安伦一贯坚持的创作主张。

这正如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中西结合是中国人根据中国的情况而形成的共识”。

从音乐创作的角度上讲,它尚处在西方音乐家的“盲点”位置。

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促使人们对音乐发展的困窘状况寻求合理的解释,其结果却越陷越深。

中国早就有“物极必反”的道路。

看清了这一点,终使黄安伦选择了继续去走自己的路。

《伎乐天》的和声革新

《伎乐天》的主题结合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提取了琴曲的表现特征。

它从纵向上使音乐更具有东方色彩,在横向上的“多调性横向进行”又体现出中为西用的作曲技法特征,体现出作曲家独特的创作理念。

《伎乐天》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创作而成,主题材料建立在D宫系统调上。

在《伎乐天》的创作中,黄安伦先生的做法有很多突破与革新。

具体表现在他淡化了和声中三度、五度的音程叠置,消除了传统和声的功能性特征,取而代之的是四度和五度的音程排列,以寻求具有民族性特征的和声效果。

另外,乐曲从第2小节开始,就开始用带有装饰音的四度音程营造箜篌古香古色的音响效果。

在第一个乐段结尾处(第6小节)采用平行五度、八度音程向上模进,音乐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虚无缥缈之境,在引子中起到铺垫的作用。

《伎乐天》中多处体现了五声性和弦纵向配置的和声特点,五声性和弦纵向配置是指将五声调式中的音阶纵向叠置为和弦的和声形态。

其原则是将五声调式音阶作为和声结构的材料,形成三度叠置和弦以外的多音和弦,将横向进行的音乐材料叠置起来作为纵向的复合处理。

乐曲中五声性的三度与二度叠置相结合的和弦如下图所示。(下方琶音式和弦由三度与二度叠置的和弦形态构成,使伴奏音型更为丰富、更具民族化的风格特点。)

《伎乐天》主题旋律分析

《伎乐天》主题旋律采用了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主题片段,黄安伦先生在创作中非常重视民族性的旋律音调。

乐曲将主旋律进行多次重复,通过丰富的织体形式模仿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效果、并运用装饰音使旋律更具民族特色。

与此同时,乐曲主题部分还对古琴曲《潇湘水云》的旋律进行了模仿。

右手旋律声部采用大量前倚音和波音来模仿古琴质朴、淳厚的音色效果,使旋律缓缓流动。

从第146-157小节开始,作曲家将主题旋律进行第一次重复。

旋律声部原样再现,将伴奏声部原有的琶音式和弦改为民族五声性音阶的形式,使织体更为丰富,伴奏音型更加声动形象。

紧接着,从第161-167小节开始对主题旋律进行第二次再现。

旋律声部由单音变为八度音程,伴奏声部由上行或下行的五声性音阶构成,使旋律千回百转令人流连忘返。

《伎乐天》的演奏技巧探究

《伎乐天》从舞剧改编为钢琴曲的过程中,作曲家保留了对民族乐器音色和演奏效果的追寻。

因此在演奏技巧方面,对触键的要求极为细致、严格。

通过对舞剧音乐和整部钢琴组曲的比对和研究,曲中涉及到中国民族乐器的三大门类。

我们都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统共分为四类:“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

箜篌就是中国古代传统弹拨乐器又称拨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伎乐天》中引子部分模仿箜篌的音色,从第8小节开始,运用大量16分音符的反向琶音,速度逐渐递增,在演奏时要注意手腕放平,以四个音符为一组。

每组第一个音为重音,力量落在左右手的大拇指上,突出的旋律线条足以体现出箜篌刮奏技法产生的清丽婉转之音色。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乐曲从第14小节开始进入主题部分,右手旋律声部使用装饰音对古琴的音色进行模仿,伴奏声部则采用二度与三度音程叠置来表现古琴质朴、淳厚又惟妙清雅的音色。

演奏时演奏者要注意将手臂、手腕以及肩部放松,采用贴键的方式进行演奏,左手跨越弹奏高八度音时要注意声音的连贯性。

古筝也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

其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

本曲中多次出现对筝乐器音色的模仿,作者连续使用大量琶音,左右手交替演奏,表现出古筝行云流水的音色。

演奏时要使用贴键的方式,注意声音的流畅,每个连音线间要抬手起到呼吸的作用,并辅以踏板使声音连贯,触键速度由慢至快逐渐递增。

《伎乐天》中出现两段音乐材料皆为对琵琶音色的模仿,作者通过连续跳动的音程来模仿琵琶轮指技法产生的音色。

演奏双音时,右手要用指尖的力量使声音明亮清晰,突出上声部的旋律线条,速度逐渐加快来模仿琵琶轮指技法产生的音色效果。

伴奏声部使用的则是对琵琶定弦音程的模仿,左手演奏时要注意重音落在每一拍的第一个音上,形成强弱对比,展现出伎乐们舞蹈时轻快的步伐,增强节奏感。

其实同样的处理还有第109到113小节。

旋律声部织体由双音变为和弦,更形象的模仿出琵琶的音色效果,体现出伎乐们从敦煌壁画飘落下来歌舞的热闹场面。

这时触键要求手腕放松用1、2、5指法进行演奏,尤其要注意用5指的力量突出旋律音。

除了弹拨乐器以外,作品中也有吹奏乐器的声音。

《伎乐天》中吹奏乐器的来源是管子。

本曲中唯一对管子音色的模仿是在古琴音色之后出现,从第19小节开始,连续的三连音模仿管子的滑音奏法。

为了表达该乐器的演奏效果,右手需按波音的效果来对待,声音要非常连贯,重音落在右手的大拇指上,力度要弱于前一句“古琴音色”的部分。

拉弦乐器表现为二胡的音色。

在《伎乐天》的创作中,作者运用前倚音对二胡滑音音色进行模仿,装饰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具民族特色。

演奏前倚音时,注意力度的转移,用手腕带动手指。

落键之前还应先抬手做准备动作,触键时用身体向前的力量自然的推动手掌往前送,使音色干净、意境深远。

《伎乐天》的节奏分析

《伎乐天》全曲速度变化六次。

乐曲的开始由每分钟46拍的速度进入引子部分,第8小节开始速度突然加快,情绪逐渐热烈,进入第12小节达到速度顶峰后在末尾处逐渐减慢。

主题部分速度为每分钟52拍,主题旋律富有歌唱性,速度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不断变化。

第80小节速度再次加快到每分钟72拍,“琵琶”的加入欢快灵动,在规整的律动中穿插着自由的节奏。

到了第172小节回原速,主题再次回到引子部分,速度回归,在空灵静谧之中安静的结束。

虽然《伎乐天》中并没有明确的踏板标记,但实际演奏中,为了表现出不同乐器的音色效果,演奏应考虑踏板的可能性。

这就像演奏引子部分的音程与琶音时,要使用弱踏板以免声音出现停顿。

第12小节出现大量左右手交替琶音,为了突出右手16分音符的旋律单音,在每弹到旋律声部单音时都要换一下踏板。

在演奏跑动型音符时要使用“颤音踏板”续不断地更换踏板,避免造成浑浊拖沓的音响效果。

第80小节开始,演奏双音跳奏旋律时,踏板应轻轻点踩在强拍上,这样既能表现出歌舞时轻巧的节奏,又不会使跳音失去灵巧性。

作品的结尾处,每一个和弦换一次踏板使声音连贯绵长,直至最后一小节延长音结束后在空灵悠远的意境中缓慢的抬起踏板。

结语

一曲听罢,我们深感自己的灵魂受到了洗礼,另一方面也向黄安伦先生的音乐才能深深敬佩。

他的音乐创作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音乐功底和广泛的创作领域,而且体现了他在融合中西方音乐元素方面的卓越才华。

对此,黄安伦的代表作《伎乐天》是对这种融合的最佳证明。

黄安伦的作品不仅是对中国音乐传统的传承,更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贡献,展现了中华音乐在全球舞台上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