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在豫西栾川县的山里已经转了一年多时间。经常有人问作者:我想去山里找个地方住一段时间,最好是没啥人那种村子,有没有好的地方推荐?
山里不怎么住人的村子,太多了,有水有电有网络,门口不远还有几亩薄田的地方,实际上并不多。合峪镇的孤山村,是我们最近发现的一处清静之地。
从镇子进沟,三四公里远的地方,就是村部。可能因为我们到的时候是中午,大门紧锁着,周边也没有住户。看了一下示意图,孤山村有两条山沟组成,孤山沟和东孤山沟,东孤山只有几里深,孤山沟却有十几公里。心里想着,沟深的地方,应该会有人居住吧!
进沟的公路,被路边挖出的泥土堆满了半边,勉强过得去车。施工的工人告诉作者:沟口有个水库,是镇上居民的饮用水源,原来输水用的是铁管子,现在升级了,准备换成PVC的管子,正在挖沟埋水管。沟里还有多少人居住,工人们并不清楚,他们甚至根本没有进去过。
水泥路面不宽,如果不是隔一段路就修的有会车处,迎面而行的两辆车,会车都有些困难。一边是山岩,一边是悬崖,走这种路,最好不要往窗外看,要不然,坐在车上也会有腿软的感觉。
沿途虽然有几处村庄,枯萎的荒草已经过膝深,有些人家,院子里也爬满了拉拉秧、野山药之类的攀爬植物。
公路的尽头,是一个看起来不小的村落,两条土路,一条比较颠簸,通往更深的尽头,另一条穿过村子,伸向后面的远山。站在村口,还能听见远处伐木锯的轰鸣声。
村南是残垣断壁,有的已经是瓦砾一片。这户人家的房子,也只剩下三面墙矗立着,诉说着孤山村的孤独。北面,大约有五六所院子,新刷过的白墙,在强烈的阳光下,颇有古朴、传统的特色。
在豫西几个县里,栾川土瓦房和嵩县、伊川最大的区别就是:栾川山里人家大多没有院子,老房子基本都是“两层楼”,墙体比较高,房梁上面铺一层木板,形成木楼,有明沿透气,下面住人,上层可以存放杂物。一旦家里来客人多,住不下,还可以在楼上打地铺。而伊河向下的嵩县、伊川,基本上就没有棚楼了,不行就多盖几间房子呗,三间上房、两侧厢房,孩子成家之后另立宅院……
路上遇到的水厂施工师傅说:孤山村得名是因为山谷中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头,四下不挨。可是我们找到了两个独立凸起的小山包,一面正对着山谷,背后是几亩荒地。旁边的村子,似乎已经好多年没有人回来过了,自然也就不知道到底哪一个山头,才是孤山村的“龙脉之地”。
小山包的侧面,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暂且不表,过会儿早说。
原以为村里会遇上正烧火做饭的大娘,或者搬把椅子院里晒太阳的大叔,停车之后,并没有机敏的小土狗迎接,整个村子一片死寂,就连鸟儿似乎也离开了。
村口一颗杏树下,石碾盘上挺干净,石磙却不见了踪影。别看这个不大的小村落,村里竟然有两座石碾盘,遥想几十年前,这儿的人们应该过得是比较富足的。
毕竟50年前,被称为“青龙”的石碾,就相当于现在的小型食品加工厂,相比较被称为“白虎”的石磨,锻造成本要高得多。大门左侧摆石碾,右侧有磨道,才是典型的“富裕之家”。
终于看到院子里放置的木材炉,铝制的锅盖还能反射出太阳的光泽,应该是用过不久。高喊几声:“有没有人在家!”
没有人答应,却惊动了房子后面,不知道什么小动物,只听见哗哗啦啦的声响,之后又是一片绝对的安静。
不知道房子主人是下山赶集了,还是上坡捡材了,院子边上种植的山药挖出来,山药铃在风中哗哗作响。
比较奇葩的是,这位院落的主人用旧被罩、破棉被围了一个厕所。山里老房子的厕所都是在室外,地上挖个坑,圈起来不高的土坯墙。雨雪天气上厕所需要打伞,夏天必须带上一瓶花露水,避免被蚊虫围观。天冷了之后,会有一排溜黑色塑胶水桶,方便晚上拿进房间……
农村老式厕所是被吐槽最多的地方,也是曾经农村小孩子捉迷藏最喜欢躲的地方。
这个村子里的人应该是比较勤劳的,不少人家墙上都有蜂箱,院子里还有种植木耳的栗木杆,院旁有一小块地方,也种上了药材或者山药。不过随着院落主人离开,木桶已经被马蜂占据,院子里那些木耳杆,也成了仅能烤火的烧柴。
这样的村子,有水有电,还有网络,如果在南方,可能会成为网红博主拍摄农村生活的首选。河南山区的年轻人普遍往外跑,并没有几个愿意守着落寞的乡村。我想,如果不是林业部门采伐队在这儿,这些人家的院子,可能会和半路那几个村落一样,逐渐被荒草所覆盖吧。
可能有人说:这地方好呀,没有人,适合搞一些养殖什么的。别忘了,这儿还是饮用水源的上游,搞养殖是绝对不可能允许的。种植呢,基本上没有耕地,就算种出来木耳、香菇,往外运送的成本也太高了。距离镇子几十里的路程,进山不少地方还是坡道,冬天一旦下雪,路面结冰,就算步行出去也比较困难。
准备离开的时候,发现了几处奇怪的小院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人住的地方。豫西山区主要是石头山,很少有住窑洞的,没有房子的小院就觉得格外突兀,走近一看,原来是山里人家的坟墓。
农村人的安葬习俗通常讲究“黄天厚土”,大多数地方都是找一块土层比较厚的地方,挖一个墓穴。只有这个地方,人们是向山里挖了一个洞。
不知道洞里面究竟是怎样的格局。山村人口虽然不多,沿途见到的坟墓却很少,也许里面是几室几厅的拐窑,长辈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够坐在一起搓麻将、拉家常呢。
如果有当地网友看到,还请给大伙儿普及一下这儿的殡葬习俗,让作者多增加一些奇怪的知识。我是行走伊河的,也可以叫我走村的老韩,欢迎留下精彩见解,神评的位置等你落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