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他是本季最大黑马!让王祖蓝、刘维、郭麒麟三脸震惊

最强大脑:他是本季最大黑马!让王祖蓝、刘维、郭麒麟三脸震惊

首页休闲益智黑白迭代超级大脑更新时间:2024-04-30

无论是竞技叠杯的选手还是从业者,最经常被人问到的一句话就是:叠杯有什么用?手速快有什么用?

随着第七季《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的火热播出,身为WSSA 中国队队员的娄云皓,这个16岁的天才少年闯入了观众的视线。我想,他在比赛中的表现就是最好的回答。

WSSA 中国队队员、最强大脑选手娄云皓

制胜法宝 手速Buff加成

娄云皓作为一名竞技叠杯8年的资深玩家,手速优势在《最强大脑》的赛场上显现无疑。

《鲁班立方》项目中,当大多数选手还在摸索时,娄云皓用时21.75秒完成挑战夺得第一,比第二名快了3s左右。

从王祖蓝、刘维、郭麒麟的“三脸震惊”不难看出,娄云皓的速度之快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黑白迭代》项目中,每题只有3分钟答题时间,还需率先连续答对5题才算胜出。面对来自三清女博士张笑寒的挑战,在解题策略相似的情况下,娄云皓的答题速度略胜一筹,最终以5V3的成绩捍卫了属于S圈层的荣耀。

现场有人说,娄云皓的速度快到他还没想清楚解题思路,娄云皓已经就做完一题了。

如果说空间想象力、推理力、记忆力等种种能力是娄云皓的核心力量,那么手速就是他制胜的秘密武器。

赛场老手 练就“大心脏”

除了手速惊人,节目中娄云皓超出年龄的自信和沉稳也让人眼前一亮。面对来自对手的施压,面对加压的烧脑环节,他进退有度,能攻能守。

身为年纪最小的队长,他不但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当比赛落后时候还能临危不乱,鼓舞队友的士气。

不禁让人好奇:他是怎么做到这么“云淡风轻”的?

其实,在赛场上比拼的实力,更是心态。

作为竞技叠杯的选手,从小就习惯了接受大家的注视,因为任何一点压力没处理好都可能导致动作变形输掉比赛,胜负也经常在在0.00x秒。所以在应对真正“大场面”的时候,也会更加的从容。

娄云皓比赛Scratch片段

甚至越是在高压的情况下,越能激发出选手的高弹表现。

娄云皓3-3-3中国纪录保持者

事实证明,他在《最强大脑》中展现出的“大心脏”已经远超同年人,完美诠释了竞技叠杯选手的“大将风范”!

叠杯 不止是“手速”

说到这肯定会有人在想,那我就算练了叠杯参加了比赛,除了手速变快,比赛经验丰富,其它好像也不能怎么样?

并不是这样的。

虽然竞技叠杯入门门槛很低,不像是魔方需要背公式,就算是四岁的孩子看三五次3-3-3的动作,也能掌握个八九不离十。

但作为一个手部竞速项目,想要叠的又快又好,所需要投入的精力,用一句老话说就是“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二天不练,行家知道,三天不练,大家都知道“。

如果能坚持下来,不但可以提高手速,还可以强身健体,长期锻炼的人在惯用手及非惯用手上,手眼协调和反应时间有显著的进步。

德州科技大学运动及体育科学系梅兰妮‧哈特博士(Dr. Melanie Hart)研究表示,当在进行竞技叠杯运动时,脑电波图(EEG)测量到大脑两侧的电流活动。也就是说竞技叠杯运动需运用大脑两侧,利于左,右大脑活化。

美国雷亚顾问公司(Chris K. Rhea and Associates)追踪研究发现竞技叠杯在左右对称协调发展上有正面影响,也就是能改善发展性协调障碍。

而且通过竞技叠杯你可以认识到更多国内外优秀的选手,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能提高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除此之外,长期叠杯训练还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与常规的考试成绩不同,它是一项综合能力的集大成,包括:专注力,自控力,意志力、观察力、理解力、时间规划力等方面,是难以简单被量化的。

娄云皓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有着课业压力,如何平衡课内学习与其它活动的比重成为日常安排的难点,而娄云皓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强大的自制力、时间管控力。

还有像是锻炼注意力,其实注意力的好坏,主要体现在 4 个方面:注意的稳定、广度、转移及分配。竞技叠杯训练在运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全神贯注,保证动作的稳定性,才能叠的又快又好,这也就很好的训练孩子注意力的稳定和分配。

竞技叠杯Cycle世界纪录保持者 陈敬贤

学习能力决定 学习成绩!

《最强大脑》开播至今,涌现出的众多的优秀选手以青少年居多。随着节目的热播也引发了对中国教育的思考与探讨:成绩和能力,到底哪个更重要?

在我看来,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习能力。

以下图为例,这个“桶”有两个部分:桶底和桶身(外壁)。

桶底是基础能力铺垫,是学习需要的视知觉、听知觉、知觉转换、运动协调等各种能力。

桶身是日常认知和经验积累,是孩子通过生活和日常经验构建的智力范围。

桶底越牢,能承载的知识就越扎实;桶身越高,能装的知识就越多。

课业学习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小球,学习就是把小球装进桶里的过程。

没有能力做基础,光注重填充知识,就像往一个没有底的圆柱体里扔球,什么都存不住;不注重日常认知经验的积累,容器的容积就很小,也阻碍了学习的效果。

所以:真正有效的学习,一定要先铺垫能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与其纠结是60分还是100分,倒不如想办法去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有意识的引导,培养他们的全方面能力均衡,才是受益一生的“宝藏”。

*文章未经允许请勿引用转载,违者必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