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者最怕的就是“群死了”,他们在建群之处可能会投入或多或少的资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群总无可避免地陷入无尽的沉默。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社群死亡”这种现象呢?又有什么办法避免呢?
在谈群是怎么活着之前,先拿死法开刀有个更深刻的印象。因为死的群总是比活的群多,更能引起诸位的共鸣。
这种死法比较有趣,常常有隐性和显性两种特征。
隐性的例子为,在某次拉新活动中,活动宣称“动动手指赚大钱”,早期拉新红利还在大家还乐于参加活动,但后期返现力度减小,这群“羊毛党”的目标是“简单赚”,而群价值的输出为“简单难赚”。最终结果是活动没人参加,无人发言,退群人数增多,群死亡。
现在反思当时的群流失,若能即时以新的价值输出锁住人群而不是一味的用简单的金钱绑定,兴许效果会更好。
这点好理解,就不做说明了。
这里的价值定义较广,可以是新的学习点,利益,甚至是最简单的社交愉悦。
典型的例子是老乡群,起初大家还热衷于认老乡,交新朋友。群里也不时会分享一些租房,找工作等心得。但时间久了,由于不同人行业不同,没有什么交集。慢慢发言的人少了,偶尔还来一两个广告,彻底奠定了群死亡。
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价值干涸,大家的共同话题没了,各自忙自己的生活了,也没什么关系绑定,群自然就活不起来了。
想想你们自己七大姑八大姨的家族群,尽管也是没什么价值输出,尽是养生小贴士,但你们的关系可在血脉里流淌着,想退群不说话,也要给大爷一个面子掂量掂量。
这点好理解,就不做说明了。
活着的群有以下特性:目标明确价值观统一、持续价值输出、能在群里感受到自我、有社群门槛以及有社群规则。
一个宝妈群的例子解释这个要素:在死群中我提到了那个利益最终不统一的拉新群,而同时另一边有同事专门以知识为卖点去拉人。
最终的结果是这个以知识为卖点的宝妈群,每日平均有80多条信息,成单率也特别高。我们的管理手段是每日发送专业的育儿知识,同时运营小号主动发起那些常见的育儿困惑。
在形成习惯后,这个群的价值就变成了育儿答疑,信息分享。但最让人暖心的是,妈妈们育儿途中的烦恼也能够有人倾听。
这个活群和直接和金钱绑定的群相比,目标利益不在一个档次上——育儿困惑,知识可以说在有生之年是无限的,学不完的。
但金钱呢?很容易就散发殆尽。所以在建群的最开始,定好较为“高尚”且明确的目标,兴许能帮助社群走的更远。
即便最终大家都是要恰饭,知识也是也可以转成金钱的呀。
歌迷群、宝妈群这类群很容易就做到持续价值输出。
因为球歌迷群中,大家关注的是歌手信息动态,演唱会信息还有各类相关新闻。
当歌手有新专辑和新的巡回演唱会时,大家可以在群内求票转票,拼车拼房以及 本地的交通住宿攻略等等。这个时候认真定位后能发现,这时候群的价值输出应该变为烦恼交流,群友群策群力。
具体措施为:要打开群友对群的认识,“原来我的烦恼在这里有人在乎有人帮忙”。
除了保证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倾听和尊重外(主动发声),还应该提供更多的发声机会。
比如在歌迷群中,有的人是公司企业会计的,有的人是医生护士的。不是所有的话题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因此作为管理者,提供多样的话题,热点给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也是帮助大家感受自我的重要方法。有趣的是,单身和找对象的话题,似乎每个人都很感兴趣。要么就是想秀的,要么就是想展示自己价值找对象的。
更多营销相关知识关注*健康观念知识
门槛很重要,因为这是保证了人群的画像一致,你很难将喜欢惊雷的老铁和杨坤的粉丝撮合一块然后还希望大家能够好好聊天。
这里的门槛不一定是什么交多少钱才能进群,说到底门槛是大家利益价值观一致的保障。同时社群规则其实也是对画像一致性的维护。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