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在父亲的求学过程中,他最难忘的就是吕光义老师。吕光义老师1928年古历2月22日生人。8岁开始在田庄上学,因为家里穷,地里忙了的时候就干活。1947年上半年开始教书,50年代的时候上了3年的函授师范,初中文凭。在田庄教了半年时间就到了韩庄,后来又到了大李庄。1958年调到夏津一中做后勤工作,担任司务长。1983年离休,又干了10年,1993年的时候才正式告老还乡。吕老师教了46年书,当教龄30年的时候,上级发给他了一个“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奖章。1957年全县开教育大会,全县总共1500多个教师,评出了7个模范教师,吕老师是其中一个。他还曾被评为“勤工俭学先进个人”。
父亲回忆说,吕光义老师数学、语文都教,课讲得清楚明白,学生有疑问,一遍遍地问他,他从来不着急,对学生的作业看得特别认真,很负责任。这个吕老师还负责教音乐,体育课就是跑步、玩滑车一类的活动。父亲还是体育健将呢,他曾代表韩庄初小,参加李楼完小的体育运动会,并拿回了二百米短跑第三名的奖状。领到奖状的时候,父亲别提多高兴了。吕光义老师教了父亲两年时间后,就调到县一中去了。再后来调到这个学校的老师有曲光思、杨瑞泉、褚常厚、尹德润,都是县里统一调整的。
在我的印象中,韩庄这个学校里,教书时间最长的老师是我们李家院里的李大忠大爷。按说,他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村里最早从事教育事业的“民办教师”了。李大忠1919年古4月4日生人,1986年去世的时候,乡教育组特意给他开了追悼会。他的学生、时任曲庄联中校长的韩洪奎回忆说:“这次追悼会,是我给大忠老师致的悼词。那天来参加追悼会的人不少,大多数都是他教过的学生。这是当时田庄公社第一次为一名老教师开追悼会,也是最后一次。”也就是说,大忠大爷应该是公社里唯一享受这一“特殊待遇”的村级教师。
韩洪奎1945年古1月12日生人。8岁上学,1964年高中毕业,当年8月参加工作,在乡村当民办教师;1965年1月顶编代课,3月夏津县组织服役制预训班,在香赵庄、王寨做宣传工作,10月入党;1966年“文革”又被下放到农村来,在田庄联中教语文;1971年3月参加高中教师培训,8月回到田庄联中。1978年国家组织招考公办教师,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1982年调到了曲庄联中任校长。1992年入田庄教委任委员,1998年被上级聘请为中学高级教师职务,2002年退休。
吕光义老师回忆说,李大忠大哥开始教书的时候是1946年,比我早一年。我记得那年他领着那么多学生来田庄开大会,到了第二年我就教书了。他在小张庄、田庄、大李庄、新盛店、滕庄都教过书,后来又到了大于庄、韩庄,那时候还是公办学校老师。1961年的时候,国家号召老师下放,到农业一线去。当时,正好大忠大哥的老母亲得了偏瘫,动弹不了,需要有人照顾,他就回家不干了。他用国家给他的800块钱盖了一座北房。开始我不知道他退下来这事,要是知道怎么也得劝劝他。后来我听韩厚庆(住在韩庄老学校的东邻,与在这里教书的吕光义教师比较熟悉)说,大忠大哥主要是嫌那时候当教师挣钱太少,一个月也挣不了七斤八斤萝卜的钱,他想退下来后到小队上当会计。可是他没当上会计,到了1962年,国家号召村村办学,他便又开始在个人村里教书,一直到1984年生病才不干了。算一算,大忠大哥总共教了38年的书。
提到李大忠老师,我也就自然想到了“民办教师”这个话题。据有关资料介绍,民办教师这个工种可以说是新中国与生俱来的。这个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有分担国家困难方面的因素;有人口增长失控、入学人数太多、对师资要求剧增的客观要求;有不重视教育,不按教育规律办事的错误做法;有“极左”的影响和“文革”的破坏。原因复杂,导致这支队伍发展失常,问题突出。
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的少年儿童入学率不足20%,还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师仅有83.6万人。我们一方面面临着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送子女上学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文化、经济基础薄弱,中小学教师奇缺的巨大困难。因此,国家在创办公立学校的同时,大力提倡、支持群众办学,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减轻负担,全国农村兴办了一大批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和民办教师应运而生。实际上,现在所说的民办教师却恰恰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中小学全部为公办学校(全民所有制)的时候,而原本意义上的民办教师,也随着1952年对民办学校的成功改造而消失了。至于近几年随着非公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经济而出现的大量民办学校,那时的教师并没有被认定为民办教师。
1977年,本村里的韩桂红和大忠大爷一起,承担起了小学的教学任务。韩桂红回忆说:“当时是一至四年级,共有4个班,我和小兰(韩富兰)循环上课,1984年学校教室的屋顶坏了,一下雨就漏,经常放假,没法上学,俺俩就搬到自个儿的家里来教。后来村里的学校都取消了,学生一入学就到曲庄去了,再后来又都到了田庄。2000年乡里合并学校,我调到田庄,教小学二年级,一直送到五年级,教数学。”
2002年,先是从事教育事业,后来在田庄乡政府退下来的韩春奎,又发挥余热在村里办起了学前班。他的典型事迹还上了2003年5月6日的《德州日报》,同年的10月4日、5日德州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2006年底,由于生源紧张,这个韩庄村历史上存在4年的学前班退出了历史舞台。也就是从此,韩庄的教育事业也就随着上级的统一规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