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成为人生赢家?这里有最全攻略

How to成为人生赢家?这里有最全攻略

首页休闲益智火柴人空中飞人更新时间:2024-05-01

儿时的你可能幻想过用另一种足够“酷炫”的方法来完成一件超普通的事。这本书就是用最大的脑洞和最科学的方法来帮你做到。

文 | 梁晨 编辑 | 星煮

关于“科普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件事,可以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大家基本保持这样一个共识:科普是用来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而且它们通常很高端。但实际上,现在读者热衷的已经不再是“走近科学”这种根正苗红的科普了。各路科普作者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简直绞尽脑汁,比如说《how to: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以下简称《how to》)。

How to……

这是一个英语中标准的特殊疑问句开头,通常用来询问一件事情的做法。

对于《how to》来说,科普是给所有长大了的成人一份礼物。儿时的你可能幻想过用另一种足够“酷炫”的方法来完成一件超普通的事。这本书就是用最大的脑洞和最科学的方法来帮你做到。

怎么样跳的尽可能高呢?不如试试穿上翼装,挑一个风力正好的时刻站上高山之巅,你能直接跳出大气层。

怎样过河?靠谱的比如跨过去、游过去、窄一点儿的跳过去、浅的开车跑过去。或者你也能选择:冻住整条河再溜冰过去,把水全部蒸发再走过去,还有扎一个高高的风筝飞过去。

怎样带球过人?如果你没法像飞人博尔特一样甩开所有人,那你可以直接把球扔得远远的,甚至骑上高头大马冲锋突破封锁。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兰道尔·门罗【美】。

顺便也从这本书开始,了解一下真正做到全年龄段皆可读的出色科普文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第一步,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

试着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满怀对知识的渴望打开一本科普读物。你翻开目录,上面告诉你第一篇介绍月球的环形山,第二篇讲VR技术的视觉成像原理,第三篇是关于海底岩层的演变。整本书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内容。你感觉光是看题目就很累了。你合上这本书,当然也可以是关掉Kindle、鼠标右上角。

这不能怪你。毕竟,你又不是科研人员,这些问题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how to》干脆放弃跟你聊那些和宇宙浩瀚、生命无穷有关的话题,转成对鸡毛蒜皮的脑洞讨论。

有句话说的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同样来自法国,不论是皮埃尔.巴泰勒米(著《一本不正经的科学》)还是安东尼奥.菲谢蒂(著《如果科学可以这么搞》),他们的文章主题都常常和性爱、情感生活联系在一起。当然下面这个作者你可能更熟悉,他是我国最知名的“尿液动力学”研究者——毕啸天。就算你不关注他,没准也曾经听说过他“薯片掉在地上还能不能吃”和“秋衣到底外穿还是内穿更保暖”之类切实解决生活难题的著作。

在《how to》里,作者的许多讨论也是围绕一个美国普通人的日常展开。翻开《how to》的第二篇,你就能学到怎么“从头开始”开一个正宗的美式泳池派对。

从头到建一个泳池开始。

这个过程最大的难点就是确保池子不会被水压冲垮。兰道尔.门罗会用数据告诉你,在普通的砖石木材之外,用承重指数足够大的格鲁耶尔奶酪搭地面上方的泳池壁也行。只要你不介意同时会有的超多热量。

还有,怎样确保能一次吹灭蛋糕上所有的蜡烛?

只要你有一艘火箭推进器,多少根蜡烛都不是问题。

再比如,怎样让自己遛狗的时候不被带着跑?

那就飞到天上啊。

没错,用最复杂的走位完成最简单的操作,这本书里的日常生活教程大抵如此。

第二步,讲人话和玩梗

如果发动一个投票,统计哪种文章最让人看不下去,得到的第一名十有八九会是:掉书袋。没有什么比每两句话就出现一个专业名词更让人讨厌。咱们生活里这么讲话的人很有可能活不到成年。

但是如果你在一部连续剧里而且烦的不是我,那你可能会受到我的喜爱,例如上面那位,屏幕前的观众老爷们想必也是如此。

回归正题。你我的生活中应该都有这样一个永恒的问题:怎么自拍最能制霸朋友圈?

换一身好看的衣服?化一个漂亮的妆?找一个美丽的景点?

常见的基础操作如上。还有比如,把脸藏得后一点利用透视原理来显脸小。事实上要是真正研究“自拍”这个摄影技能,涉及到的各种焦距、光圈、快门等原理就能讲一本书。兰道尔.门罗选择直接教你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包你能和月亮拍出这样的自拍:

只需要一点点计算,一架焦距够长的摄影机和一片足够开阔的平地,就够了。

同样的原理,你还可以拍太阳、金星……不用九宫格,你肯定都是整个朋友圈最靓的仔。

至于说玩梗,这大概是一个科普作者最能放飞自我的领域。像兰道尔.门罗这样的理工男,就会用《指环王》中,将魔戒丢进末日火山的剧情来类比带着橄榄球触底得分。

在《how to》中,还有许许多多哈利.波特、星球大战、漫威宇宙等等经典奇幻作品的小彩蛋。一方面,对看过这些作品的人来说,看这本书带来的快乐可能是翻倍的;但与此同时,如果你从来不关心这些,那恐怕阅读体验就会稍打折扣。

我有理由怀疑兰道尔·门罗是想靠着这些加戏吸引到“臭味相投”的读者。

第三步,加入硬核的知识、图表、数学演算过程

读者可以看不懂,但一定要显得很厉害。——By 鲁迅

感受一下下面这张图。

在你选择用公式和计算,而不是“我觉得”或者“我认为”来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其实已经拥有一个好的科普者的思维模式了。当然在文章中,读者可能根本不会细究这些算式的正确与否。算式更多是简化了长篇大论的一种偷懒做法。尤其是在《how to》常常“发散思维”的习惯下,需要各种等式和方程才能把跑偏的科普画风拉回正道。

这是疫情时,兰道尔·门罗画的小漫画。

图为小漫画的翻译版

这里面的科学性大概率是经不起深究的。讲实话,不知道数学老师发现自己所教的坐标轴知识被拿来画这种漫画之后会作何感想。

退一步说,算式和方程总是能让人“不明觉厉”。

第四步,如果你是一个拥有幽默感的学霸作者,那最好了

例如,《how to》背后的男人——兰道尔·门罗。这位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的男子,曾经在NASA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兰利研究中心从事机器人研究工作。他的创作之路起源于在旧草稿纸上画和科学相关的火柴人漫画。2006年开始,他创办了自己的个人网站“xkcd”,用来 “为荒谬的假设问题,提供严肃而科学的回答”。

举个例子,就算你真的没有看懂论证的过程,看一个加州理工毕业的学霸回答“牛排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能烤熟”这种问题多有意思啊?

《how to》其实并不是他的第一部出版作品。他的前两本书是《what 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和《万物解释者》。从书名上,你就大概懂这个作者的日常画风大概是怎样的清奇。

关于走上科普之路这件事,兰道尔·门罗在采访中曾说:“说‘科普’是‘科学知识的普及’未免有点居高临下。我更喜欢‘科学知识的传播’这个说法。”这一点让我对他的好感又多了一些。不错,他没有仗着自己聪明就好为人师。

兰道尔·门罗曾在TED的演讲台上坦言:“我其实并不‘喜爱’数学,但我享受数学赐予我的,能通过将等式两头的内容稍作移动就得到问题答案的能力。”

但是用数学计算,给看似离谱的问题一个靠谱的答案,这样的模式也并不是百试百灵的。比如,有网友曾经写了一封邮件给他,里面的问题是:“怎么区分长着轮子而且会飞的人和飞机?”

“这个是数学没法回答的问题。”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