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这1件事后,我突然就不焦虑了

做完这1件事后,我突然就不焦虑了

首页休闲益智火柴人消除大师更新时间:2024-05-07

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来访都有一种共同的焦虑,叫“我不配”。

焦虑,似乎已经成了现代人的日常感受。

并且,和我们的认知恰恰相反,拥有越多的人,往往越焦虑。

比如我的来访者小安。

她毕业于国内985名校,目前在互联网大厂做程序员,老公是大学同学,两人都收入不菲。

刚买完房子,小安又得知,老板要给她升职。

在外人眼中,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她自己却想辞职。

当我追问原因,她竟然说:“我觉得,自己根本不配拥有这些幸福。”

第一次见小安,她给我的感觉是安静、优雅。

随着咨询的进展,我越发感受到她的聪慧,不仅领悟能力强,而且通情达理。

言谈举止间,甚至会照顾我的感受。

她前来咨询,是因为被抑郁与焦虑折磨,总感觉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够好。

“我无缘无故会很难过,感觉自己失去了掌控感,什么都搞不定。工作中,也觉得自己没能力,想要辞职。”

小安是独生女,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父母都是大学老师。

爸爸性格温和,但是工作很忙,经常不在家。

生活上,主要是妈妈照顾自己。

妈妈是一个理性且强势的人,喜欢投资,人际交往和赚钱能力都很强。

这导致,她对小安的要求极其严格。

小时候,妈妈喜欢把她跟其他同学做比较。

长大了,就把自己与她教的学生比。

小安在谈到她的焦虑时,语速并不像焦虑的人那么快速,非常冷静理智,有逻辑性,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来的距离感,又找不到哪里出了问题。

为了增加对小安的了解,我建议她下次咨询前,画一幅房树人——

即,在一张纸上画上房屋、树木和人物,以此来捕捉小安自己难以言表的心理冲突。

看了安的画以后,我的困惑一下子有了解答。

单独的人,和单独的树,都没什么问题。

但房子很奇怪,是立体的,确切来说是长方体。

就是我们常见的,立体几何书里的高立方体,带透视感,既没有窗,也没有门。

立体房子,代表理性思维模式。

房子很大,没有门窗,这是一种和外界没有交流的象征。如果是小孩子的话,可以判断有自闭倾向。

房树人统合图里的人,是一个抽象小火柴人。

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她不能够做真实的自己,有社交回避倾向。

我和小安讲了我对画的解读。

她说是的,她现在不能够跟别人交往。一旦有往来,就会感觉很累。

因为她一定要做到完美理性,既聪明又有逻辑。

不和别人说话,自己就不会知道别人有多好。

别人也不会知道自己有多糟糕、多愚蠢。

她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不敢问别人,怕别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

可以说,小安的人际交往,一直处于高耗能状态。

相处一小段时间,自己就会被耗尽,为了节省能量,只能不和人交往。

但是现在,情况却越来越糟糕。

已经发展到,不但不能和人交往,连同学的朋友圈都不能看。

怕看到别人的好,会产生比较心,从而更焦虑。

通过前几次的咨询,我基本了解了小安内心焦虑的根源。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是因为妈妈的声音,已经内化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筋连筋、皮连皮,牵一发则动全身。

每次,哪怕再小的生活事件,只要触及到好坏与对比,那个声音就会响起来,不停折磨自己。

对于早期的深层创伤,最好采用催眠疗法。

我会引导来访者深入潜意识,去疗愈创伤。

开始催眠时,由于小安的安全感不足,再加上习惯性的理性思维,导致不能进入深度催眠的状态。

小安闭上眼睛,跟随着我的引导语,逐渐放松了下来。

我采取自由联想的方法,温和地说:“跟着你的感觉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小安沉默了一小会儿,才慢慢开口:

“我目前的工作,只能一边学一边做,没有任何掌控感,我很焦虑,觉得自己不好,拼尽了全力还是不如别人。”

我问:“这种感觉熟悉吗?”

小安说:“熟悉。这种感觉,就像上学时有一道题做不出来,我好焦虑,觉得一切都失控了,很害怕!”

我问:“怕什么?”

“怕指责,怕妈妈骂我。怕妈妈嫌弃的眼神!”

我:“妈妈的态度会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恐惧。”

“恐惧什么?恐惧的下面,是什么?”

这一次,小安沉默了更久,才开口。

“没有价值,没有存在的意义!”

“用一个比喻形容一下,这种感觉像什么?”

继续沉默,过了一小会儿,小安的表情变得难过,眼里有泪水缓缓渗出。

“垃圾,而且还不是垃圾桶里的垃圾,是垃圾桶外面的垃圾,我没有资格在垃圾桶里。”

“体会这种感觉,试着在这种感觉里呆住,不要躲开,可能会让你很难过,但我陪着你。”

更多的沉默在咨询室蔓延开,我能感受到小安的身体崩得很紧,神情痛苦。

过了一会儿,她的表情开始放松了下来。

她说:“这种感觉在慢慢下降。突然,心里冒出一个声音,它说,垃圾也有用!”

一周后再来咨询,小安看上去变化很大,整个人松弛了下来。

她反馈工作中的焦虑下降了很多,不那么害怕自己不好了。

听到她这么说,我很开心。

但是,小安依然回避与人交往。

生活中的任何事都不想管,因为没有精力,很累,不敢做决定,害怕犯错,害怕被批评。

家里大小事几乎都是老公打理,自己只管工作,就像上学时只管学习一样。

接下来的咨询,我继续运用催眠疗法,随着咨询次数的增加,安的催眠易感性好了很多。

这次在催眠中,她先看到大雾,雾散去后,她看到了妈妈。

妈妈在打扫家里的卫生,无视自己的存在,只要求自己把学习学好。

她看到妈妈一边擦地板,一边指责自己东西乱放。

总之,在指责自己真实的、没有包装的部分。

被指责的感觉很难受,为了避免这种感受,小安一定要做到完美。

如果不完美的话,别人就会不喜欢自己。

我问:“不喜欢你会怎样呢?”

“会孤独。”

“孤独的感觉像什么?”

沉默了一会儿,小安回答:“像孤岛,像鲁滨逊一个人在孤岛上呆着般,又寂寞又无助。”

我:“用心体会这种感受,停在这个感受里,虽然会很不舒服,但是不要躲。”

过了一会儿,她说:“远处有船来了。但是船上的人命令我,什么事情都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做,才会把我从这里带走!”

“那你要上船吗?”

小安犹豫了一会儿说:“不要,我不想做假的自己,太累了,我要继续等......或者,我自己游回去!”

这一刻,我知道小安的改变开始发生了。

她拥有了自己的主体性。

她终于允许自己,去做一个完整的人,放下完美的人,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未知人生的人。

焦虑和恐惧情绪不同。

恐惧情绪,往往指的是,当下的、有具体明确的目标。

比如恐高。我只有在高处才恐惧,不去高处就不会恐惧。

而焦虑不同,焦虑指向未来,是对未来可能发生危险的一种担心。

是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却又无法摆脱的,折磨人的感受。

焦虑的人没有办法活在当下,只能用过去受过伤的自己,去担心未来的自己!

焦虑情绪其实是一种信号,也是遇到和过去创伤相似的人、事、物或场景时,人的一种应激反应。

为了缓解焦虑情绪,有人选择不停去网上查找资料。

又因为内心有不安全感,导致越查越担心,越查越焦虑。

焦虑情绪的根源,往往是创伤,早期的创伤会形成一些核心信念。比如我不够好,我不安全等。

我们总会无意识地避免再次受到伤害,本能地向外求索,比如让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或越来越有钱等。

但是这种外求的方式,是没有尽头的。

没有被疗愈的创伤,就像黑洞一样,会不停在现实中重演。

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疗愈创伤。

去看到焦虑背后,你真正恐惧的、在意的是什么。也许是指责,也许是孤独......

当来访者能够真正面对创伤带来的情绪时,这个情绪的结就解开了。

当内在的信念就改变了,症状就消除了。

面对,永远是生活的解药。

在这一趟面对自我的旅程中,我愿意陪着你,一起深入心灵,找到你真正的需求。

作者:心理咨询师李丽峰

编辑:Lilith

图源:Pexels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