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敏
中国日报新媒体记者
你们最爱的双语君(之一)
写文章、做直播,偶尔讲讲段子
今年4月赴中车长客采访
记者手记
四月的长春,并不暖和,在北京脱下的秋裤,又被我穿上了身。
作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集中报道的蹲点记者,我来到了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探寻中国高铁快速发展背后的故事。
我曾在这座城市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但这却是我与中车长客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Although I had spent four years in the city before, this was my first time to visit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a State-owned train manufacturer based in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一个清冷的午后,我迈入了长客的转向架焊接车间。
中车长客转向架焊接车间 摄影:唐晓敏
巨大的车间,呲呲的焊接声,焊花四溅,焊接机械臂和手工焊工人有序地工作着。
Walking into the welding workshop, I was taken aback by huge machines and loud noise. Sharp buzzing noise echoed in the plant and sparks flew when welding guns touched the steel. It's where the bogies of high-speed trains are welded.
作为记者,我经常坐高铁出去跑采访,如今有幸走进高铁重要部件的焊接车间,真是奇妙呢。
Some days ago, I took the Fuxing bullet train from Beijing to Changchun, and now I was standing at a welding workshop to find out how high-speed trains were manufactured.
It was amazing!
“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和“焊接机械手操作大师”谢元立带着我参观了转向架焊接车间,给我介绍各种焊接工艺和焊接设备。这两位工人师傅是高铁焊接领域的翘楚,在攻克转向架焊接难题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 图片:长客提供
李万君身上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讲起故事来特别生动。
在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李师傅给我们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高铁焊接方面的创新故事,讲中国高铁如何一步步的攻坚克难发展起来。
他说:“作为一线高铁工人,你得创新,让你的焊接标准成为世界同领域的标准。”
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7日,白宫发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Li, who can recognize which part is not well-welded just by hearing the welding sound, has participated in many key welding missions for high-speed trains. Currently, he is devoted to carrying out innovations in welding techniques and cultivating young welders so as t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industry.
中车长客转向架焊接车间 摄影:唐晓敏
这些年来,李万君师傅总结并制定了2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00多项,其中21项获得了国家专利,代表了中国轨道车辆转向架构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
在此次采访中,我奔走在长客新老两个厂区,与许多一线工人师傅聊天,听他们讲中国高铁的故事。
在对话中,我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创新”。
他们总有讲不完的创新故事,说不完的小发明,不管是入场不久的年轻工人,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谈天说地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创新”流淌在每一位长客人血液里。
我在参观长客“下一代地铁” 摄影:唐晓敏
在“罗昭强劳模创新工作室”,我的感受尤为强烈。
罗昭强是位“高铁医生”,负责高铁出厂前最后一道工序——车辆调试。
罗昭强在使用调试设备 摄影:唐晓敏
在首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出厂调试过程中,罗师傅率领团队完成了数十项调试方法的创新。而他研发的高铁模拟装置,更是开创了利用模拟手段培训高铁调试人才的先河。
今年年初,罗昭强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一线高铁工人,这是对高铁技术工人创新工作极大的认可与肯定。
罗昭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图片:长客供图
In February 2019, Luo was awarded second prize of the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wards.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e award was given to a high-speed train worker.
我跟着同行记者一起来到罗昭强的创新工作室,一间80平左右的房间里,墙上挂满了获奖证书和专利证书。室内大部分的空间都被调试设备占据了,供大家随时来练手,打磨技术。在靠墙的一排架子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我细细翻了一下,有不少专业英语词典。
罗昭强创新工作室墙面
罗昭强创新工作室图书角
罗师傅非常骄傲地说,就连图书借阅系统,都是工作室成员自己开发的。
罗昭强创新工作室藏龙卧虎,不光吸收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还请中车首席科学家常振臣博士做顾问,在创新过程中如虎添翼。
“工作室成员啊,进来了就不愿意走,就算项目结束也不走,这个平台好啊!”罗师傅言语之间,满满都是对创新的自信和自豪感。
我很好奇,如此浓厚的创新氛围,是如何在长客培养起来的。
后来得知,长客早已建立起了完善的人才成长通道,技术人才可以获得与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同等的发展机会。
就拿罗师傅来说,去年收入超过50万,还被大连交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中国高铁事业人才培养贡献更大的力量。
47-year-old Luo Zhaoqiang, a high-speed train testing expert, earned more than 500,000 yuan ($74,253) last year, a salary higher than what most white-collar employees get in big cities in China.
“你说说,在长客做工人多精彩!”在采访过程中,罗师傅由衷感慨道。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1954年建厂的长客作为新中国轨道客车的摇篮,见证并参与着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
Established in 1954, CRRC Changchun company has participated in and witn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ailway industry. From slow green trains to high-speed trains, different types of railway vehicles reflect the changes of the country.
长客的“下一代地铁” 摄影:唐晓敏
在蹲点采访的近半个月时间里,长客人的创新精神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些奋斗在一线的高铁工人,他们对创新的热情和投入,让我明白中国高铁为什么能实现飞速发展,让世界都为之点赞。
结束采访后,我乘坐“复兴号”返回北京,心里满满都是对中国高铁人的敬佩。
编辑:唐晓敏
精彩推荐
来了!下一个智能时代一定是中国的时代
在厦门生活了10多年,台湾同胞表示回家都不习惯了!
原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英文这么好!他们的海外经历令人感慨
学习有方外媒说
周末涨知识图图是道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