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都城,便是周代的镐京。
公元前十一世纪,地处岐山一隅的诸侯国周,朝着东方开疆扩土,击败了崇国的军队,并将崇国的土地据为己有。自此,丰水、镐水这两条丰饶的水脉成了周国的地盘。文王姬昌相中了丰水之畔的宝地,在这处山水相依、池泽交错的地方修建了繁华的丰京。武王继位之后,又在临近的镐水旁修建了镐京。
自此,这两座城便成了周国的政治、经济核心。周地的百姓在这里或放牧,或耕种,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
这两座城市的繁荣,为其它诸侯国的都城修建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为了效仿丰京镐京,后世的统治者纷纷学习文王武王,将都城打造得恢宏壮阔,并在首都附近设置皇家园林,供宗室子弟休憩、游猎、赏景。
公元前三世纪,中原西北部的大秦帝国崛起,逐步吞并了其他六国,建立了统一政权。虽说此时的大秦王朝已有超过二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但嬴政仍不肯满足,继续发动对外战争,先后击败了匈奴、百越等民族,不断扩张领土。
在中原六国的基础上,秦始皇又打下了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秦卒将中原文化及语言带到了百越地区,两地的文化发生了巧妙的融合,最终,诞生了独树一帜的东南文化及粤语。秦始皇在军事上的建树是毋庸置疑的,倘若他没有自诩“始皇”,而是由后世来给他取谥号,他多半会被冠以“秦武帝”之名。
与历史上每个好大喜功的皇帝相似,秦始皇的生活十分奢靡。在秦国一统中原以前,六世秦王已打造了七国中最豪华的宫阙咸阳宫。不过当嬴政完成了一统江山的霸业之后,他觉得占地仅有三平方公里的咸阳宫不足以承载他的威仪,于是,便在渭水之南修建了奢华的皇室园林——上林苑。
这座皇家园林的周长约为一百公里,传说中的阿房宫便修在上林苑内。根据史学家考证,阿房宫并未投入使用,仅前殿地基部分竣工,其它部分直到秦灭亡都没竣工。《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提到了阿房宫及上林苑的具体位置,从地图上来看上林苑的范围西起陂湖东至东新区。
由于秦朝的制度已相当完备,所以刘邦建立汉王朝以后,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刘邦不仅将长安定为首都,在修建都城时亦选在咸阳城的遗址上。可以说秦朝对汉朝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汉军的编制参照了秦国的军队,当然,并不是严格参照,汉军仍保留了部分特色。在秦国的灭亡上,汉朝统治者亦看到了郡县制的弊端,所以在秦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分封郡县两制并行。
除此之外,皇帝的治国之道亦深受秦朝影响。不论是高祖、惠帝、文帝还是景帝,包括吕雉在内,这些大汉王朝前期的统治者都从两代秦皇好大喜功的缺陷上汲取了教训,所以都崇尚黄老哲学中的“无为而治”,这一时期的百姓也得以在这一良策的保护下休养生息。既然要休养生息,就不能像秦朝皇帝一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豪华宫苑,所以高祖刘邦将秦苑囿园池还耕,让老百姓用这些土地耕作。
不过,并不是每位汉朝皇帝都能继承前人“无为而治”的政治方针,汉武帝的理想抱负与秦始皇一样,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想要将祖上留给他的江山扩张到最大限度。汉武帝在武功方面颇有建树,像秦始皇一样开疆扩土,为大汉社稷的发展建立了不世奇功。不过,每个好大喜功的皇帝都喜欢虚荣,所以在完成了理想之后汉武帝开始将精力放在享受生活上。
此前已被高祖划为民田的上林苑,被汉武帝刘彻重新圈了起来,并规划为皇家园林。或许是因为刘彻觉得自己的功绩比秦始皇还要耀眼,所以他打算将上林苑进一步扩建。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命令宫人来到上林苑遗址上的民宅中,有偿征收了这一带所有土地。汉武帝时期的上林苑,其规模已不可与秦上林苑同日而语。
汉上林苑西起长安,南及秦岭,东至蓝田,总长度超过一百公里,面积更是超过了两千五百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是怎样的概念呢?要知道当时的长安城占地面积才仅有三十六平方公里,上林苑的面积是整个都城的几十倍。
为了纵情享乐,汉武帝命人将上林苑打造成一座保持了自然风貌的风景区。在这里河流和小路交错纵横,花鸟虫鱼自然生长,还有许多被驱赶到这里的野兽自由生活。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效仿秦始皇,在上林苑内修建了许多供他歇脚的行宫。
要知道,秦上林苑本就是集六国园林精髓于一身的杰作,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汉上林苑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当时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
在周礼之中,“射”是君子六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锻炼这项技艺,周代以后的统治者都会定期进行游猎。上林苑兼备皇家园林与围场的功能,据《汉书》记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
上林苑内宫室齐备,皇帝不但可在此处调养身心,还能在上林苑内办公。根据文献的记载,上林苑内总共包含三十六个“苑”,也就是御花园,此外还有十二座宫殿,三十五座观。皇帝来到上林苑时若想休憩,可前往幽深安静的宜春苑,游幸宫妃时亦可去御宿苑。连太子招待宾客,都有专用的思贤苑,可见上林苑布置之完备。
上林苑里的十二宫更是各具功能,如:建章宫仿照了秦时的章台,可作为皇帝日常办公、召见大臣的朝堂;乐工舞姬云集宣曲宫,为宗室子弟表演歌舞;若皇帝有雅兴想要观看赛马、斗狗,便会在犬台宫中驻留。此外,还有种植了各地奇花异草,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等植株的扶荔宫。
上林苑中的“观”,有点像现代的动物园,所谓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观象观、茧观等,顾名思义便是供各种飞禽走兽居住的兽栏。
“俳优侏儒,狄鞮之倡,所以娱耳目乐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嬛绰约,柔桡嫚嫚,妩媚孅弱。曳独茧之褕绁,眇阎易以恤削,便姗嫳屑,与俗殊服,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粲烂,宜笑的皪;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
在司马相如所著的《上林赋》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林苑与商代的摘星楼、汉末的铜雀台一样,都是古代统治者用来享受人生的建筑。修建这样一座宫阙,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呢?遥想当年秦始皇为打造阿房宫征调了数十万民夫,估计汉武帝兴建上林苑所抽调的劳力比之秦朝只多不少。仅一座由“太液池”土方堆砌的“东海神山”,其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天文数字。
显然,汉武帝兴建上林苑的做法已违背了高祖“退园还耕”的初衷,所以当他向大臣们提议在上林苑扩建宫苑时,遭到了正直大臣的反对,如:东方朔便是上林苑工程的首位反对者。他对汉武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为由对刘彻进行规劝。奈何在汉武帝看来,东方朔不过是一个御用文人或跳梁小丑,那些正直朝臣更是不值一晒,所以,他一意孤行,坚持启动上林苑工程。
历史的走向,证明了东方朔的预言。
汉昭帝、汉宣帝时期,大汉王朝国力不济,皇帝已无心巡游上林苑。到了汉元帝时期,国库已捉襟见肘,无力支出上林苑人员的薪酬和皇家园林的维护费。为了节省开销,汉元帝不得不将宜春苑夷为平地,将附近的土地归还给民众进行耕作。汉成帝登基后,又先后将“三垂”之地归还给平民。这些皇帝在上林苑的铺张奢靡中看到了秦朝灭亡的苗头,所以响应高祖号召进行“退园还耕”,继续实行“无为之治”,与民休息。虽说,时人再无法领略到上林苑恢宏的景观,但对劳苦大众而言这无疑是好事。
西汉末年,先后发生了王莽篡汉、赤眉军攻破长安的乱局。乱军洗劫了长安城,将上林苑仅剩的建筑付之一炬。班固在撰《西都赋》时提到:“徒观迹于旧墟,闻之乎故老。”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到了东汉班固所处的时代,上林苑已成为传说。东汉宗室已迁往洛阳,所以长安城已成为故朝西都,对于东汉的皇帝来说那里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了,以至于,上林苑再未被翻修过。
参考资料:
【《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周礼》、《上林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