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书海共勉
1、亲子共读,你痛了没有?亲子绘本共读,是目前家有幼童的日常。
人有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在人的所有感觉发育中,视觉最先发育。
而绘本,正是发育视觉的利器,所以大家都很重视。
从一岁后,宝宝喜欢看色彩鲜艳的图片,我们就开始给娃选绘本。
可是,合适的绘本并不好找。
有些我觉得好的,他不感兴趣,比如《大卫上学去》;
有些他喜欢的,我觉得幼稚又信息量太少,比如讲吐了的《好饿的毛毛虫》。
几年下来,绘本的弯路没少走。身边很多亲戚朋友也是如此,对绘本又爱又恨。
为什么我带孩子读了那么多绘本,孩子上小学后却连读明白作业题都困难?
为什么我坚持做了那么多年“亲子共读”,却发现离开父母的“伴读”,孩子的阅读意愿、阅读能力,几乎为零?
也许,是时候换个思路了,比如,看看这本《长长的小百科:热闹的家》。
日常生活中,零碎的小物品被收起来,藏身各个角落,而《热闹的家》就是书籍版的躲猫猫。
还记得小时候怎么玩躲猫猫的吗?
首先,点人数,看看都有谁来一起玩游戏,
然后,边数123,其他小伙伴们各自躲好,
最后,数数的小朋友把其他小伙伴找出来。
游戏中,来不及躲好的小伙伴,第一轮就被找到了,比较隐蔽的小伙伴,不容易发现,就得慢慢找了。
这本书里面也是如此。
知道孩子天性喜欢捉迷藏,作者善解人意的体现了这一点。
在首页,作者让小物品们一个一个亮相。
然后,惊喜来了,打开大大的展开页,小物品们就都已经藏好了,各就各位。
有的就在眼前,比如垃圾桶,羽毛球拍,无人机,是我们一眼可以揪出来的小伙伴。
有的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难发现。
比如,比如第一页道路边,有一个“食虫动物”,我们找遍了都没看见,娃不服输,硬是在顺着紫色背心老奶奶的身影,在她身后的阳光房中挖了出来。
就这样,我们边玩连连看,娃边玩躲猫猫游戏,边认识了家里的各种小东西。
这本书包括了5个生活场景,以家庭场景为主,除了上面的道路边,还有,从车库到客厅、从厨房到书房、从卧室到阁楼、花园里,有202种日常生活中的小零碎。
《热闹的家》里出场人物也很多,哥哥姐姐爷爷奶奶叔叔及邻居管道工等都粉墨登场了,确实是热闹非常。
自从看了这本书,4岁多的娃经常拿着书本对照家里的冰箱、床、扫帚,问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家没有无人机,食虫动物,打印机,他们是干啥用的,在哪里用?为什么我们家没有那么多人,那些人都去哪里了?
以前,反复讲绘本会讲吐,这次不会了。
因为,可以变出无数个新的问题,每次都有新的发现。
这种互动式的绘本,生动,丰富,有趣,既让小朋友主动参与到了身边的生活,也锻炼了孩子的视觉与专注力。
最近重温《但是还有书籍》,第三集里面 的绘本共读,深深打动了我。或许,我做不到她那样全身心长时间陪孩子共读,但零碎时间里,借用《热闹的家》,和娃做做书中躲猫猫的游戏,还是可以实现的。
感谢这本小书,孩子爱不释手,我们也心满意足。特地发文分享,为它在我们家的满分亮相点赞。
书海漫漫,与君共勉。这是 分享的第70篇书评,您怎么看?欢迎关注,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