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文苑」听稷山黄建中给咱讲:稷王庙 稷山话 稷山人

「稷山文苑」听稷山黄建中给咱讲:稷王庙 稷山话 稷山人

首页休闲益智护送鸡蛋模拟器更新时间:2024-06-19
其一 追寻稷王庙的看点与卖点

稷山 黄建中

稷王庙

稷王庙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中心,以前称后稷祠,是元代时为了祭祀我国农业始祖后稷姬弃而建造的庙宇。规模非凡、气势宏伟。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风格最高的纪念后稷的宫殿式庙宇。但是稷王庙的旅游开发并不如人意,表现为本地游客少、外地游客不来、门票收入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是稷王庙本身不值的看,而是稷王庙本身的看点与卖点没有充分发掘出来。游客进门从南转到北,如果不详细讲解稷王庙的看点,走马观花转一圈连半个钟头都用不了。这种老式的“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旅游方式,枯燥乏味,所以人们不愿意来。其实仔细来说稷王庙在旅游上至少有八大看点,在经济上看点就是卖点。

稷王庙沿中轴线由南往北分为山门、献殿、大殿、姜嫄殿。在清朝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不慎失火,献殿及部分建筑被烧毁,到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才得以重新修复,重现原貌,并增建了钟楼和鼓楼。山门原来是个戏台,两侧有门神,由于历史原因均已毁掉,现在的样式是从别处迁来的清代建筑,恰好与稷王庙整个建筑的风格相吻合。从整体上来说,稷王庙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精品。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至少有八大看点。

第一个看点是木雕 稷王庙献殿的前檐为立栏花板,木质浮雕艺术,由东到西生动地展现了春播、夏管、秋收、冬藏,是一幅完整的农事活动图。还有稷王教民稼穑图,形象逼真,造型生动,功力精湛,线条流畅。有手持谷穗的稷王,播种的农夫,矫健的牛马,碾谷物的碌碡,以及扬谷物的扇车,这是研究我国农耕文化的珍贵资料。

第二个看点是石刻 稷王庙献殿东西长14米,南北宽10米,开间为三间,通高13.5米,系单檐悬山顶,琉璃彩瓦覆顶。在献殿内东西山墙上都嵌有巨幅石雕,均高2.8米,宽4米,西山墙上的石刻为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稷山知县李景椿为重建稷王庙告成所赋七古一章,全文共四百余字,文秀字劲。这篇《七古·重建稷王庙告成》石刻,高280厘米,宽413厘米,诗文古朴、书法俊秀、雕技精湛,堪称三绝。东山墙石刻为稷山八景图,诗图并茂,雕工秀雅。

大殿围廊四周有20根石柱,全为整块石头雕制而成,尤其是前檐下的两根石柱,体现的是两条石雕巨龙,一条是水龙,云腾浪涌,鱼跃龙飞; 一条是火龙,火焰熊熊,朱雀穿跃,是用整体石头雕刻而成,这两根石柱雕刻艺术超过了北京故宫和解州关帝庙的蟠龙石柱,为全国目前之仅存,代表了中国古代石刻工艺的最高水平。围廊外围以52块雕花石板构成屏形栏杆,栏板图案雕有山水人物、花草花卉、飞禽走兽等,内容为二十四孝、八仙过海、渔樵耕读、松鹤延年、文王访贤等,护栏石柱上雕有莲花、牡丹、菊花、南瓜、猴、狮,形态各异,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第三个看点是琉璃 稷王庙大殿屋脊正中有小型琉璃塔三座,有花卉、牡丹、天马、神兽、螭吻。献殿、钟鼓楼及姜嫄殿屋顶都有琉璃塔,神态逼真,富丽堂皇。这些精美的琉璃制品,使得整个庙宇显得流光溢彩,绚丽夺目。弥足珍贵的木刻、石雕、琉璃三种艺术浑然一体,称为稷王庙的三绝,令古建专家赞叹不已。

第四个看点是铁艺 稷王庙大殿琉璃塔顶有精美的铁雕九凤朝阳,成凌空欲飞之势。献殿上有二龙戏珠、钟鼓楼上有五福祝寿铁艺图案。这些铁艺已历160多年之久,饱经风吹日晒雨淋不仅不锈不坏,而且图案不变形,不褪色。铁艺在现在都是一种复杂的合金技术,而稷王庙内160多年前纯手工制做的铁艺,竟然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实在令人惊叹。这完全证明了稷山先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工艺水准。大家知道解州关帝庙是集一州之力修建的,可是它的屋顶没能镶嵌铁艺;太原的晋祠是集全省之力修建的,它的屋顶也没有镶嵌铁艺;北京故宫是集中全国的力量修建的,它的屋顶也是只有琉璃没有铁艺。而稷王庙是由稷山一县之力修建的,竟然镶嵌了精美的铁艺,并且保持到现在,这在全国是唯一的。在中国经济史、中国工业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是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占有重要地位,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第五个看点是古诗 稷王庙献殿李景椿的《七古》全诗明快流畅、思古喻今、情感深邃、才华横溢、胸襟豁达。追思后稷发展农耕,树艺五谷的丰功伟绩,深情表达了后稷儿女敬缅先祖,崇德报功,修复稷王庙的经过。李景椿是云南省建水人,他在稷山主持修建稷王庙,明确指出“为问稼穑何自起,立我烝民始稷邑”。说明中国农业的起源,是从后稷在稷山教民稼穑开始的。表明当时全国对后稷兴起于稷山,在稷山开创华夏农耕伟业是有着普遍共识的,因为李景椿是云南人,在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情况下,他有这样的认识,可见后稷在稷山教民稼穑的史实在当时并不存在争议。

重建稷王庙告成赋七古一章以纪其事

古来农官粤稷弃,羊腓鸟覆诞育异。

天生神圣非偶然,有相之道明树艺。

当年帝尧忧阻饥,分命后稷详土宜。

播时五谷惟尔任,咨尔后稷其勉之。

从此教民辨种粒,秬粃糜芑诞降习。

为问稼穑何自起,立我烝民始稷邑。

稷邑乐利遍南东,实颖实栗连岁同。

于万斯年报功德,建立庙宇凌苍穹。

穹隆宝殿历年久,肇周新命寿山斗。

迄自道光丙申年,一番回禄化乌有。

我思此殿神式凭,思文遗泽宜兢兢。

况复德大配天帝,忍使殿宇倾频仍。

我莅斯土已三载,倡义建修始邑宰。

召彼绅耆同相商,庙貌重新不可待。

邑之绅耆佥曰然,功程浩大广输捐。

我亦分廉襄盛举,裘成集腋刚半年。

年来鸠工庇材速,鸟革翠飞起华屋。

日复一日功告成,矞矞皇皇体制肃。

而今宫殿光九阊,有邰受命临上苍。

翠叠稷峰获妥侑,频年定邀天降康。

康年穰穰咏乐岁,伫卜三登叠纪瑞。

我赋此诗祈神灵,愿民永永沐神惠。

惠遍士民春复秋,馨香俎豆隆报酬。

民人既育教化起,陈常时夏开薪醮。

君不见,奏庶艰食万世赖,禹皋都俞梦交泰。

又不见,穑事开基八百年,元公制礼垂诗篇。

宜乎屡代钦崇重禋祀,此庙直与天地相终始。

道光岁次甲辰孟秋月吉旦

知稷山县事滇南 李景椿 敬题

李景椿不仅为西山墙上写了《七古》一诗,而且为东山墙上的稷山八景分别题了诗:

稷峰叠翠

昂首层霄俯万重,配天功德重先农。

当年教稼知何处,瑞荡勋州第一峰。

姑射晴岚

五云深处即仙家,一道岚光落照斜。

为问姑射缘底去,空余仙迹映晴霞。

汾水孤舟

欸乃声问芒苇洲,桃花古渡水西流。

乘槎仙客今来否,月朗烟波一叶舟。

玉壁秋风

玉壁森森武库环,当年故垒亦雄关。

而今忽听秋风起,势卷长河水一湾。

羲陵晚照

历元妙蕴订羲和,御日精灵永不磨。

剩有一抔黄土在,夕阳落照瑞烟拖。

文洞飞云

高风落落胜名传,献策空留地上仙。

心醉六经岩谷老,白云深锁洞中天。

甘泉春色

何年分得洞庭春,酿作甘泉色倍新。

想是地灵钟宝气,故教淑景润芳尘。

仙掌擎月

谁将宝镜挂穹苍,一片清光射斗旁。

为有紫金仙佛掌,高擎明月照天堂。

第六个看点是书法 李景椿的《七古》一诗,不仅诗做的好,而且一笔行书,堪称一绝。全文一气呵成,飘逸萧洒,宛若行云流水,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由于全部石刻处在稷王庙的献殿山墙上,没有风吹日晒雨淋的影响,所以保存的非常完好。近年来许多著名书法家,委托文物部门进行拓印,每幅拓片达11.2平方米,为中国书法史上最大的拓片之一。而且李景椿撰文并以楷体书写的“统肇王基”、“思文配乎天”、“稼穑劳后躬”三副楹联,字大如斗、一丝不苟、笔力虬劲、铁线银勾、入木三分、宛如刀刻,也是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七个看点是楹联 稷王庙不仅建筑精美,而且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稷王庙的献殿山墙和大殿大门两侧分别镌刻着“统肈王基,功崇平地;源开粒食,德大配天。”“思文配乎天,树八百年王业之本;率育命自帝,开亿万世粒食之源。”“稼穑劳,后躬播种,功勋垂百代;民人饱,圣德崇隆,祠宇耸千秋。”这些楹联对仗工稳,意境深远,高度概括了后稷发展农业,培育五谷的不朽功绩。饱含深情的寄托着后稷儿女对后稷的无限敬仰之情,歌颂后稷功崇平地,德大配天。歌颂后稷树立了周朝八百年王业之本,为子孙万代开创了粒食之源。全部楹联遣词用字朴实无华,没有神鬼灵应之类的封建糟粕和迷信色彩。在钟楼和鼓楼还有“洪音曾共虞笙间;雅韵尝偕禹馨垂”、“岂铭教稼之勋业;用肃崇祠之拜瞻”、“援枹非作三军气;警众恍催万姓耕”、“莫讶楼中声坎坎;且听阙下响咚咚”,这些激励人民群众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楹联,文字浅显,含义深刻,就是在今天也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另外稷王庙于2004年重修后,自大门开始,又新增了姚奠中等众多名家的楹联作品,全部用书法写就,也有很大的观赏性。如果对游客详加介绍,肯定有人会拿出笔记下自己满意的精彩楹联,而大部分人也会深深地觉的这一趟来的太值了。

第八个看点是唐枣 众所周知,稷山红枣是我县农产品的拳头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稷山红枣种植,历史悠久,但是大多数外地游客连枣树都没有见过。稷王庙在2004年修整时移栽了多棵树龄在数百年之久的老枣树,最老的一棵是唐朝的古树,距离现在有1300多年了,是名符其实的枣树王。如果对游客详细介绍,一定会引起他们的肃然起敬,争先恐后地在大树下合影留念呢。

往世越千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近百年来稷山古城几经风雨,太多的文物古迹都被毁灭无遗了。规模宏大的文庙拆除了、高耸入云的稷山塔拆除了,县城之内的其它古迹都拆除了,幸而稷王庙保存完好。这是历史留给我们为数不多的文化财富,现在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方百计的搞好搞活稷王庙,我想这是每个稷山人的心愿,也是每个稷山人的责任。(黄建中)

其二 杜天雷黑地半压把小鬼子跌念啦

(方言故事)

稷山 黄建中

话说1937年,日本鬼子进了中原,可把中国老百姓给杂了。就在这时候,后稷故里稷山县出了一位民族大英雄,他的名字叫杜天雷。

一天大早起,喜春子在厦坡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寒。杜天雷正在屋里就着腌下的酸韭菜,喝着滚夫鸡蛋泡馍哩,忽地一下,一个徒孙日急荒忙跑进来说:牙!损点啦,鬼子把咱县城占了。杜天雷一听就破烦了,说:这些该死的奶打毛,牙不拾缀他,就不是中国人!

杜天雷把碗一搁,给了徒孙一把纽古子,说:走!恰上北山信陈县长(陈捷弟)去。两人见面一划计,就定下了收复县城的孬点子。

一天黑地半压,杜天雷领着人,装着给鬼子送粮草,骗的鬼子开了城门。凡人不答话,就把马交面和石灰面,按进了鬼子的眼窝。咱人一拥而上,就攻进了稷山城。杜天雷上了城楼,提起几个睡的正麻糊的鬼子,从城上就窜了下去,鬼子的地能墩在地下,脑浆和稀屎一样流了一大滩。

这一仗,打死了一百多鬼子,还抓住了几个活口。杜天雷亲自去审问。进了门二话不说,先照着鬼子的瓷松脸,连着给了几个火烧子。这几个憨怂,嘴都肿了,还不吐实口。杜天雷给娃脸说:捉些马马撇夫,给每个鬼子的日朵里放上二三十个,让这些憨怂傻落傻落。再不言语的话,装进麻包,闷到破池里。娃脸们喜欢的直叫唤:牙,真爹活!

哪这以后,日本鬼子一提起杜天雷,就浑身给占哩!(黄建中)

其三 闪耀在唐诗中的稷山人与事

稷山 黄建中

太平超邃古,万寿乐无疆----稷山人裴守真写给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祝福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结婚、女儿出嫁,别的大臣送的是金玉珠宝,而为政清廉的裴守真虽然没有金玉珠宝可送,但他送上的却是一份真诚的祝福。这就是被选到《全唐诗》里的《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这首诗。

裴守真,绛州稷山县人。北魏冀州刺史裴叔业六世孙。父亲裴慎,大业年间为淮南郡司户。适逢淮南杨琳、田瓒造反,尽*官吏。只有裴慎因为政清廉,爱民如子,而得到起义者的尊敬,不仅没有受到伤害,还被起义者派人护送回乡。贞观年间,做到县令。裴守真幼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到母亲去世时,他因悲伤过度而骨瘦如柴。他奉事寡居的姐姐以及兄长非常恭谨,被士人所推崇。后考中进士,任乾封县县尉。永淳初(682)关中遭遇大饥荒,裴守真把他的俸禄全部给了姐姐和外甥,自己和妻子儿女连粗粮都填不饱肚子,却始终如一,不久升任太常博士。

裴守真天授年间任司府丞,武则天特别任命他重新审理关押的犯人,他坚持公平仁恕,前后上奏免去数十人的罪行。不合武则天的旨意,被贬为汴州司录。裴守真依然故我,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事就去做,从来不考虑个人的官职升降。不久武则天又升他为成州刺史,裴守真施政一心为民,从不威严重刑,受到百姓和官吏的一致爱戴。在他调任宁州刺史时,舍不得让他走的成州官吏和群众几千人,一直把他送到宁州。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

[唐] 裴守真

瑜珮升青殿,秾华降紫微。

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金屋真离象,瑶台起婺徽。

彩缨纷碧坐,缋羽泛褕衣。

云路移彤辇,天津转明镜。

仙珠照乘归,宝月重轮映。

望园嘉宴洽,主第欢娱盛。

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丛云霭晓光,湛露晞朝阳。

天文天景丽,睿藻睿词芳。

玉庭散秋色,银宫生夕凉。

太平超邃古,万寿乐无疆。

高帆出风迥,孤屿入云平----稷山人裴耀卿写给张九龄的离别诗

裴耀卿(681年-743年),字焕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盛唐名相,是宁州刺史裴守真第三子。裴耀卿历任兵部郎中、长安令、济州刺史、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户部侍郎等。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耀卿拜相,授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后升任侍中。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任尚书左丞相,封赵城侯。天宝二年(743年),裴耀卿去世,追赠太子太傅,谥号文献,安葬于稷山县姑射山之阳,今韩家庄村南。

裴耀卿和唐代大诗人张九龄关系很好,经常诗词唱和。裴耀卿去宣州任职时,张九龄恰好要回家乡韶州(今广东省韶关)探亲,两人一路同行。到安徽省当涂县时,两人分别,裴耀卿写下了著名的《敬酬张九龄当涂界留赠之作》。诗云:

敬酬张九龄当涂界留赠之作

[唐] 裴耀卿

茂先实王佐,仲举信时英。

气睹冲天发,人将下榻迎。

珪符肃有命,江国远徂征。

九派期方越,千钧或所轻。

高帆出风迥,孤屿入云平。

遄迈嗟于役,离忧空自情。

饰簪陪早岁,接壤厕专城。

旷别心弥轸,宏观义转倾。

徒然恨饥渴,况乃讽瑶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写给裴耀卿的回赠诗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县(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代著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有胆识、有远见,又是文学家、诗人。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传世,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两人分别之际,张九龄给裴耀卿写下了自己的一首旧作,这就是著名的《望月怀远》。诗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回到家乡的张九龄,不久又派出使者给裴耀卿送来广东土特产,作为礼物。裴耀卿回信表示感谢,又写了一首诗:

酬张九龄使风见示

(时为宣州刺史)

[唐] 裴耀卿

兹地五湖邻,艰哉万里人。

惊飙翻是托,危浪亦相因。

宣室才华子,金闺讽议臣。

承明有三入,去去速归轮。

绛台驿吏老风尘,耽酒成仙几十春-------李商隐写给稷山驿吏王全的道别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清丽,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作品收入《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二姐嫁给了盛唐名相、稷山人裴耀卿的孙子裴允元,因此李商隐对稷山比较熟悉,并且他还来过稷山。在稷山停留期间,因李商隐是在职官员,所以下榻于稷山驿馆。驿馆的驿吏王全已经73岁了,在驿馆工作了56年,为人诚肯,爱好饮酒和书法。他对远道而来的李商隐招待的非常热情周到,并给李商隐写了书法作品,两人相处非常融洽。李商隐告别时特意写下了《戏赠稷山驿吏王全》这首诗以表谢意。

戏赠稷山驿吏王全

李商隐

全为驿吏五十六年,人称有道术,往来多赠诗章。

绛台驿吏老风尘,耽酒成仙几十春。

过客不劳询甲子,惟书亥字与时人。

李商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写下的悼念夫人韦丛的金句

韦从字茂之,母亲裴氏为唐代名相、稷山人裴耀卿的孙女。生于建中四年(783年),贞元十八年(802年)嫁给著名诗人元稹,时年二十。卒于元和四年(809年)七月九日,时年二十七岁,生有五子一女。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世称“元白”。元稹曾官至宰相,去世后追赠为尚书右仆射。 夫人韦丛难产去世后,悲痛欲绝的元稹写下了著名的《离思》五首,其中流传千古的名句就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在那锦绣般的唐诗里,行走着古代的稷山人。他们留下了多少金句,多少故事!回望大唐盛世,我们有多少感慨,多少思索!长江、黄河的水流过千秋万代,伟大的唐诗永远是我们记忆中最深的乡愁!(黄建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