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将至,1月28日,热热闹闹的第十八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如约而至。年俗主题集市上,中国结、剪纸、糖画、棕编、面塑、绒毛编、麦秆烫画、蛋雕等民间手工艺齐聚一堂,还新增了航海邮局、海派连环画、易拉罐雕刻、mini年宵花等趣味民俗节目。书法家们一字排开,为市民写春联送春联。三楼“团团圆圆照像馆”化身海派古早风格,供市民合影留念。从中庭至3层,新年的火热氛围洋溢在馆内。
新年集市
本届海上年俗风情展以“魔都新春购物指南”为主题,聚焦、挖掘上海人关于过年购物的有趣风俗与记忆。展览精心撰写近4万字的介绍,提及100多个场所约112件海派特产,逾250张照片、40件藏品。为呈现真实的上海味道,展现上海人过年的态度,26位从事不同职业的摄影师、插画师、媒体人走街串巷参与拍摄、绘画、书法,呈现了一场别具海派年味的展览。
“希望大家这个年节里可以多走走,买到适意的年货,感受上海的‘里子’,在年节里、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上海风情。” 市群艺馆策展人陆寅兰希望展览能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购物CityWalk”路线。
展览现场
上海的“新年味道”
属于上海的新年味道是什么样的?
曾经,腊味是很多人心中专属于春节的念想,也是家乡的味道。寒冷的冬天,年节将至,不计其数的腌腊就开始悬浮在各个菜场各家摊位广阔的空中世界中,腊肠咸肉、咸鸡咸鸭、风鹅门腔,……来自五湖四海的腌腊艺术品齐聚一堂。
腊肉是传统的年节食物
海派腌腊被戏称为以腌腊为主题的年味艺术展。和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菜场蔬菜摊自带文艺气息,环境越来越精致,食材处理精细,与这个城市节奏快,市民生活求方便、快捷的特点有关。在菜场的公共空间里,“买汰烧”的上海爷叔们也有着自己的买菜文化。
对于春节回老家的新上海人,带回家的“上海特产”,是另一种属于上海的味道。展览盘点了不少“承包上海人年节记忆”的特产。曾经五香豆、大白兔奶糖、南翔小笼被归结为“老三样”;这些年,国际饭店蝴蝶酥、哈尔滨杏桃排、红宝石奶油小方、凯司令栗子蛋糕这些海派西点慢慢被发展成了“上海特产”的头牌。除了海派点心,还有一类“洋礼品”,是历年春节礼品的爆款:奶油蛋糕、雀巢咖啡、人头马XO、丹麦曲奇、费列罗巧克力……热播电视剧《繁花》中,宝总在股市上大展拳脚,别人送来的就是“费列罗”巧克力。
每年春节前,淮海中路上上海老字号光明邨门口都会排起购买熟食的长队。1990年代,光明邨楼下开出上海第一家麦当劳,它们之间开始了“结对竞争”,直到1998年,光明邨才在摸爬滚打后找到自己的实惠路线,成为“高档淮海路”上的一股清流。近年来,各大老字号、新美食紧随光明邨“复红”、回归,淮海中路成为上海人采购美食特产绕不开的“宝藏一条街”。
新年集市
上海的“购物指南”
置办年货是新年的头等大事,在上海,新年逛街、购物去哪里?
“上海城隍庙福佑门小商品批发市场”如今已是火红一片,在黄浦区和老南市80后的集体记忆里,少不了“新年到福佑路批发贺年卡”这一项。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的小玩意,在这里应有尽有。上海城隍庙商圈至今仍保留着传统业态,满足市民一贯生活所需,也因此堪称上海最有年味的存在。
年节将近,各大商场都打出了“年货节”“新年大促”的招牌。在追怀老一辈商场置地、太平洋、八佰伴、百盛当年的盛况时,“不被天花板遮盖”的新生代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出现,张园、今潮八弄、鸿寿坊、慎余里、上生新所、新业太古汇、蟠龙天地这些老旧居民区,由石库门、老厂房或古镇成功转型的开放式购物中心,文化和生活气息更加浓郁,它们与周边街道融合得更加自然,人们常常走着走着就晃进去了。
南京西路作为另一条正在积极转型的老牌商业街,也承载了许多上海人的“逛买”记忆。从南汇路到石门一路的南京西路段,几乎保留了原先的建筑——儿童食品商店、少儿图书馆、凯司令、泰兴大楼、王家沙隔壁的同孚大楼、南京美发店所在的德义大楼……静安别墅、梅龙镇酒家、新镇江酒家、花园公寓、蓝棠皮鞋也都在原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红村和绿杨邨,都曾位于今天兴业太古汇的位置上。“红村点心店,老早印象最深就是热天卖刨冰的地方,而且卖的是熟水冰。”“一块冰买回去,方的,放在钢宗镬子里,包进被子(保温)。”老上海人口中,至今保留着当年鲜活的回忆。
上海人的新春购衣指南
随着《繁花》热播,1990年代的复古风再次兴起。在今天的“古着朝圣地”灵石路服饰市场里,还能找到当年繁华的影子。90年代的“超级国际大牌”皮尔卡丹、梦特娇、欢腾、老人头、华伦天奴在这里还能找到踪迹,在市场里选品的年轻人里,现实版“汪小姐”“玲子”“李李”也不在少数。有兴趣定做衣服,则可以去轻纺市场逛一逛。南外滩轻纺城、上海滩商厦和世贸商城等处都是宝地,摊店丛集、人声鼎沸,是可供本埠阿姨妈妈漫游其中精挑细选的素材库。
展览“拎”出上海适合购物逛街的店铺,勾勒出一个热气腾腾、活色生香的上海。每个观众都可以跟着“指南”走一走,来一场“购物CityWalk”,穿梭在这些商品与店铺的前世今生里。
“团团圆圆”照相馆
年节里的寒夜温情
每年春节期间,许多人回家过年,平日里喧嚣的城市顿时安静下来。但还有些留在工作岗位不能回家的外乡人留在这座城市。这些人,在团聚的日子里反而孤单。上海的深夜,总有一个地方永远亮着灯,温柔地说“欢迎光临”,那就是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展览“拎”出了这些“本土又洋气”的便利店。1990年代,便利店这种全新的业态刷新了上海人的认知。早在1993年,港资的“百式便利”就在上海出现了;1996年,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罗森落户上海。现在的上海市区,随便一条马路上可能就分布着五六家不同品牌的便利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联合毕马威发布的《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上海便利店总数为6430家,平均每3769人便拥有一家便利店。
这里大半夜人特别多,“午夜时分,形形色色的客人如走马灯一般,轮番出现在店里。坐在便利店里的人,脸上有很多种表情。有吃泡面的,有在发呆的,有的在互相聊着天。店员和顾客不知道彼此的姓名,只脸熟,互相之间偶尔小小寒暄。这里记录了他们各自人生当中一段缓缓流过的时光。有人说:“当你半夜里想找个落脚点,或者冬天的时候想找个地方吹暖气,有这样一个地方免费提供给你,我就觉得这个城市特别安全和温暖。”
手绘龙舟”小课堂
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上海市民生活指南负责人顾筝说,这个横跨整个春节的展览延续着它的主题和“年”的仪式感。“购物既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我们一直关注的主题,日常生活中,简简单单的一份年货、一块腌腊、一件衣服、一包红包袋背后,承载着上海人的真情实感。”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3月3日,作为市群艺馆龙年春节活动的一部分。春节期间,市群艺馆8天不打烊,龙珠书签DIY体验活动、龙年灯彩亲子体验活动、海派面塑亲子体验活动、海派剪纸亲子体验活动等非遗手工活动,及上海故事汇、市民艺术课堂、数字电影放映轮番上演,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上海市民度过一个美好的春节。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民生活指南、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共同主办,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支持举办。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