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预告
我们来东北已经一周了,从长白山走到延边,却没有见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
不想为东北只留下遗憾,所以我们打算到东北著名的雪谷去看看,如果在那里还不能见到足够的雪,就真的可以怀疑自己的人品了。
目的地概览
雪谷,又叫东升林场,位于哈尔滨五常市,和著名的雪乡位于一座山上,雪乡在阳面坡,雪谷在阴面坡。两地相距十几公里,雪乡在牡丹江市,雪谷却属于哈尔滨的五常市。由于地形和气候原因,雪谷的雪期同样很长,而且雪量大,雪质好,如果不喜欢雪乡浓厚的旅游氛围,倒是可以到雪谷来感受一下。
雪谷到雪乡的徒步穿越路线曾经被驴友圈成为黄金路线,后开由于雪乡大搞旅游开发,这条路已经出现了数不清的非户外的普通游客,所以也在有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雪谷旅游业的发展。雪谷大多数人家都在经营家庭旅馆/饭店/雪地游乐项目等和旅游相关的产业,所以这里的吃住玩还是挺方便的,而且物价比雪乡便宜的多。
注意事项
第一,雪谷信号不好。有且只有移动的信号,用联通和电信手机的同学要做好心理准备哦。
第二,虽然雪谷雪期长,但是往年也要12以后才会有特别大的积雪,建议来之前跟客栈老板打听清楚。
第三,雪谷名叫东升林场,旁边有个长青林场打的也是雪谷的招牌,叫雪谷长青,订住宿的时候一定要打探清楚是东升还是长青,长青实际并不在雪谷里面,离雪谷还有10km。
第四,雪谷村子里没有ATM,一定要提前取点现金。虽然村子里基本上也可以用微信/支付宝啦。
第五,雪谷的家庭旅馆大多数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毛巾牙膏牙刷洗发水沐浴露最好提前备好,或去村子小卖部买。
第六,这边住宿普遍不用办入住手续,也不拿钥匙,住了两家都没主动给,需要的话自己找店家要。要是住到淳朴的人家,确实没有要钥匙的必要啦。不过游客多的时候还是小心为好~
第七,鞋子一定要高帮防水,不然在这玩不尽兴。常见的雪地靴防水效果很一般,即使真皮的雪地靴也是如此,只能简单防雪,一旦雪化了就会很麻烦。有时候雪会没过脚,高帮的鞋不容易灌雪。
第八,一定要戴墨镜!我带了滑雪镜,是一样的功效。雪会反光,有太阳的时候特别刺眼。在这种到处是雪的环境里,有太阳没眼镜基本睁不开眼。
第九,服装的准备。我们过去的时候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冻人”。关键在于外层一定要防风,类似于冲锋衣面料的羽绒服是非常好的选择,内里羊毛衫保暖内衣就可以搞定。裤子也有一样的要求,女生爱穿的打底袜、牛仔裤的防风效果都很差,加绒运动裤、滑雪裤却是保证你不会被冻坏的神器。因为有了它们,我准备的暖宝宝、羊毛裤什么的根本没用上~
详细攻略
【进入雪谷(交通)】
我们此行全程都是公共交通,雪谷(东升林场)附近有一个沙河子镇,再远一点有一个山河屯镇,听村子里的人说,现在路修好了交通才方便了一些,放在几年前没通车的时候,光去山河屯就要赶1天的车。由于靠近五常和牡丹江的边界,这里属于大山深处,要不是近些年来搞起了旅游业,根本不会有人愿意到这边来。雪谷的大多数游客都是从哈尔滨包车来的,我们却更喜欢和推荐公共交通,虽然辛苦一些,但是一路可以看到从城镇到乡村的风光,还能和当地的老乡好好聊聊天,大家都很热情。
路线1:出发地—五常市—沙河子镇—东升林场
五常的火车站离汽车站很近,到沙河子的车也有很多,票价17。沙河子镇每天有1班车到东升林场,票价17,12点20发车,这样走的话大概下午3点左右到达东城林场。车上多是爱聊天的老乡,打听打听这的山货价格、生活习惯还是挺有意思的。
路线2:出发地—山河屯镇—东升林场
山河屯镇每天有一班车到东升林场,下午2点40左右开车,注意坐车的地方不在山河屯客运站,而是在林业局。如果到了没有找到,可以给在雪谷订的住宿人家打电话,他们和司机都是一个村的,联系得上。
【离开雪谷(交通)】
来雪谷的大多数游客是跟团来的,要么是旅行社的团,要么是户外俱乐部组织的,所以虽然游客多,但是大家往返交通都没什么担心,所以网上攻略少了一些,我来说说离开雪谷的交通吧。
路线1:徒步离开。
这也是大多数人到雪谷来的目的,从雪谷到雪乡的徒步路线堪称经典,美中不足的就是价格略贵,景色是不错的。大约15公里左右,翻1个山头,山顶上有个茶馆供歇脚,不过物价贵,泡面15元/桶。一般走得快的3个小时内就能到山顶,走得慢的这15公里能走一天。
Tips:徒步走出,行李怎么办?行李少的自己背着就是了,行李多的就要拜托客车司机送到雪乡了,有些客栈提供收费的行李托运服务,把自己的行李打包好,客栈负责帮你送到雪乡。不想托运又不想自己背的也能请向导帮你背行李,付钱就是了,村子里能打听到向导的联系方式。
路线2:包车离开
雪谷每天都有直接往返哈尔滨的包车,我们没坐不太清楚价格,应该跟哈尔滨过来差不多。可以问一下自己预定客栈的老板,他们和包车司机都很熟的,每天基本是固定的时间往返于哈尔滨和雪谷之间,如果你要在途中下车或上车跟司机说就是了。坐包车的价格略贵,基本是公共交通的1.5~2倍,不过省时间。
路线3:公共交通
去山河屯的大巴每天5点发车,8点左右到山河屯,票价25,山河屯有火车站可以直接到哈尔滨,票价9.5。去沙河子的大巴每天6点发车,沙河子的车就挺多了,去山河屯、五常、都行。提前10分钟左右去发车的地方等就是了,每天出雪谷的公共汽车仅此两班,一定要早起哦。
【关于住宿】
我们在雪谷期间住了两家旅馆,总体来说这个雪谷的住宿水平都差不太多,价格上略有不同。带独卫的房间就是40~60元/人左右,标间80~120,三人间120~180以此类推,吃饭另算。虽然现在雪谷的大多数家庭旅馆住的是炕,但已经不是火炕了,一般电炕或水炕,睡起来不如火炕热,偶尔有一两家提供火炕的算运气好,听老乡说现在保护山林禁止砍树了,他们的柴火都需要从外面买,烧炕也是挺贵的,所以才换了其他形式的炕。
【关于饮食】
在旅馆吃
这里一般的家庭旅馆都会提供饮食服务,可以点菜也可以按人数收费。点菜有明码标价的菜单,但是价格不统一,我们去的两家旅馆一家锅包肉68元,一家48元。按人数的话一般是20~30元/人。我们住的其中一家就要30元/人的,我们没吃,第二天去结账的时候发现隔壁房间的游客付的却是25元/人。后来换了第二家就事0yuan/认了,所以在这里没有统一定价,遇上淳朴的老乡还会免费管你饭呢。
在饭店吃
不在自己住的旅馆吃的话可以去街上找饭店,这里的菜价算不上很贵。我们吃了一家,单人份的砂锅7块,锅包肉30,米饭2块/碗,随便点两个便宜点的荤素菜也差不多每人20左右,所以在这里吃饭的物价比雪乡便宜多了。
【关于门票】
雪谷村里没有门票,随便玩,但是如果要去穿越路线的话,门票40/人,在穿越道路的入口处有一个检查站负责收钱,和很多景区一样,有特殊证件的打折或免票。但是走这条穿越路线要注意,在雪谷这边收40元/人的门票,等穿越到了雪乡那边,还要收95/人的门票,要备好现金哦。
【关于穿越路线】
在沙河子打车的时候,有老乡见我年轻,问我苹果手机会不会给苹果手机解锁,我说不会,他就讲了他在穿越路线上当向导的故事。由于这条路线游客众多,大家边走边拍照,所以进度很慢,有很多人十几公里路能走上一天,也有很多人只走了三四个小时就到雪乡了。不专心走路的人就会出现一些意外,老乡说这条路上冬天的时候雪很深,只要走路的时候把手机、相机掉到雪堆里,就很难找到了。开春化雪以后经常会捡到各种各样的手机、相机。所以大家在走这条穿越路线的时候,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关于雪谷游乐场】
雪谷游乐场一般11月底才会开放,有滑雪、雪圈、冰上板凳等各种各样的项目,由于这些都是老乡私人操作的,价格也视游客数量而变化。我们去的当天下午刚刚开放,游客没有多少,所以收的是50元/人,有雪圈、冰板凳等冰上项目,没有滑雪,不限时间。滑雪开了应该是100元/人不限时间。这里和普通滑雪场不同,没有造雪机,都是天然雪,也没有缆车,滑下来要自己扑哧扑哧走上去。
另外在滑雪场没开的时候,可以自己买小雪板到滑雪场的坡坡上滑下来,我们住的旅馆卖的雪板是10元/个,有些旅馆会免费提供给游客玩,比较人性化。
【关于雪谷摄影】
不得不说,很多雪乡能看到的雪景,在雪谷也都能看到。我们是11月中下旬到的雪谷,游客还比较少,但是我们离开的头天晚上,游客就陆陆续续到达了,让这里充满了扛三脚架走走停停的摄影人。夜晚的雪谷有星空、灯笼,白天的雪谷有炊烟、大雪,偶尔还能遇到一匹马或者一条狗来当你的模特,总之这里的摄影环境算得上得天独厚,大雪后尤其值得一来。
一、有时最美的风景却在行色匆匆的途中
有时候最美的风景,却出现在我们匆忙赶路的时候。
珲春只有高铁站,大多数车次都是通往临近的城市,我们想从这里去五常,需要到图们转一次普通列车。离开珲春的时候,天上下了蒙蒙小雪,到图们以后已经变成了鹅毛大雪。我们在图们有几个小时左右的转车时间,就决定寄存了行李出门转一转。
到图们站的时候就看到车站门口的工作人员拿着各种各样的除雪机器清理路面的积雪,等我们存完行李再出站的时候,门口的雪都被清理的差不多了。不过天上还在下,图们站人又少,有很多地方都像铺了一层白纸一样没人踩过,感觉天地之间就我们有心情玩雪了。
后来雪下得特别大,在路上走不了多大会儿帽子和衣服上就会淋上不少雪,如果突然进到室内得赶紧拍打干净,不然就会化成水弄湿身上。我们在初冬的东北待了半个月,在长白山淋了小雹子,在珲春感受了真正的西北风,雪谷和哈尔滨都是大晴天,真正的下雪天我们只在图们遇到了。如果我们到了图们站以后只是在候车室候车,也许就无缘见到这样的大雪天了。赶路的时候多往窗外看看,说不定有另外一种精彩。
冬天的东北天黑得早,一般下午三四点钟太阳就打哈欠了。我们吃完晚饭出来天已经黑了,雪也停了,空气凉凉的特别清凉。大雪后的小城在安静的夜晚,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
图们火车站,这是我们路上经历的最后一个中朝双语车站了。
在图们街上,其实雪很大,没拍出来。
站门口的工作人员在清理雪,背着一个像农药机一样的机器。
也有用这种木铲扫雪的。
图们的街道,车辆偶尔过几辆,行人少之又少。
晚饭出门后,街道就边城了这样。
安静,美丽,祥和。
二、如何在旅行中接触当地人
一般的旅行却难接触到当地人,就算有也是接触的和旅游项目相关的当地人。大家既然有金钱上的往来,就不太容易纯粹地聊一聊。如果是去像雪谷这种偏远的小山村的话,吃饭找路边小馆子,乘坐当地的公共交通是在旅行中接触当地人的最好方式了。
【一】
我们这次从延边州的珲春出发,直奔雪谷,途中赶了一夜火车,凌晨5点多到的五常站。一出站我就惊呆了,不是说好的是个市吗,为什么感觉这么黑灯瞎火的?想象中的火车站周围通常会有的24小时餐厅根本没影儿,大冷的天让我去哪儿躲避躲避?出站后,走了一百多米发现了一家亮着灯的早餐店,在黑咕隆咚的路上格外显眼。便进去吃了个早餐。
进店后发现这是一家非常当地的店,店的门窗都用塑料膜紧紧地包着,店里面烧着炉子,暖和的很。店里来往的都是熟客,大家都聊着周围的家长里短,可惜我们只是过客,没有插上两句嘴。不过仅仅吃一顿有特色的早饭,也感觉很不错了,有点儿“旅行”的感觉。进门后看到很多人面前都放着一份豆腐,我们也点了一份儿,还挺美味的,就是忘了叫什么名字。
【二】
我们一路到雪谷都是乘坐的公共交通,也是在公共汽车上见识了东北人的热情。
在早餐店出门后,我们坐了6点25的车到沙河子镇。车是小巴车,车下面没有行李箱的那种,公共汽车上配有一名售票员,可能是看我们眼生,又背着两个大包像游客,售票员就问我们要去哪儿,得知我们要去东升林场后,她告诉我们沙河子她跑了许多年了,据她了解那边没有去东升林场的车,待会儿再帮我们问问,这一说还弄得我们心里还有点担心赶不过去呢。走了一个多小时以后,售票员又来找我们,告诉我们帮我问了车站,沙河子到东升有车,她还认识,到时候帮我们介绍。
沙河子的车站很小,只有一间门面房宽,进去后也不太大。两排长椅就是候车室了,售票处长期关着门(这边都是上车买票了)。车站有一小块划给了一家卖山货的店,就显得更小了。
待了没多久,就有两个老乡谈论起来在雪乡当向导的事:开春后经常在路上捡手机,有时候还得帮游客背孩子,辛苦得很呐。听了一会儿我也插上了话,一问这老乡也是东升林场的,就开聊了。从他们做向导的工钱一直说到山里收蜂蜜的价格,后来还遇见了一位山东老乡,在这边种过人参,放过牛,现在在养蜜蜂,虽然已经在这生活了40多年,却依旧乡音无改。能在这么遥远的地方听见熟悉的家乡话,也能感到浓浓的温馨啊。
五常站门口的早餐店,中间那道是豆腐做成的菜。
五常到沙河子的客车,红红的略显娘炮。
沙河子客运站,只有一间房。
客运站门口的烤鸡蛋,从来没见过,不过没什么胃口也没尝一尝,有点遗憾。
沙河子街景,白色的道路是雪结成的冰,不知道这些车都是如何顺利的开着走的。
沙河子到雪谷的小巴车上拍的,农家门口的地里有厚厚的积雪,没人踩过,格外纯净。
到雪谷以后就会看到这种灯笼,是不是很有年味儿?
嘿嘿,合影。
三、到雪谷以后的故事(第一天)
雪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过年的的象征。上学的时候没心思玩雪,一到寒假就离过年不远了。从小我都要回农村老家过年,所以看雪最多的时候就是在老家了,然后就会在街上闻到浓浓的鞭炮味儿。从到外地上大学开始,就再也没回老家过过年,家里下的雪也一年比一年少,所以雪和年的搭配,也只是我脑海里留下的一种感觉罢了。
从沙河子到雪谷的路是白色的,旧雪未除尽,新雪又铺上一层。当我们快进入雪谷的时候,路两边就出现了带有“雪谷”字样的大红灯笼,过年的幸福感又瞬间袭来。
雪谷是这辆公共汽车的最后一站,路上陆续告别了聊天的几个老乡,最后到雪谷时车上就我们两个人了。我们订的旅馆老板到车站来接我们,从车站走到他家,穿过了整个小村庄。我们来得早,村子里除了本地人,没看到其他的游客。由于天冷,本地人也很少在大街上站着,所以显得雪谷格外安静。
一路无话,到了第一家旅馆,院子里有养了一匹马,站在柱子旁边安静地发呆。之前在汽车上有老乡说村子里养的马都是为了给游客做马拉爬犁才养的。旅馆屋子里的暖气一般般,只能说不冷。放下行李后就去外面转了转,村子的主路通向去雪乡的那座山,走不远应该就会遇到收费检查站了,我们没继续走。村子的后面有条河,有两座桥和河对岸相连,一座铁桥,一座铁索桥。由于对岸人家少,又在坡上,所以人去的少,积雪很厚。走在干净的雪地上,时不时就会冒出来一脚没过鞋,再拔出来的时候鞋子里就会灌雪,来这里还是尽量穿高帮一点的鞋比较好啊。
晚上我们在路边的一个农家小馆吃的晚餐,锅包肉30/份,不得不说虽然雪谷身处景区,又和雪乡齐名,这30块/份的锅包肉确实是我在东北饭店里见过的最便宜的锅包肉价格了。
安静的小村庄
几乎家家都做点和旅游相关的生意。
感觉路边的树都适合做圣诞树。
不知道是什么花,低着头,感觉很漂亮。
雪谷的游客接待中心,有医疗室、吃饭和住宿。
一个有特色的雪人~
店如其名,价格实惠。
东北名菜,锅包肉。
小街和主街垂直,是雪谷比较繁华的一条街,里面有有一座高高的灯塔,晚上找不到家了看灯塔就是了。
四、到雪谷以后的故事(第二天)
来之前我们在这订了两家家庭旅馆,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玩儿,我们早早的就把行李打包收拾好来到了另外一家。一进门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家的女主人帮我们安排了房间以后,送过来两个冻梨和冻柿子。这两种吃的也算是东北的特产了吧,来之前还以为水果冻坏了不能吃,没想到这梨和柿子冻了以后皮下的果肉还是原来的样子。经常见商场里卖水果冰棍的,这才是真正的水果冰棍儿啊。
冻梨冻柿子,吃起来很爽口。
虽然有游客愿意坐马拉爬犁,但也不是家家都养马,在村子里逛上一圈,偶尔能遇见一两次。这些马一般都没有专属的马厩,拴在路边的树上,大冬天的只能看到马鼻子里往外蹭蹭冒热气。它们站在雪地里一动不动,眼睛也很少眨,不知道它们冷不冷。
雪谷的主街格外安静,现在是还没到旺季,所以人少得出奇。小时候家里也下雪,但是过不了多久雪被大家踩成脏的了,这里雪特多,所以很难踩脏。中间稍微凹下去一点的是路,路两边的雪因为没人走,所以比路上的高一些。去路两边的雪里走一走,不知道哪一脚踩下去就陷进去了,有些没冻住的地方能到小腿那么深。
到了雪谷,所有的房子都像下面的图片中这样,房顶上盖着厚厚的雪,跟棉被似得。早晨的时候窗户上还能看到窗花,要是天气好,还能透过窗花看到缕缕阳光,是不是很惬意。
只要是村子里没人走的地方,就堆满了干净的雪。村子周围虽然山多,但也经常能看到一大片无人踏足过的雪地。踩上去的时候有种探险的感觉,谁知道它下面有多深?有些雪结实一些,看上去鼓鼓的,却能托起整个人的重量;有些雪就很软,看起来不像有多深的样子,踩下去鞋都拔不出来。
既然是个农村,也是要有丰富的乡村生活。雪谷这边种玉米的比较多。路上一走就能发现家家门口都挂几串玉米。不知道是装饰作用,还是真的要这样储存。除了数不清的玉米和玉米杆儿,还遇到了牛、鸡、马。在游客少的时候来,看到的雪谷就是一片祥和的农村生活景象。听一家客栈老板说有些旅游团还会组织到他们这儿来旅游过年,一起包饺子放鞭炮,这年味儿确实比起城市里要浓多了。
一直听说砍柴是挺难的一件事儿,到雪谷了还真想试试看。找我们旅馆的老板要了斧子就到了柴火堆面前,二话不说先来几个造型。砍柴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斧起斧落,一根儿就劈开了。
主要的难点有二:一是瞄准,柴火摆到面前,举起斧子后本以为会落在木头上,用了大大的力气,结果没瞄准,斧子在该停住的地方没停住,就容易伤到身上的肌肉。不过瞄准的功力多练练应该会提升。二是体力,虽然劈开柴火的一瞬间是有成就感的,当砍了两三根以后就觉得这成就感不太容易获得了,再加上时不时伤一伤肌肉,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中午没吃饱饭。
村子后面有一条河,有两条桥通往对岸。一条是铁索木桥,用于过人;一条是金属搭成的,用于过车。村子里的滑雪场就在对岸,在还没开放的时候,可以到滑雪场的坡坡上去玩儿雪。以铁索桥为界,一边的河还在流水,另外一半就已经冻结实了,我们在这里遇到了一位老乡给冰面洒水,把它弄平整,看来冰上乐园就快开业了。
五、离开雪谷的这天
算来算去,还是从山河屯直接坐火车去哈尔滨划算,我们决定坐早晨5点发车的大巴去山河屯。为了赶这班车,我们早晨4点就起了,其实我们在旅途中经常4点多就起,尤其是赶夜火车、夜飞机的时候。记得以前总结过一个“早起定律”,如果一天中你起的很早,就会发现这一天过的很长。就像我们从雪谷离开的这天,早晨5点就上车,8点就到山河屯了,往常这个时候的我们可能还没起,而这天我们却已经看了3个小时风景了。
山河屯火车站是我坐过火车最简单的车站之一了,我们到车站的时候售票员和安检都没上班。由于过站的火车车次较少,车站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都是根据列车的到达时间来的。
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很空,安检员来上班之前可以随意乱走,安检员来了以后就进出就都要过安检了。车站只有一个站台,所有过站的列车都是在这个站台停的,有一面白色的牌子写着“山河屯”,其实挂这种牌子的小站我们在旅途中也见过不少,以前是我在车上,匆匆一眼撇过而已,真在这样的车站坐回车,感觉确实不太一样啊。
后记:路过哈尔滨
其实我是不怎么爱到旅游城市去玩的,逛景点是最没意思的旅行方式之一了。但是有时候在这种城市过站,不去转转又觉得可惜,实在是纠结啊。
从山河屯离开后,我们就来到了著名的冰城哈尔滨。冬天是哈尔滨最漂亮的季节了,只是我们来的时间有点尴尬,11月底,哈尔滨最出名的冰雪大世界还没开放,看不成冰雕才是最可惜的。黑龙江和俄罗斯交界,这让哈尔滨成为了一座拥有一些俄罗斯风情的城市。走到街上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俄式建筑,还能遇到一些俄罗斯商品店,偶尔遇到三三两两的俄罗斯人,让我莫名地有种回到珲春的错觉。
我想下次来哈尔滨一定得挑个好时候,虽然没看到想看的冰雕,但想想我们也只是在这过站而已,心里也好受一些。
北方冬天的天空是最清澈的,大风把一切都吹走了,只留下一个圆圆的、暖暖的太阳照下来,虽然感觉它离我们很远,但同样能感受到它的温度。午饭后要是找个能晒太阳的地方坐一坐,不一会就会睡着。怪不得聪明的动物都冬眠呢,哈哈。
这里也是我们东北之行的尾声了,这次出来历时半个月。从又长又白的长白山,到一眼望三国的中俄朝边境小城,再到山林深处的雪谷,一路的风景各不相同却又有相通之处。人们总是习惯用东三省来概括黑吉辽,实际上这三省的风景和气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从哈尔滨离开的时候那里已经是零下十几度,而沈阳却还在0度左右徘徊。
总想着下回来东北一定找深冬的时候再来,但是我也知道无论去哪儿都没有“最好的时候”,什么时候准备出发了,什么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候”。
本篇游记到此结束了,我要去计划下一站去哪儿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