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承织里:从“织”到“智”的创二代故事

创承织里:从“织”到“智”的创二代故事

首页休闲益智汉字大富翁极速版更新时间:2024-05-13

来源:科技日报

在织里,很少有企业与纺织脱开关系。要么正在从事童装纺织产业,要么曾经依靠纺织起家,后期转型从事其他行业。

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这座浙北小镇,除了纺织服装产业的不断升级,在一些战略新兴产业上,也不断涌现出杰出代表,成为推动织里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浙江湖州吴兴区委*吴智勇介绍,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批批织里“创二代”在父辈的基业上,开拓创新、勇攀高峰,述说着成功之路上不一样的精彩。

在这里,来自三个织里“创二代”的故事,或者能够诠释改革开放前后两代人的发展理念。

故事一:从纺毛线到纺“金线”

2017年夏天,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沈新芳和沈晓宇这对父子档第一次站在一起“敲锣”。

17年前,父子俩创办的企业还只会织衣服,而如今却成功转型,“纺”起了全球一流的超微细合金线材。

金刚线是用于高端手机显示屏加工生产的合金线材,国外的竞争对手制造这一产品已经细到0.1毫米,而东尼电子竟然做到了0.06毫米。

东尼电子的前身是羊毛衫厂。2001年,沈新芳和儿子创办了“大朝针织”羊毛衫厂。在国内服装产业低迷的情况下,大朝针织凭借对制造工艺的严苛追求,仍保持着4%的年产值增长,销售收入有数千万元。

沈新芳告诉记者,办羊毛衫厂时,沈晓宇就负责产品研发、工艺把控和市场开拓。“我就喜欢做研发,哪怕现在,也是我亲自在抓研发。”沈晓宇说。

2005年,沈晓宇在韩国谈业务时首次接触到超微细合金线材。“行业发展前景等众多因素触动了我,想试一试。”沈晓宇与父亲沟通了他的想法并很快得到了支持。

东尼电子刚起步时,其产品仅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核心部件。转型之初,为了打破国外企业垄断,东尼电子自主研发金刚线的自动化生产线,沈晓宇在上海与研发团队闭门数月终于制造出东尼电子的原装设备,每套成本仅为70万元,而引进同等水平的日本设备则要500万元。

在“智造”提升中,企业一方面精打细算,另一方面却十分“大方”。近年来,企业在智能制造平台搭建上的投入已达4800万元。为了实现云技术与制造无缝对接,企业甚至引进了大批服务器,自建了数据中心,一家制造企业“肚子”里愣是装了一个“互联网公司”。

故事二:创业一年超越父亲一辈子成就

珍贝羊绒,这是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就坐落在湖州织里。如今的珍贝,遍布全国200多个地级市,年销售额超5亿元。即使父亲邱金元做到如此规模和品牌,儿子邱小永还是选择了“另立门户”。

2008年,邱小永到浙江大学总裁研修班同学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厂实地考察,发现了商机。2009年初,通过20多次的扬州之行,邱小永和晶澳接触,并最终落实技术团队,当年贝盛光伏正式成立。

对于儿子创业,父亲刚开始持保留态度。但贝盛光伏仅用一年时间就创造了1.5亿元的产值,超越了邱金元经营了20多年的羊绒产业产值,彻底改变了他的观念。

对此,父亲倍感欣慰,也彻底相信了未来属于年轻人。很快,邱小永又上马二期工程,投资4亿元引进新的5条生产线。

2010年,受国内外市场和政策影响,光伏产业陷入低迷期,邱小永的事业进入“艰苦岁月”。

坚持、韧性、拼搏,在困难时期,邱小永对企业管理和市场进行创新,逆势而行扩大海外市场布局,设立德国、日本、澳大利亚3个分公司,并在2013年欧洲双反案中最终成为应诉企业顺利拿到配额。2013年,贝盛海外出口额由2012年的五六百万美元增加到两三千万美元。同年开始,光伏行业整体转好,贝盛也率先扭亏为盈。

如今的贝盛已有9家分公司及2家全球物流中心,公司总资产达到11.12亿元。

故事三:用“百年阿祥”圆父亲梦想

在浙商博物馆有这样一本破旧的电话本,上面满是符号、图画和数字,有点像甲骨文,间或有几个简单的汉字。

湖州姓杨的领导,他在电话号码旁就画只“羊”,再注个“大”字;织里姓杨的领导,羊的旁边注个“小”字。“烟囱”“稻穗”“飞机”“汽车”和“猪”等图案,分别记录管工业、农业、招商、交通和姓朱的领导,女的号码旁再添根辫子……

电话本的主人叫潘阿祥,浙江振兴阿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没读过一天书的阿祥自创了这套“象形文字”,用特有的方式和外界联系沟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潘阿祥四处推销棉布和绣花枕头,成了当地“万元户”。之后又靠20万元借款起家,把一家小工厂打造成了一个涉猎铝合金型材、亚麻纺织、装备制造、混凝土等产业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1992年,*南巡讲话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潘阿祥在电视里看到了国家要大力发展通讯业这个新闻,于是他大胆办起了一家通讯电缆工厂。两年后,阿祥集团成了邮电部生产通信电缆的定点企业。

几十年来,潘阿祥每天雷打不动看电视听广播。凭借在新闻中发掘出的商机,潘阿祥先后创办环保包装印刷公司、“阿祥亚麻”、铝合金型材和“阿祥重工”等多家企业。

如今的潘阿祥已近古稀之年,他的女儿陈丽红读完国内大学后到英国攻读硕士。儿子白洪华也在英国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

“像父亲这样的商业奇才只有一个,我们能守住这份家业就很不容易。”陈丽红坦言,阿祥集团的产业涉及多个领域,自己没有父亲的能力,但还是希望能够打造出一个百年阿祥。“百年阿祥并非要做多大多强,而是细水长流办企业,聚焦某个领域,把专业做到极致,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织里创二代的成功,远不止这3个故事。在织里,还有栋梁集团的陆勋伟、金洁集团的郑莹缀文、米皇集团的吴烨锋……都在父辈基础上续写着新的故事。(记者 江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