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前夕,我来到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采访,在这里遇见了一位“奇怪”的老人。
他很节俭,一盘炒青菜、一碟咸菜权作一餐,一件衣服穿了几年舍不得丢弃;他又很慷慨,连续16年向岳西县红十字会捐款,捐款收据可以铺满一整张八仙桌。
他叫储德素,是大别山深处的一位村民,平日依靠收废品和务农为生。
4月25日,在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储德素驾驶三轮车回收废品。
4月25日,在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储德素在摊晒茶叶。
4月25日,在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储德素(右)在村民家回收废品。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看到电视里灾区泪眼朦胧的孩子,储德素的心揪成了一团。
“我小时候吃过苦,吃糠咽菜、吃百家饭,最看不得别人受苦。”储德素想尽己所能帮助灾区,揣着1000元现金出了门。他不知道把钱捐到哪里,就在街上找,直到看到有单位设立了向灾区献爱心的捐款点,就这样储德素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笔捐款。
后来,储德素打听到岳西县红十字会可以接收捐款,他就每隔一段时间来到红十字会捐款,少则一二百元,多则上千元。
储德素坦言,“这事儿好像有一种魔力,做着做着就‘上瘾’了”。只要从电视上看到有地方发生台风、洪水等灾害,他总想伸一把手,能帮一点是一点。
4月25日,在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储德素整理回收来的废品。
4月25日,在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储德素整理回收来的废品。
在农村,回收废品并不能赚到很多钱。一公斤废纸箱拉到废品回购站也只能赚取一两角钱的差价,有时忙碌一整天,收入也不过十几元钱。风来雨去,储德素捐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
4月25日,在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储德素出门回收废品。
我走进储德素位于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的家中时,他正在窝棚下佝偻着身子整理废品。纸箱整齐地捆绑在一起,易拉罐一个个踩扁,废旧家电仔细地拆解……由于经年累月接触废品,储德素本就布满老茧的双手显得更加粗糙,还有不少被废品划破的伤痕。
储德素布满老茧的双手(4月25日摄)
采访间隙,我提出想要看一看捐款收据和荣誉证书。储德素带我走进屋内,我才发现老人的房屋不仅没有装修,房间里甚至连几件像样的家具家电也没有,有的房间里还堆放着回收来的废品。“我不在乎这些,够自己生活就可以了。”储德素说。
4月25日,在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储德素在菜园中摘菜准备午饭。
捐款收据一张张铺在桌上,储德素慢慢抚摸着它们,就像是珍藏多年的珍宝。
“这张是南方洪灾的捐款,这张是舟曲泥石流的捐款,这张是玉树地震的捐款……”16年来,储德素已经不记得捐款的次数,只有这些捐款收据默默地诉说着背后的故事。
4月25日,在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储德素和老伴汪荷芬展示多年来留存的部分捐款收据。
4月25日,在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储德素和老伴展示多年来留存的部分捐款收据。
近些年,在媒体的报道下,周边乡镇甚至县城的不少群众知道了储德素的事迹,受他影响,亲自或委托他捐款,储德素的捐款收据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人的名字。
“您家的条件也不是很好,少捐一点吧?”岳西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劝他。
“没事,儿子、儿媳妇在深圳打工,他们自己能照顾好自己,我留一点自己生活,足够了。”储德素总是笑呵呵地回答。
储德素所在的温泉镇政府了解到相关情况,也想着对老人进行慰问或是嘉奖,但要么被拒绝,要么就被他转捐到红十字会。“我还能干得动,不需要这些东西。”他说。
品德高尚、生活朴素,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储德素用无私的坚持诠释了凡人微光的力量。
暮春时节的大别山区,储德素老人的故事成为了我镜头中的美好,久久难忘。
策划:李尕
统筹:费茂华、刘金海
记者:黄博涵
编辑:武巍、刘金海、郝建伟、吕帅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