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起来的时候,人好像在山头,浪下去的时候好像在山谷,整个人是悬浮在空中的。”近日“极地科考·安利相随”环保公益大讲堂在安利广州旗舰体验馆里举行,曾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破冰船建造工程部副总指挥的汪海浪跟100多名羊城科考迷讲述南北极的见闻和经历。
汪海浪先生曾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破冰船建造工程部副总指挥。他1973年入伍,1982年转业并投身海洋事业。1984年11月作为“向阳红10”号三副,参加了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他先后十次参加中国南北极科考,并曾担任“雪龙船”政委、副领队等领导职务。还参与过中国首次运载火箭发射,首次通信卫星发射海上任务,是一位资深极地人。
汪海浪回忆说,1984年11月20日,在缺少资料、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中国首次南极科考启程。不具有破冰能力的“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担任了首次科考任务。在经过“魔鬼西风带”时,科考队遇到了巨大风浪,“向阳红10”号考察船在巨浪的翻滚中上下颠簸。“那是我曾经经历的最大风浪。”汪海浪说,当时波涛凶猛地扑过来,船被高高抬起,又被狠狠抛下,船头扎进海里,而尾部的螺旋桨则在空转,船倾斜达到37度……10个小时的殊死搏斗后,风浪开始转弱,“向阳红10”号终于闯过了西风带,而船身上留下了十多处裂缝,多处焊接部位严重受损。
在第31次南极科考时汪海浪也经历了一次极为凶险的超级营救。直升机送一位科考队员去冰盖上观察冰川移动情况。“飞机刚离开,这名队员就掉入了冰缝中。”这名队员坠下冰缝时,身上挂的相机、工具等都掉下去了,落到五六米处,但神奇地被一块1米宽2米长的冰舌给卡住了。更幸运的是,揣在衣兜里的卫星电话没有摔掉。
“正是靠着这部电话,他报告了险情,我马上派直升机去探查。”看准情况后,直升机返航,身为副领队的汪海浪带着4名队员,拿着绳索、踏板等迅速登机,飞到冰缝处实施救援。一位队员带着绳索下到冰缝里,把遇险队员绑住,上面的队员一边保持平衡,一边将他们拉上来……这场历时44分钟的营救再次写下中国南极科考史上惊险一幕
如今,汪海浪这位64岁的“老科考”已经退休,可又响应国家召唤,参与了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的设计与建造。据介绍,相比“雪龙”号,“雪龙2”号集众多“国内第一”于一身,是一艘“智慧科考船”,最大特点是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双向破冰,并且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为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这意味着我国极地考察区域和季节得到了极大拓展和延长。”
此次公益大讲堂,广州市环境保护宣教中心、安利公司等联合主办单位还邀请了专业摄影师朱彬以及曾以“南极环保三剑客”之名赴南极开展环保活动的黎宇宇、何灼强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此次主办方除了举行极地科考公益大讲堂,安利体验馆还进行了“极地环保周”展览活动。展览从6月20日开始至7月上旬结束。
据了解,极地生态环境异常脆弱。1991年4月,中国与其他参与南极科考的国家共同签订了《南极环保协定》,据此协定,南极考察的生活用水需经生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到海洋中。因此,南极对清洁用品的要求更为严苛——不能含有磷和其他有害环境的成分、需要“可快速生物降解”;此外,由于南极科考的物资补给仅靠“雪龙”号每年运送一次,仓储极其有限,所以不仅要求清洁用品具有浓缩性,还需要其包装设计合理,以节约储藏和运输空间;而极地气候寒冷干燥,科考人员的肌肤保养更具挑战,所以应选择配方不刺激肌肤,有一定呵护作用的清洁产品。
早在2002年,安利公司就因其环保理念和具有符合极地环保需求的优质产品而与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结缘。经过严格考察后,安利与中国极地科考牵手,安利家居和个人护理产品成为“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专用产品”。自2003年起,中国极地科考队开始使用纽崔莱营养食品,保障科考队员的身体健康。至今,共有12款安利纽崔莱产品、14款家居护理产品、7款个人护理产品被确定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队选用产品”,随科考船前往极地使用。
【记者】彭颖
【作者】 彭颖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