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六一,回忆一下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有些你可能都没听说过

迎六一,回忆一下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有些你可能都没听说过

首页休闲益智解冻小鸡游戏更新时间:2024-05-09

又到六一,对于我们这些不能再过六一儿童节的“老帮菜”,只有回忆的份儿了。想想当年我们小的时候,也玩过很多的游戏。

不知该从何写起,那就想起什么写什么吧。写的重点在游戏,也就是至少要两个人一起玩的,一个人玩的留着下篇再写。还有,爬树,上房,游泳,滑冰那些归在技能类,不算游戏类。

有些游戏是大众游戏,比如丢沙包,抽陀螺(抽汉奸也叫抽地牛儿),踢毽子,跳皮筋,翻花绳,弹球,方宝,跳房子,丢手绢……这些都需要一些道具,各地玩法略有不同,但大同小异

沙包,有方的,也有枕头形状的

弹球,玻璃球

方宝

翻花绳

跳房子

还有一些游戏也算是大众游戏,但玩法就有很多种了。比如洋画儿,贴画儿。洋画儿和贴画儿是有区别的,洋画的材质是硬纸板的,印的一般是神仙,开始时还比大小,一般的是左上角第一张最大,然后是第二张,依次类推。隐约记得,大部分洋画的第一张印的是鸿沟老祖,然后是女娲娘娘,后面的有盘古,太上老君什么的。贴画是后出的,背面有不干胶,揭开能贴在别的东西上。印的一般是动画片中的角色,麦克伦一号,变形金刚,圣斗士什么的,总之是当时电视台播什么动画片,接着就会有贴画儿出来。

洋画

贴画

洋画儿和贴画儿的玩法很多,常见的有摔、拍、吸(也叫嘬),剩一,二一等等。最早玩洋画,后来逐步被贴画取代。当时玩的时候,玩到最后,手都是肿的。有时候不光用手,也会用嘴吹,吹翻面了,再用手吸。

还有一些游戏,不需要道具,比如老鹰抓小鸡,贴“年糕”,“骑马”打仗,攻山头,撞拐,木头人等等。还有一些游戏没名字,比如俩人面对面,用手互相推或闪,脚不能动地方,谁先动谁算输。还有就是和迈步相关的,先石头剪刀布,石头赢了迈十步,剪刀赢了迈两步,布赢了迈五步,划定个起点和终点,先到终点的算赢。还有一个,防守的一人或一组人先迈,从一步开始,到位后单脚站好,不能再动地方了,如果多人,可以相互搀扶,叫作“搭架子”。进攻的一方,始终是要比防守的一方少迈一步,到位后也需要单脚站好,不能动地方了,动了算输,这个人要下场,本轮不能在参与了。站好位置后,想办法去推守方的人,把对方推的双脚着地或者动了地方就算赢,守方的这个人要下场,如果攻方把守方的全赢了,那就攻守转换。如果没赢,那守方继续,从一步升级到两步。这个游戏攻守是讲究策略的,需要大家相互扶持,相互帮忙。比如攻方就需要有人去拽住本方人抬起的那只脚,让他在向前探身的时候保持平衡,够的更远些。

老鹰抓小鸡

撞拐

骑马打仗

攻山头儿,这个山头可以是沙子堆,黄土堆,也可以是稻草堆,只要比地面高就可以。实在没有,可以画个圈当山头。一方攻,一方守,直到攻方把守方的人全都赶下山头就算赢了,双方互换角色继续下一轮。这个游戏最好的场地就是稻草堆,因为即使摔着也不疼,可以采用更多的战术,玩起来更加刺激。

还有一个特别“傻”的游戏叫“跑圈”,先规定一个地方叫“家”,也就是安全区。一帮人跑,另一帮人追。被逮到的人原地不能再动,需要等着本方的人来救。为了防止耍赖,在家里待着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是10秒钟到半分钟,时间到了必须出去。这个游戏算是“警察抓小偷”和捉迷藏的合体版。跑圈后来有了升级版,也算是骑马打仗的升级版,一个人骑自行车,后座上再带一个,去找另一方。哪方后座上的人先脚着地,哪方就算输了。这里也会设置个“家”,不然骑车的会累死,骑不动了也要推着,不能让后座上的人脚着地。这个游戏有些危险,后来被大人们给叫停了。其实我们玩的人不觉得危险,我们当时认为大人们叫停的原因是怕把自行车撞坏了。那时自行车是贵重物品,撞坏了大人们心疼,我们也会挨顿骂,严重的还会挨顿打。既然对大家都没好处,索性就不玩了。

还有一个和抓人相关的游戏,有些有多个版本,也是有人跑有人追。跑的人说出特定的口令后就原地不动了,追的人抓到也不算数。口令是之前商量好的,一般是仨字,叫“说仨字儿”,说出任意三个字就可以,定住之后必须本方人过来拍一下才算“解冻”,可以继续跑。本方人全冻住或被抓住后就算输了,双方互换角色。

和这个类似的叫“冰棍儿,化了”,说出“冰棍儿”就算冻住了,说出“化了”就算解冻,不需要本方人来救。

还有一些游戏比较小众,比如三角,踢包,打杆儿(gar,二声),逮(dei,一声)镚儿(钢镚儿,就是硬币),扔镚儿,“学生、老师、主任、校长”(名字有点长,当时也没起名字)等。这些游戏只在一个小区域流行,会玩的人不多。

三角,用烟纸叠的,可以像方宝那样摔着玩,也可以吹着玩。

三角

踢包,规则有些复杂。简单讲也分进攻和防守两方,进攻的用脚把沙包踢出去,防守的可以用手接,如果没接到,就进行下一步。规矩挺多的,有时间可以单独写一篇介绍一下。

踢包,攻方从锅出发,在前杠前把包踢出

打杆儿(gar,二声),玩的较少,因为有一定的危险性。杆儿是用木头削成的,类似枣核形状,两头尖,中间鼓。玩的时候也分攻守双方,攻方把杆儿平放在地上,用一根木棒,俗称杆儿棒,敲打杆儿的一头,让杆儿飞起来,然后在用杆儿棒击打,有点打棒球的意思,把杆儿打远。守方则需要接住,接不住就进行下一步。和踢包的规则有类似的地方,因为有一定的危险性,后来被踢包取代了。

打杆儿的场地,锅是方的。

“学生、老师、主任、校长”,估计这个游戏知道的人不多,属于角色扮演类游戏,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开始时分出角色,最高等级是校长,一人,然后是主任一人,接下来是老师一人,最后是学生,一人或多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规矩,错了就要下台,低一等级的依次填补。当时玩这个游戏能玩半天,现在想想,有点傻。

学生老师主任校长

逮(dei,一声)镚儿,和扔镚儿,镚儿就是钢镚儿,也就是硬币。其实“逮”就是“扔”,区分叫法是因为玩法不太一样,差别在于开局方式不同。玩的时候需要钢镚儿,无特殊规定,一般是用五分的。逮镚儿的开局是往墙上拽,让钢镚儿反弹的越远越好,方法自行研究,经验是要竖着拽,掌握好角度,还要看墙的硬度,表面粗糙度,也不能拽到砖与砖之间的水泥缝处,总之,要想反弹的远,需要有技术支撑。大家依次拽完后,反弹最远的第一个“进攻”,向“攻击目标”扔出钢镚儿,如果你的钢镚儿最后停下的位置和目标的钢镚儿之间的距离在一扎(zha,三声,也有地方叫cha,三声)范围之内就算“吃”了对方,对方出局,胜方可以继续扔,去吃下一个目标。如果在一扎范围外,则轮下一个人扔,也就是反弹第二远的。扔镚儿的开局是往一个框里扔,扔进去了变成“皇上”,当了“皇上”的人才可以吃别人,吃的方法一样,要在一扎范围内。没当“皇上”的叫平民,不能吃别人。如果不小心吃了皇上,那算“自*”,直接出局。这个玩法还有一种弹球版本,只是必须撞击到对方弹球才算“吃”。

上边扔镚儿,下边扔弹球,窑是挖出的坑

说到弹球,最基本的玩法是弹。地上挖四个坑,称为窑儿,再画个杠,就行了。先分别进123窑,最后进皇窑儿,当了“皇上”,就可以出来“*人”了。没进皇窑儿之前都是平民。规矩也有好多,就不多写了,有时间详细的写一下。

弹球四个窑儿的玩法

钢镚儿还有吹着玩的,叫吹镚儿。会吹的“呼”一下,一排钢镚儿就翻面了,不会吹的,“呸”半天,钢镚儿就是不动。

写了不少了,其实还有很多游戏。比如挑(三声)棍儿,攒一把冰棍棍儿,洗干净,竖着握好,然后撒手,让冰棍棍儿自然散开在桌子上或平地上。接着再一根根的收回来,收的过程中每次只许动一根,如果碰到其它的,就要轮到下一个人来收。收的时候可以用已经收回的冰棍棍儿做工具,去挑,去拨,去捅都可以。这个游戏很有意思,要观察,要制定办法,要去动手操作,过程中精神集中,不能急躁。做到心灵手稳,还要有耐性。

和冰棍棍儿相关的还有一个游戏叫“拔坟头儿”,名字不太好听。先堆个小土包,然后插上一根棍,之后开始拔或刨土,轮流来,最终谁拔的时候棍儿倒了,就算他输了。

突然又想起一个游戏,啄刀(也叫戳刀)。地上画个框或圆,然后按几个人参与就平分成几份,作为自己初始的地盘。一个人开始用啄刀啄别人的地盘,啄刀啄中且不倒,就可以在对方的地盘上画一条直线,需要经过刚被啄中的点,将对方地盘一分为二。对方选择留那一块,另外一块就归赢的人。如果啄不中或啄刀倒了,就轮到下一个人来。直到有一个人的地盘小到一定尺寸,这个人出局。这个尺寸通常叫“一指”,,就是能放下自己一个手指肚的尺寸,事先规定好是哪个手指,不然的话,大家基本都会用小拇指去量,自己量自己的地盘。这个游戏,手指粗的吃亏。

太多游戏,写不完了,有机会再写吧。最后的篇幅,留给全民都会,老少皆宜的游戏。准确来说,这个算不上游戏,它主要的作用就是解决争议。石头剪刀布,我们管它叫“猜(cei,四声)头家”或“猜丁壳”。很多游戏,是有先手有后手的,如何决定,要靠猜头家来分出来。有争议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来解决争议。但和有些地方不同的是,我们是俩人之间猜头家,三人或三人以上不用,改用手心手背,我们管这个叫“顺儿”,俩人猜,仨人顺儿。顺儿的时候,唯一出手心或手背的人胜出,剩下人继续,剩俩人时才会猜,最终分出名次或顺序,因此叫顺儿。顺儿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分拨,比如四人顺儿,两个手心的一拨,自然剩下两个手背的一拨。

石头剪刀布还有一个用脚的版本。双脚并拢相当于石头,双脚左右岔开相当于布,双脚前后岔开相当于剪刀。一般是冬天时候用,因为天冷,不想用手。

当年这些游戏都是大孩子教给小孩子,小孩子长大了变成大孩子了,再把这些教给后来的小孩子。直到游戏机的出现,这些游戏就不再往后传了,也慢慢的消失了,只有少部分的游戏还在幼儿园和小学里“流传”,更多的只是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打字不易,拼音输入,如有错字请谅解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