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位妈妈发了条朋友圈,让我忍不住笑了。
她说:“你以为辅导孩子作业就难了??不不不,当你辅导孩子做几何题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作难上加难……”
只要你学过几何,我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几分滋味。
图形的变换
——太厉害了,老师怎么变的?
巧求面积和周长
——太玄幻了,老师这都可以啊?
几何比例模型
——太复杂了,老师我看不懂!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为了知道猎物的形状、记住打猎地的具体方位,逐渐积累起了较丰富的几何学知识。
发展到现在,几何学俨然成为一个完整且复杂的知识系统。尤其在数学这个学科里,可谓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几何题不仅时常出现在幼升小试题里,其在小升初、中考数学中的占比更是高达30%-40%。所以,几何的重要性迫使孩子“非学不可”!
而今天小迈思要与大家聊的,正是几何中的「图形启蒙」。
-01-
图形启蒙,理解远重于记忆
很多家长会认为,图形启蒙就是教孩子认识图形,而认识图形就是记忆图形,这不很简单吗?
小迈思要在这儿重点说一下,图形启蒙并不是单纯的记忆图形。
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一定要通过反复的观察、操作和游戏来让他认识并理解图形的特征,这通常会经历以下4个认知路径:
3岁的孩子可以完成基本图形的配对,还能从若干图形中找出指定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称来。
4岁的孩子可以区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能够不受颜色、大小、位置的影响,进行图形的筛选、分类和排列。
5岁的孩子可以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还能完成平面图形的组成与分割,以及理解图形间的对称、平移等变换。
6岁的孩子能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与组合。
这其实就和数数、计算一样,如果仅仅是让孩子记住数字或者答案,是非常浅显的,更重要是让其理解数字的意义,掌握运算的逻辑。
-02-
认识由“形状”构筑的世界
从孩子睁眼看世界开始,每一天都会发现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物体。
因此,在孩子与周围环境的日常互动中,爸爸妈妈需要引导他去认识不同形状,明白它们的组构方式,继而再深入提炼和运用抽象的几何概念。
在这个阶段,爸爸妈妈要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用手去触摸实物的轮廓。
比如,摸一摸杯子的边缘,告诉孩子“圆形是没有边角的”;或者摸一摸不同形状的积木,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呢?
一段时间过后,孩子也就能做到触类旁通了:
当他看到小汽车的轮子,就能够凭直观把它列为“圆形”。
当他看到一块饼干,就能够明白:“哦!这是正方形的。”
-03-
进一步辨认图形特征
经过前面的铺垫,孩子基本就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还不够准确,比如孩子很可能将一块扇形的蛋糕说成是三角形的。
每一种图形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玩玩下面的游戏就知道了。
首先,可以引导孩子使用这样的小木棍来拼出各种直边的形状。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呢?这些边是直线边还是曲线边?
还有国外超受欢迎的geoboard几何板,让孩子用橡皮筋连接各顶点,拼出各种形状。
或者用点点笔在便签本上练习绘出各种曲线图形吧~
当孩子的形状认知基础能够稳扎稳打了,就可以练习图形的分类以及图形间的分割、组合了。
比如,将不同的几何图形基于一到两点的特征来进行分类。
比如,你能用七巧板拼出多少个三角形呢?
-04-
立体图形认知
掌握了基础的平面图形以后,就可以让孩子进一步认知各种立体的形状啦!
同认识平面图形一样,也是从各种立方体、锥体、球体等开始,先要识其形、知其名,能清晰认识其组成特性,再进一步探索它们的奥秘。
爸爸妈妈可以把各种立体形状的积木放到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让孩子仅仅靠触觉来认识每个形状。
不妨问问孩子:“你摸到了什么?它有尖角吗?摸起来光滑吗?”
待孩子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后,再将积木块拿出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形状。
还可以让孩子将黏土捏成一个个小球,再用牙签把它们串联在一起,搭建出各种立体形状来。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多少个面呢?
概念的理解过关了,孩子是否能够识别出周围物品的几何特性了呢?那就带孩子继续去观察生活的小天地,探索奇妙的几何世界。
比如,家里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的呢?
比如,将卷纸筒的侧面直线剪、斜着剪,分别会变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05-
神奇的图形变换
对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几何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要让孩子理解对称其实很简单,只要将某个物品放在镜子前,他就会发现镜子中出现了一模一样的事物。
接下来我们还是用游戏来让孩子更深入的去感受:
将纸先对折,展开后在其中一半随意画出图形,趁着墨水或颜料未干将纸张快速折过去,让另一半印上所绘图形的对称图案。
还可以用积木来构造对称图形。比如,爸爸妈妈先拼出一半,让孩子在分割线的另一边拼出镜像对称的另一半。
或者,将各种形状进行对折,找一找它们的对称轴呢?是有一条还是多条?
另外,旋转、平移也属于图形变换,可以通过拼图游戏让孩子对比着来玩儿哦~~
图形启蒙看似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件困难的事儿。
希望爸爸妈妈能多在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运用,在生活的情境下理解数学,这样才会激发他内心深处对数学的兴趣。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