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这句牛言,大概第一个喊出来的是鲁迅,这至少是目前可以暂定的说法。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
“救救孩子”这句话,就出现在这篇雄文的末尾。按鲁迅一贯的写作风格,结论往往是其文章的点睛之笔。换言之,“救救孩子”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跟果戈理只描绘一个极苦逼的公务员的《狂人日记》不同,鲁迅打击的是整个中国传统礼教与家庭伦理。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先生37岁了,按照过往的标准,已步入中老年。但毕竟是天才,一上阵就带着纲领而来,又加之他多年的深刻的生活感悟,《狂人日记》一经问世,便在中国文坛引起巨大反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揭疤以治病”成了他一辈子的事。
先生“救救孩子”的逻辑是——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什么叫“没有吃过人的孩子”?90岁固然算年纪大了,但跟整个“传统”比起来,小儿科。这个标准足见先生的深刻、通透、穿越。
有没有“没有吃过人的孩子”呢?或许有,或许压根儿就找不到。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自己。或者说,欲救救孩子,先救救我们自己——这是我的理解。
二礼教大国,教育自然是头等大事,因为“礼”的形成与践行,必须靠长期的、广泛的、深入的教育才能实现。哪个环节掉了链子,整个礼的体系都会塌陷。
说到教育,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往往好为人师的人,多数都是狂妄自大又肚无点墨的渣。他们的姿态与角色,大多以“老领导”“老专家”“老大哥”的方式来兜售存货。
我最厌烦应酬,尤其遇上一群信息量少、资讯陈旧、观点模糊又装模作样的老领导及老专家,于我而言,那绝对是一场噩梦。
“嗯……啊……这个……小龙哈……嗯哈……这个……”
屁是放了不少,
话却总是说不清。
三孩子也许是不需要救的,不主动去害他们就已然功德无量了。自己不学无术,却强迫自家小孩去学钢琴、学奥数,并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你丫本来就一根木棍,还指望“铁”去成钢?
过分一点的,自己天天乌烟瘴气地搓麻将,却命令孩子务必加班加点学习。那理由,叫做——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做好自己”大概是句至理名言吧,无论如何言行,终究都会落到这句话上。以教育为例,言传就始终不如身教。老师的水平如何是一回事,老师自己是否极为努力则又是另一回事,这一切,学生都看在眼明于心的。
小时候读书,父母是从不过问我的成绩的。这倒不是他们不关心,一来他们是文盲,二来他们的农活实在很忙。一开始我也“利用”了这么点空间来不务学业。
不过懂事后,我悟出一个道理——这么多人种田,我的父母似乎要比别家父母更敬业。换言之,这么多人读书,我是否更应该比别人更努力些呢?因为那本质都是一样的呀。今天还保持每天看书的这点习惯,就是当年悟的这点道理在一直起作用。
四倘非要去救救孩子,还是先救救自己吧。先做好自己,身教自然就出来了,这大概才是可行的方略。西门庆,断然不会走到一群年轻人中间去兜售“撩妹经”,金庸也不会无聊地跑到公共场所告诉别人“如何写武侠小说”。
想救救孩子与想被别人救救自己,道理也是一样的,关键在救之前的表现。至于有病治病无病就普及点卫疗知识则又另当别论。
最后,我们还是来看看鲁迅在临终前是怎么“救救”他自己的孩子吧。
——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