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高中同学小君找我倾诉,这次疫情,给年近30的她敲响了警钟。公司业务受损,员工被动降薪,当下只能尽一切办法提升自己。
被降薪后,她感到非常焦虑,目前的生活无法维持。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特别是学校还没开学,害怕孩子成绩落下,拼命报各种学习课程,随便一个都要上千,每一笔开销都要用钱。
焦虑下使得小君不得不改变,以前每到18点就准时下班的她,现在主动加班,下班后还研究如何写文章变现,周末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扩展人际圈。一天24小时,就跟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当忙乎了一天躺在床上时,她总会感觉整个人被掏空,明明辛苦了一天,却没有什么收获。
其实在这次疫情下,我的其他朋友也有同样感触。除了关注本职工作外,大家还积极寻找新的副业方式,给自己定了满满的目标,一刻都不敢停,甚至有些通过压缩睡眠运动时间,只为了多学一些知识。
然而,尽管他们这么努力,成效却很少,今天学的知识转眼就忘,每天都觉得很疲惫,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无力感。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明明下定决心要改变,而且也付出行动,但就是看不到产出,还是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这个问题困惑了我许久,直到在最近看的一本书《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里,我才找到了答案。原来,这是因为精力上出了问题,原来,精力管理是一门科学,可以通过学习提升。
作者张展晖是精力管理体系创始人,世界500强公司健康管理顾问,他之前是一名健身教练,通过对多年经验的总结提升,在《逻辑思维》里开课,在28天带领了5185人减重20632公斤。本书也受到了徐小平,脱不花的联袂推荐,他们也在张展晖的帮助下成功减重10斤以上。
书中提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谁的体力充沛,专注力和意志力强,在竞争中胜出的概率就更高。然而,要想做到这点,不做精力管理和规划,一切都是空谈。
在本书里,张展晖通过五个部分来阐述精力管理,首先带大家认识精力管理系统,并且从引用多个实例详细讲解了这套理论。接下来提供具体的方法论,从运动,饮食,休息,心态入手,层层剖析,让大家能够马上用起来。而最本质的就是心态系统,下面我将对这个系统深度解析。
一、掌握精力管理,精力充沛地过一生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睡了8个小时,还是感觉好累,吃了一顿大餐,还是感觉没体力,运动了2个小时,还是觉得特没劲?
这是因为精力管理不是通过单一行为来实现的,而是由各部分因素组合成的系统共同管理。而且,它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时刻流动的,会有高低起伏。因此,我们需要对精力进行管理,规划使用。
精力管理是指主动全面掌控自己的体力,专注力和意志力,让自己长期保持收放自如的状态,有可持续的信心和能力去应对挑战和变化。
张展晖在书中提到,精力管理由四个维度构成
- 运动管理,为精力赋能
提高精力系统的使用效率,使得精力系统良好地高效运转,保持流动状态。运动本质诉求是在高强度工作中游刃有余,在工作之外还有精力享受生活。通过分析最大摄氧量,心率,疲劳指数,压力程度指标来规划适合你的个性化运动方案,而不是单靠出汗为尺度来衡量。
- 饮食管理,为精力提供优质燃料
错误的饮食方案,让你疲惫不堪,体重加重。正确的饮食方案,让你精力充沛,又美又瘦。这是最基本的精力管理方式。它并不是一昧地减少摄入量,而是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保证身体机能的供给。
- 休息管理,激活复原机制,找准精力潮汐
会休息才会工作,而活出想要的人生=休息 工作。休息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而不是不得已而为之。刷手机,玩游戏,看综艺,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休息,相反,这些是在消耗精力。正确的休息是充足的睡眠,冥想,筋膜放松等缓解疲劳,补充精力,通过利用最短时间缓解疲劳,让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 心态管理,让精力管理效率最大化
心态管理是精力边界划定的管理者,认清初心,保持专注,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把精力用在突破口上,减少无谓的损耗。
通过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我们追求的不是最快走到一个状态值,而是逐步提升并保持高点。
- 靠毅力坚持,必然半途而废
明明懂很多道理,但还是经常半途而废。原因是不够坚持,不够努力吗?在张展晖看来并非如此。毅力和坚持都是伪概念,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强制自己坚持,说明自己根本不情愿做。处于这种对抗状态中,是无法把事情做好的。
比如坚持减肥,却面对蛋糕时说就吃一口,面对薯片时说就吃一片,结果半袋子没了。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因为我们大脑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各个模块的感情力量强弱对比的结果。
在减肥时压抑自己吃蛋糕的*,希望“不吃蛋糕”这个模块的力量变强,而让模块变强的机制是“满足感”。
如果在这次“吃蛋糕”的模块战胜了别的模块,成功吃了蛋糕,得到一个快乐的满足感。那么在下一次力量抗衡的时候,“吃蛋糕”模块的力量就会更强,“不吃蛋糕”就越难战胜它。
这个模式也就是:在抗衡中取胜-获得快乐奖励-自身力量更强-下次抗衡更容易取胜
这也就是让一个人迷上赌博,最好的做法就是一开始让他赢,一次次的赢牌给他带来的满足感越来越大,他就很容易陷入进去,无法自拔。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贾德森·布鲁尔认为,最好的自控方法是打断正反馈,不让相关模块获得即时奖励和满足感。 布鲁尔还给出了四步化解法——RAIN
1、识别感情 Recognize the feeling
2、接受感情 Accept the feeling
3、观察感情 Investigate the feeling
4、分离感情 Non—attachment
我有段时间非常迷恋电视剧,经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刚开始看的时候都给自己设定时间,只看一集就睡觉,结果都是连刷几集,熬到凌晨2,3点。里面的剧情一直吸引自己看下去,直到困到不行才肯睡去。
我迫切希望改变这种情况,于是用了意志力压制,对抗的方式处理。一旦想要看电视剧,我用拼命压制下去,不让自己看。但是越压制,这个念头出现的频次越高。最后意志力薄弱的时候只能选择放弃,继续看电视剧。
当我知道RAIN这种方法后,我开始用它去解决问题。首先识别这个念头,我现在很想看电视剧,然后承认它是合理的,不去对抗,接受它。接着我对这个念头进行分析,究竟是电视剧的哪个方面吸引了我?是剧情,还是明星效应?
通过分析,我对剧情非常感兴趣,一旦开始看第一集,就迫切想知道后面的发展。于是我会在网上找剧情介绍,网友点评,知道了结局后我想看电视剧的感受就不再那么强烈了。
- 制定十个目标,不如专注一个
想要实现的目标很多,对自己的精力预估又太高,导致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不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陷入焦虑状态,最后一个都无法完成。
小君给自己定了一堆目标,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副业写作赚钱,扩大人脉圈子,保持好身材等。每天的行程表满满当当。我忍不住问她:“这样累不累?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她说她怕被时代抛弃,怕孤单,怕无聊,怕一眨眼就一世混沌,虽然有时会觉得目前的生活不是真心想要的,但是为了取得成功,得到认同,不得已忽略内心的声音,逼着自己完成各种目标,忙碌而胡乱,知道精力耗尽,疲惫不堪。
《专注:把事情做到极致的艺术》中提出,我们无法有效地并行处理两个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务,这一点决定了人脑多任务处理的不可实现性。
我们的注意力非常稀缺,一天24个小时,能够集中起来的有效注意力最多2-3小时。如果把注意力分散到多个地方,分配给各种目标,收获就会很少。你可以反思一下,每天给自己安排了繁忙的行程,往大脑里塞满信息,自我精神状态是良好,还是更焦虑了?
这是因为过多的信息可能成为大脑的负担,这种劣质“燃料”加剧了焦虑,在慢慢吞噬,耗损精力。
三、3个方法,让精力管理效率最大化1、给目标上价值,找到核心驱动力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做之前,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做它的必要性,找到非做不可的重要意义。
毕业后,我从事电子外贸工作,经常会接触外国客户,需要和他们确认需求,推销产品等。这些经验丰富了我的认知,让非常抵触英语学习的我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每学习一个语法,背诵单词,都让我觉得能够更好地与客户沟通,了解需求后拿下订单。学英语这件事情不再需要靠意志力和坚持,而是变成了意见很有意义,有趣的事情。
记得有一个客户是酒商代理,喜欢跟我聊各种酒,他告诉我只有产于巴黎以东不足200千米的一小块区域的香槟才算是正宗的法国香槟,其他地方酿出来的香槟都不能算是“法国香槟”。一位40岁的自由创业者喜欢旅游,梦想着踏遍全世界的每块土地。每次都跟我讲今年又登上了哪座上峰,明年的旅行计划等......
这些合作,交流让我学习英语变得非常有趣,我的大脑高度兴奋,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也迅速提升。
怎么找到这个自驱力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4个步骤
Step1:从下面的表格中,选出在你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来的10个词组,它们对你的人生而言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
Step2:从所选出的10个词语中再找出3个对你现在来说最有意义的词,这3个词语反映出你现阶段生活最重要的方面;
Step3:用这三个词汇创建出一个“祈祷语”,来表述一种可能的最佳的生活方式,尝试着描绘出祈祷语所指引的生活情境;
Step4:一旦建立了目标祈祷语,在每天起床后大声读出来,让读祈祷语成为你早起后的例行仪式。
我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表格非常开心,并且进行了尝试。在第一步,我选择了“力量,自信,吸引力,精力充沛,家庭,专注,高效,创造力,成功,满足”这10个词
第二步,我选择了“精力充沛,专注,成功”这三个词语,有充足的精力,我才能面对生活中繁杂的状况,专注目标,能够提升成功的概率,从而增强自信。
第三步,我的祈祷语是——我要通过学习正确的精力管理方法,保证我能够专注目标,获得我想要的成功。
第四步,每天起床后,我会大声朗读,并且想象自己拥有充沛的精力,专注完成目标,享受成功的场景,这让我更有力量去做想做的事情。
坚持不到两个月,我的身上发生了大量的变化,对目标的设置与判断,时间上的分配都游刃有余,这种体检简直酷极了,我很喜欢改变后的的生活状态,对生活的掌控感越来越强,无力感越来越少。
2、扔掉安全绳,让“恐惧”助你一臂之力
除了找到核心驱动力之外,我们还需要强化一下“不做会怎样”的负面意义,制造出恐惧。
一般人看来,恐惧是一个贬义词,我们都想尽力逃避它。然而,直面恐惧,往往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
你可以拿出一张白纸,按照以下两个问题罗列答案:
- 如果我没有掌握这项技能,哪些是目前我做不了的?甚至连一点尝试的机会都没有?
- 缺乏这项技能会让我在将来遇到什么困难?失去哪些机会?
写完之后,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可能发生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写下来。相信我,你绝对会被答案吓到,答案带来的恐惧会深深埋入你的潜意识里,随时警示你:要赶紧行动,否则就会失去太多机会,就会被淘汰。
“得到”专栏的刘润老师早起在微软工作,每天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候备战。而她最重视的就是健康。在这种工作强度下,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会被淘汰,没有翻身的机会。有人甚至开玩笑说,熬到升职前首先要活下来。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里,蝙蝠侠被困在井里,只有跳上对面的岩石才能往上爬。而每一次往对面跳上,为了保护自己,他都会绑着一条安全绳,但每次都没有成功。智者说,“扔掉绳子,恐惧会助你一臂之力”。于是他扔掉了绳子,背水一战,成功跳到对面的岩石上,逃了出来。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考虑到事情的正反两面——喜悦和恐惧,找到可控的方式,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3、找到你的团队,模仿优秀者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学研究认为,生活在群体中的人们更加愿意模仿彼此的行为,并且无意识中出现表达,行为模式的趋同性。也就是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集体带来的无意识力量,能催化共性,弱化个性,潜移默化地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你的朋友都是胖子,那你极大可能也是胖子,或者是正在走上胖子的道路上。
此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价值是身边最亲密的10个人的平均值,当你处在一个拥有某项技能的组织中,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现和感受到拥有这项技能是很普通,自然的事情,没有它是不行的,甚至完全走不通。
就像我加进了英语翻译小组,每天看着大家在群里讨论各种翻译技能,谁谁接了一笔大单,翻译了一部书籍等,就会觉得自己一定要掌握这项技能。
我曾经认为的“很痛苦”“根本坚持不下来”的学习,在当下变成了“很有趣”“停不下来”的事情,这就是参照系不同,认识和行动也不同。
因此,你要想尽办法找到已经拥有这项技能的人和人群,他可以是你的朋友,或者是网友,可以是线上社群分享,或者是线下实体活动群。
找到以后,融入群体,跟他们深度交流,如果不能一对一交流,也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动态,了解他们的认知。
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从不同的人那里提取精华,修改,然后行动内化成自己的做法。
总结精力充沛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后天对身体的科学使用,是一项可提升,可管理,可掌控的技巧。
所以,想要实现对自己人生的全面掌控,成为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摆脱有心无力的失控感,不妨通过学习3个方法,让你真正做到精力充沛:
1、给目标上价值,找到核心驱动力
2、扔掉安全绳,让“恐惧”助你一臂之力
3、找到你的团队,模仿优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