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传奇,《极速车王》遗憾落幕

不完美的传奇,《极速车王》遗憾落幕

首页休闲益智极速狂飙车王更新时间:2024-05-05

1966年勒芒拉力赛,三台福特GT40,齐头并进,冲过终点线,包揽了当年的前三名,摄影机纪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成就了勒芒拉力赛历史上的经典瞬间之一。

福特高层欢呼雀跃,这是福特车队第一次在勒芒拉力赛上战胜法拉利车队。并以这种华丽的胜利仪式宣告着福特这个品牌将载入人类汽车工业的史册。而这场史诗胜利的表面光鲜的背后,是资本主义裹挟下的小人物的无奈与妥协。

1964年,福特作为美国第一大汽车厂商感受到了后起之秀雪佛兰的市场威胁。亨利福特二世提出要革新福特品牌。营销经理李艾柯卡提出了打造福特赛车的想法,将福特赛车推向最高舞台—勒芒。而福特高管有人存在反对意见,认为研发一台赛车需要大量的金钱以及几十年的时间,而雪佛兰现在紧随其后,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时李提出直接收购现在已经*的法拉利,以福特集团的财力并购不在话下。

李艾柯卡征得了福特二世的同意。前往意大利。势在必得的李与恩佐法拉利的谈判看起来相当顺利。结果老头晚上就赛车项目的主导权问题的就变了卦,还狠狠的羞辱了福特一番。

恩佐这老头也是个狡猾的商人,一开始就压根没想跟福特谈合作,只是通过福特抬高自己的商价,再转头卖身给接盘侠菲亚特。既保住了产业,又赚了波差价,还顺便嘴臭了一把福特。福特这波真是老工具人了。

看到铩羽而归的谈判团队,福特二世自然气不打一处来。他问恩佐这老头说了什么。一起前去谈判的同事一时间不知当讲不当讲。李却心直口快,一股脑地把恩佐的“芬芳”都给吐了出来。

福特当时虽然很生气,但好像想不到有什么反驳的理由。人争一口气,福特二世当即下令,造车!一定打败法拉利!

李为了组建赛车团队,找到卡洛谢尔比讨教勒芒赛事的经验。

卡洛谢尔比是曾夺得过勒芒赛事冠军的美国车手之一。他实力强劲,车技了得。却因为身体原因不得早早隐退,未能续写辉煌。不过他仍对赛车事业保有热爱,退役之后他转至赛车制造与销售行业。

与李的谈话勾起了谢尔比的生涯记忆,他无比怀念赛道的感觉。他告诉李,勒芒赛事的困难程度远超福特集团的想象,勒芒赛事不只考验汽车的工业技术,也是对车手的考验。他劝说李放弃这个念头。但李开出了让谢尔比难以拒绝的价格,人为财死,一张随便写的支票谁会不心动呢?谢尔比最终还是答应了协助福特公司制造赛车。

好马配好鞍,优秀的赛车需要优秀的车手调教和驾驶。谢尔比拉拢来他的好友肯麦尔斯与他一起研发赛车。

肯麦尔斯曾是二战时的坦克驾驶员,现在的他是一位汽车修理工,同时也是一位优秀车手。

他偏执狂躁不服输,不懂人情世故,得罪了不少身边的人。唯独谢尔比英雄惜英雄,他欣赏肯的高超车技,能够坦然接受了他的缺点。

赛车的开发由谢尔比完成,赛车的测试由麦尔斯担当。

第一辆赛车是从谢尔比从英国运回改装而成,但麦尔斯对于车子的动力不太满意。后来在福特的赛车训练场偶遇了初代福特GT40。虽然GT40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麦尔斯很是中意。经过麦尔斯的不断测试调教,虽仍存在小问题,但也并无大碍。终于在1965年,GT40将初登勒芒赛场。

麦尔斯除了作为一位优秀车手高超的车技,同时他对于车辆状态信息的捕捉相当敏锐。他是能做到人车合一的车手。他是最了解福特GT40的人,

而当他正兴奋于自己辛勤的付出终于会能在勒芒这样的大赛上展现出来。而谢尔比却迫于福特方面的压力不能带麦尔斯参战勒芒。虽然谢尔比也曾与福特高管里欧交涉谈到车队需要麦尔斯,但里欧以麦尔斯不利于公司形象为由回绝了他。谢尔比心怀愧疚,麦尔斯心里虽苦但表现地很平静。他向谢尔比交代了赛车的注意事项后便失落地离开。有时候不懂人情世故或太懂人情世故都不是件好事。

麦尔斯未能参赛,却时刻关注着赛事的进行。他自己一个人在工作车间里,听着广播,修着车。果不其然,车子出现了麦尔斯所提及的问题。麦尔斯很失落。所幸有妻子的陪伴,排解麦尔斯心中的忧愁。两人月下共舞,好不浪漫。

1965年勒芒赛事福特惨败。福特二世兴师问罪,谢尔比首当其冲。这些个高管都躲得远远的。谢尔比因高管过分干预赛车项目而心存不满,首先讽刺了福特集团的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后又跟福特聊起这次勒芒的成绩也不是一无是处,直线速度福特可是完胜法拉利。最后向福特二世索求赛车项目的最高管理权,福特二世当时欣然接受。

谢尔比拿回管理权又重新邀请回麦尔斯并道歉…呸!男人不需要道歉,干一架就完事了。

官僚主义经典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福特二世虽然表面答应谢尔比全权主管赛车项目,背地里还是交由自己的心腹里欧执行。李给谢尔比通风报信,说里欧对麦尔斯有成见,绝对会排挤掉他,明天他们去工厂参观,让他悠着点。谢尔比说绝对不可能,他这次不会犯跟上次一样的错误。

电话的同时,麦尔斯在测试过程中因刹车过热失灵导致碰撞爆炸。所幸虚惊一场,人没啥事。麦尔斯从车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谢尔比:刹车有问题需要改进。

他已然为了赛车将生死置之度外,谢尔比心想,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带他去勒芒赛,即使,赌上一切。

次日,福特二世及一众高管来到工厂车间。里欧一见到谢尔比就要找他私下谈点事,谢尔比也欣然接受。谢尔比把里欧带到自己的办公室,刚拉上窗帘,里欧就跟他*炫耀说自己被任命赛车项目总执行长,谢尔比醉翁之意不在酒,出门反手把门锁上,去找福特二世说事。谢尔比以自己的公司为赌注,要求麦尔斯如果赢得戴通纳赛就让麦尔斯出战勒芒。反之则公司归福特所有。

在谢尔比的积极争取下,麦尔斯代表“谢尔比美国”公司驾驶福特GT40参加戴通纳耐力赛。同期还有由里欧带领的“福特集团”赛车车队。他们配备精良,训练有素。谢尔比团队在车辆入站整备阶段相较福特团队处于落后,以至于赛程后半段一直被福特车队领跑。赛车也因为高强度的比赛导致过热,转速只能保持在6000转上下。眼看冠军就要被福特车队收入囊中。

最后决战时刻,谢尔比决定放手一搏,冒着赛车解体的风险,告诉麦尔斯不用刻意控制转速,冲破7000转,干他丫的。麦尔斯心领神会,毫不犹豫地轰下油门,不断超车。在最后决胜一圈挤入前三。在最后一个大弯道,他找准时机,油门、7000转、离合、换挡。瞬间来到了第二名的位置,与第一名并驾齐驱。麦尔斯的油门踏板刺激着赛车引擎,转速不断爬升。最后出弯之际,麦尔斯拉到8000转速,电光火石之间完成降档提速,伴随着赛车的暴躁嘶吼,麦尔斯锁定胜局,不负众望,夺得冠军。

麦尔斯赢得了勒芒赛的资格。不久后,终于迎来了法拉利与福特的正面交锋。

恩佐法拉利亲临现场观赛。福特二世虽然也抵达了赛场,却在晚餐时间又乘直升机抱着小美人离开了。

勒芒赛一开始状况百出。麦尔斯的赛车车门出现问题,紧接着又是接连的碰撞事故,导致第一圈下来麦尔斯排在第十名。所幸车门问题被车队老师傅一榔头给解决掉。麦尔斯整备完毕,奋起直追,不断刷新最快圈速。另一边福特高层里欧不满麦尔斯的暴力开法,要求谢尔比让麦尔斯降低车速。但谢尔比为保持麦尔斯的专注,顶住压力将此事压了下来。

雨夜弯道,麦尔斯开足马力,想要超越头名法拉利,。法拉利也不遑多让,抢占位置,阻止超车。在最后即将完成超车时刻,麦尔斯的刹车系统不堪重负,发生故障。而法拉利也因为激烈驾驶致使一根油管爆裂。

因为有了测试期间的前车之鉴,谢尔比团队也做了完全的准备,更换全新的刹车系统。但此事被隔壁法拉利团队发现并举报,谢尔比替麦尔斯出面据理力争,争取到了这次关键的入站整备。

由于刹车故障的落后,麦尔斯需要超越两次法拉利才能得到第一的位置。麦尔斯在直道上,充分发挥福特GT40直线加速的优势,两次超越法拉利。而法拉利油管爆裂的隐患,也导致在第二次与马尔斯的直道对决中,赛车突然故障,遗憾退出比赛。

至此,1966年勒芒赛前三名已锁定——3台福特GT40,由麦尔斯领跑,比第二名快4分钟。

福特高层里欧现在是气急败坏,麦尔斯的形象怎么能代表伟大的福特公司呢?比赛即将结束之际,福特二世潇洒完后回到赛场。里欧赶忙上去献上彩虹屁。他提议三台福特一起冲线,象征着福特制霸。福特二世也觉得是个不错的营销手段,默许了里欧的提议。

官大一级压死人,谢尔比这次无法无视里欧受到福特二世授权的无理要求,只得跟麦尔斯坦白。他表示尊重麦尔斯的选择。一切后果他来承担。

麦尔斯不服输的本能告诉他自己,他不会那么做。当他进入赛车,他就与之融为一体,全神贯注之下,他跑出了跟儿子承诺的完美一圈,再次刷新了自己的圈速。

麦尔斯兴奋不已,如果就这么保持下去,他将成为历史上首位大满贯车王。但在一望无尽的直道上,他突然怅然若失。

赛车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第一名吗?谢尔比曾经为了刺激他参加柳泉赛事,对他说不赢就是输,当时的他气愤的直接将扳手砸向谢尔比。那场比赛他获得了第一名,他高兴的载着儿子兜风。

戴通纳赛场生死时刻,谢尔比顶住压力的孤注一掷,最终逆转比赛,赢得第一。

这些,是因为第一名而带来的快乐吗?

柳泉赛道的胜利,是为了兑现儿子的期许。第一次落选勒芒赛,妻子抚慰了他的心灵。被福特高层的不认可,谢尔比始终挡在他身前,帮他一一化解。

麦尔斯恢复了平静,此刻的他不再只是一位车手,他是父亲,是丈夫,是挚友。

他放弃了这次创造个人历史的时刻,桀骜不驯的他选择了服从福特高层的安排。三台福特冲线。热情的人群迅速拥了上来,却与麦尔斯擦肩而过。

第一名并不属于他。因为出发车次序问题被判定亚军。他有些茫然。抬起头,看到恩佐向他脱帽致意。他点点头,转身离开这属于冠军的时刻。

谢尔比向他致歉,他告诉谢尔比不用自责,参赛资格是他的极力争取,最后的结果是个人选择并不怪他。两人平静地互搭着肩膀。离开赛场。并决心明年卷土重来。

不幸的是,几个月后的一次赛车测试,当赛车的转速达到7000转时,赛车刹车失灵,奇迹没有再次发生,麦尔斯未能幸免于难。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当转速到达7000转,一切会逐渐消退,机械变得轻盈,消失不见,最后只剩下一具躯壳穿越时空,7000转是临界点,你会面临一个问题,你是谁。谢尔比曾两次自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一次在电影开头,他因为被确诊心脏问题丧失车手身份,在公路狂飙的时候,一次在电影结尾,因为赛车测试事故,丧失他手下最优秀车手麦尔斯的时候。当谢尔比因无法再参与赛车运动而迷失的时候,他还有麦尔斯陪伴他延续他的赛道生涯,而当麦尔斯离开后,谢尔比终日心事重重。电影的最后,他又一次带上墨镜,驾驶着他的摩根Cobra疾驰而去。也许,当转速再次到达7000转,他就会想明白这个问题。

极速车王的电影英文名直译为福特对决法拉利。这其中的对决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对比。其实电影中设立了很多相对的角色,比如福特和法拉利、谢尔比和麦尔斯、里欧和李。他们都有着鲜明的圆滑对立偏执的特性。福特的官僚主义,法拉利的工匠精神;谢尔比的左右逢源,麦尔斯的不善言辞;里欧的溜须拍马,李的心直口快。相同的特性不同的组合却有着不一样的故事。福特与法拉利势不两立,谢尔比与麦尔斯完美搭档,里欧与李心照不宣。

电影通过这三种关系之间的互相交织,让我们看到了本可以成就大满贯传奇车手的麦尔斯的妥协、左右逢源却又难以两全的谢尔比的无奈、遗憾落败但仍给予对手尊敬的法拉利的风度以及好大喜功阴险狡诈的福特的丑恶。

电影的演员也要夸一句,两位主演都是我特别喜欢的演员,马特达蒙和克里斯蒂安贝尔。前者虽然目前我没有看过他特别多的电影,但我很喜欢他身上浑然天成的自然气质。此次饰演的谢尔比也相当出彩。

克里斯蒂安贝尔,外号“橡皮人”。出了名的敬业,演技也是真的无可挑剔。我很难想象偏执狂躁不懂人情世故的麦尔斯晚上会化身蝙蝠侠,惩奸除恶。或者周末走入教堂为人们指点迷津(《金陵十三钗》中的神父形象)。

回归到电影。电影虽然对原本的真实故事有所艺术加工,但麦尔斯确实是赛车历史上最接近大满贯的车手。谁也没想到,传奇却以这种形式结束了。如果麦尔斯当时加入的是法拉利车队,是不是就会是另一番故事了呢?

最后想说一句:是男人就买法拉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