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制造业管理人员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快速找到最根本的问题点?
俗话说——识别出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我要说,找到了根本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90%以上。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笔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解答这个问题——主导改善的一个项目,一年的改善效果金额达到近五百万。
笔者辅导的一家大型铣削加工企业,100台铣床,加工单一项目,订单稳定。由于这个项目有复杂的3D结构,加工复杂,不良率一直稳定在5%左右。这个不良率已经是内部认为可以改善达到的权限了。
主导项目改善后,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个项目不良率在5%的位置上无法降下来?
各方得到的答案出奇的一致——因为素材来料波动大所导致。这个问题已经向前工序多次反馈了,但涉及到改本模具费用高,流程长,以及其它方面的工艺所局限,所以来料品质一直无法在根本上得到解决。而夹具是按标准尺寸设计的,所以这个问题也就一直延续了三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这个项目单位成本很高,综合成本接近二十元。一年的报废成本将近五百万。
接下来,我将用一个系列的文章,对制造业分析及解决实际产能及品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作详细而深入的说明。出发点是希望能够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其实很多制造现场,问题得不到解决,都是卡在这里——下游工序认为自己已经正式反馈了,已经尽到自己的责任,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不应该由自己来承担。而上游工序呢,则认为这样的工艺本身有其局限性,不可能按下在工序的要求都满足。这种情况下,项目组所能做的,便是综合双方的诉求,得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如本例,就是多方沟通后,得出了“不良率目标5%”的解决方案。
我到现场看了实际的加工过程,很快就发现,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如现场所说的半成品波动,而是装夹过程出了问题!
为什么我能看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我收集不良品,研究了不良的规律,——
一,5%的不良品,有80%以上都是锯片刀加工法兰片时产生的左右上下位置偏移。
二,进一步对位置偏移的规律作了统计,发现左右偏移占了80%以上。
三,针对左右位偏再作统计,发现90%以上都是朝右侧偏移的。
四,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经过原理分析,发现刀具是顺时针旋转的,在铣切过程中,由于力的相互作用,半成品有逆时针方向的反作用力并产生轻微的位移,所以大部分的偏移都发生在右侧。
五,分析:为什么半成品不能被有效定位?锁紧力是否充分?
想到这里,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加工时锁紧力定义为多少?
没想到这个问题就将现场给问住了。迟疑了片刻后,回答道:具体的力值没法量化,我们是让现场技术人员通过手感来调整的,调到大致差不多就可以了!
没法量化?从管理的角度上讲,没法量化,就意味着没法管理。我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锁紧力可能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马上到检测中心借来了扭力测试仪,随机抽检了10个锁紧头,发现实际扭力高的达到60公斤/厘米,而低的只有15公斤/厘米,极差达到45公斤力/厘米!
将一高一低两个锁紧头分别安排两台机加工,发收集100个产品,发现高扭力的机台不良率0%,而低扭力的机台不良率为10%。5%的不良率,是被平均掉了。
这样一来,隐藏在冰山下的问题点就浮现出来了。下一步,我将带领大家进一步排查锁紧头扭力不稳定的原因。
不见不散!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