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邓小平的妹妹,建国后第一次见到哥哥,和丈夫共同为国防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她是邓小平的妹妹,建国后第一次见到哥哥,和丈夫共同为国防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首页休闲益智假装玩伐木工人生活更新时间:2024-04-28

1935年12月,中央红军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这对所有红军将士来说都是天大的喜事。

对于红一军团宣传部长*来说,他还有一件个人的喜事,不过他当时还不知道,就是在他的老家,他又添了一个妹妹,足足比他小了31岁!

*出生于四川广安一个商贾家庭,父亲邓绍昌先后娶了四任妻子,*的这个妹妹就是继母夏伯根生下来的,名叫邓先群(*原名叫邓先圣)。

不幸的是,邓先群出生后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繁重的家务都压在母亲瘦弱的身体上,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邓先群4岁时就能帮着母亲干家务了。

渐渐长大后,邓先群经常听到乡邻谈论一个陌生的名字——*,她这才知道自己有一个为天下劳苦百姓打江山的大哥,心里既骄傲又有点害怕。

1949年8月的一天,邓先群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来了一群带枪的游击队员,其中一个人还受了重伤,邓先群很害怕,母亲就悄悄告诉她:“别怕,他们是和你大哥一样的人。”

邓先群顿时对这些人有了一些敬意,不再害怕了。

母亲把这些人躲藏在自家的草垛里,吩咐邓先群去请医生给伤员看病,自己给他们做饭。

饭做好了,这些游击队员却不肯吃,夏伯根就骗他们说,家里的米很多,足够他们敞开吃的,大家这才端起了饭碗。

他们哪里知道,这意味着邓先群一家人要饿好几天的肚子了。

随后,夏伯根又想了一个办法,让游击队员把武器藏进农具里,自己护送他们装作上山伐木的工人,安全通过了敌人的哨卡。

直到重庆被刘邓大军解放后,邓先群和母亲才去了重庆,第一次见到仰慕已久的大哥*。

少小离家的*,更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继母和几个弟弟妹妹,得知继母夏伯根为了邓家操劳多年,非常感激,就请继母和妹妹跟在自己身边,于是,邓先群就跟着哥哥一起生活,后来还一起去了北京。

*很关心妹妹的学业,亲自把她安排到教学水平很高的北京实验中学上学,经常鼓励妹妹好好学习。

邓先群也非常用功,后来考上了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在哈军工,邓先群不仅完成了学业,还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栗前明。两人毕业后,先后进入第二炮兵部队,成为同事,因此,两人的婚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听说后,特地把他俩请到家里,对未来的妹夫栗前明也非常满意,就让卓琳帮他们准备新婚床单被面和一些生活用品。

邓先群和栗前明回到部队后,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只买了两斤糖果和一斤茶叶来招待客人,*也非常满意,还风趣地对妻子说:“这样很好,以后孩子们的婚事也要照这个办!”

后来,这种简朴的结婚方式就被称为“邓家模式”。

不过,那场运动开始后,*受到了错误批判,邓先群和丈夫也都受到了牵连,被送去湖北农村接受改造。

临行前,邓先群把4岁的儿子交给11岁的女儿,交代他们如何独自生活,互相照顾。

直到*复出后,邓先群和丈夫才回到北京,重新见到了孩子。

可是,好景不长,*又一次被打倒了,邓先群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把一张10元人民币和10斤粮票缝进一件棉衣里,交给女儿,对女儿说:“这次你们要是等不回来爸爸妈妈,就去找叔叔。”

直到1976年,随着那场运动的结束,邓先群一家人也迎来了春天。

后来,邓先群被调入总政工作,担任群众工作部部长,栗前明则继续留在二炮,担任二炮副司令。全军恢复军衔制后,夫妻二人又双双荣升将军的行列,邓先群被授予少将军衔,栗前明则在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又晋升为中将。

众所周知,二炮虽然长期以“炮兵”惯称,但实际上它是我军独一无二的战略核打击部队,因此地位是无比崇高的,很早以前就有了“火箭军”的称呼,只不过当时“火箭军”并非现在这样的正式称谓,还只是一个“绰号”,比如在1991年,*就亲自给二炮的军刊题字——《火箭兵报》。

要知道,*一向是不喜欢题词的,这个来之不易的题词,还是栗前明作为妹夫的“便利条件”,多次软磨硬泡才让*答应的,这也是栗前明唯一一次走大舅哥的“后门”。

如今,栗前明与邓先群仍然健在,一个89岁,一个87岁,两人虽然年迈,但仍然恩爱如初,初心不改,栗前明每次喊妻子的名字,邓先群都会像年轻时候一样,故意大声喊“到”,并立正敬礼,让一家人哈哈大笑,其乐融融。

(参考资料:《我的父亲*》《中国女将军》《军事记者》)

声明:本文转自2022-12-30 15:00·历史客栈的原创作品,谨向作者表示致敬!标题略有删改,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