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别给自己贴标签,自信的人才会闪闪发光

《刻板印象》:别给自己贴标签,自信的人才会闪闪发光

首页休闲益智刻板印象2更新时间:2024-05-01

朋友一直特别崇拜英语说得流利的人,在听过她一万次表达羡慕的时候,我问她自己为什么不去学。

没想到她很惊讶地看着我,说自己可不行,上学时候背个单词,今天背了明天就忘,就觉得自己和英语无缘,没有这个天赋。

任何东西不都是背了忘,忘了再背的吗?何必要给自己贴上“没有天赋”的标签呢?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看到音乐书里的舞蹈图片,就嚷嚷着要学舞蹈,得到的答案是“你已经过了学舞蹈的年龄了”,之后我也这么想,认为自己筋骨硬了,不适合学舞蹈。

我们总是在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就给自己贴上“我不行”“不可以”的标签,其实是在规避目标达成路上不可避免的挫折,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就盲目给自己设好了很低的上限,拘泥于舒适区域,安慰自己只能如此。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可太常见了,这些案例被一本叫做《刻板印象》的书里总称为“刻板印象”,作者克劳德·M·斯蒂尔是一位也曾饱受过“刻板印象”摧残的美国人,他的困境是种族歧视,就像电影《绿皮书》里的唐雪莉那样,遭受过很多不公平。

幸运的是,内心强大的克劳德不仅克服了这种偏见,还成为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并研究出了一套针对“刻板印象”的应对措施。


一、贴上标签,你就是刻板印象不二之选

我们谴责到处给别人贴标签的人,却没留意过,或许在不经意间,也给自己贴上了一层层的标签。

我是女生,理科不如男生是理所当然的事……

我贪玩,说明心性如此,做不成什么事……

唱歌需要天赋,我没有……

也许是大概率事件,我们也就默认了一些事情,对此无动于衷,没有突破,没有挑战自我的想法。

有个词叫做“跳蚤效应”,源于一次生物学实验。一只没有任何约束的跳蚤在平地上随意一跳,怎么说也能跳一米多高,然而把它放在拧着盖子的矿泉水瓶里,一段时间后,即使放在平地,它也跳不了那么高了。

当跳蚤在瓶子里碰到瓶盖的时候,它知道最多也就跳这么高,直到生命终点也不会再跳得更高了。

适应性有时候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停留在舒适区以后,就很难再行动起来。

没有明确的目标,执行力也很难聚焦。没到达那种高度,自己也不要抱怨没有天赋,不是什么天赋阻碍,那是赤裸裸的借口。

比如不是双一流高校毕业,就认为自己不可能被更高待遇的工作认可,“人家大厂筛选简历第一个就把双非拿掉了”,环境如此,人也就不想再挣扎。

为什么我们总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毫无顾虑的目标呢?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给自己的“刻板印象“,从不自知中给自己贴上的一个又一个负面标签,就像一道道封印一般,锁住了我们的潜力。

在《刻板印象》中,作者克劳德给出了一个自己创造的名词——“身份条件的作用”。这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秩序,而我们因为身份条件的不同,注定了不一样的处境,而不一样的处境决定了我们不一样的个性能力,社会身份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会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例如几乎每个地方都近乎完美的冬奥选手谷爱凌,我们之所以不可能成为下一个谷爱凌,是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厉害的家庭可以拿出一千万去投资,即使有些人有这个经济实力,家庭教育环境也各有千秋,这是身份条件带给我们的差异。

认识到这一点后,希望我们不要在刷到那些很厉害的人时,多多少少产生自卑的心理,就像那句评论区的玩笑话:“谷爱凌36天6斤,我36天6斤。”这句话何尝不含盖了对于自己的无奈和埋怨。

二、戴着标签,压力负担都找上门

每个身份的群体都有一些刻板印象,那是外界对他们的偏见,久而久之,他们的潜意识就会接受大众强加给自己的偏见,甚至认可标签,成为标签中的一员。

身份威胁引发了焦虑,而焦虑又会影响表现。
——《刻板印象》

书中列举了这么一项实验:有一项高尔夫游戏,10杆机会,测试者都是白人,赛前告诉一部分白人同学,这是测试运动天赋的,普遍看来,白人没有黑人运动会天赋高。结果是,被告知测试内容的白人学生产生了心理压力,入洞次数远不及未告知的白人同学。

当一个人有了负面标签时,在做对应的事情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感,从而影响发挥,直接改变结果导向。

最严重的,是我们的心理负担。现在网络上总能看见一个词叫做“内在消耗”,外表看来正常,实则脑袋里的胡思乱想已经严重拖累了我们。

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做事情之前变得畏手畏脚,瞻前顾后。比如开篇提到的学英语,没有心理负担的人总是在想学的时候就毫无顾虑地开始学了,而给自己设限的人就会胡思乱想一番:

“我真的能学会吗?”

“都是社会人了再去学语言,会不会遭到别人的非议啊?”

“还是算了,都快奔三的人了,再花时间学英语,也没用处的。”

心理负担重的人,在这件事没开始之前,意志力已经被击垮了。尤其是在认识到自己正处于刻板印象的囚牢之中,想要努力挣扎摆脱的人,那会令自己陷入更痛苦的情绪当中。

如《刻板印象》中所说:

当我们的大脑正忙于应付刻板印象风险时,是很难腾出足够的精力去处理手边别的事物的。

那么,有什么高效靠谱的方式帮助我们摆脱刻板印象,撕掉负面标签呢?

三、摘掉标签,发现潜力的无穷限

电影《绿皮书》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只靠天赋是不够的,改变大众的想法还需要勇气。

就连《刻板印象》中克服过种族歧视的作者克劳德也说:

我很难想象自己有一天摘下面具,跟白人学生一样率性而为的话,将会招来多少鄙视的目光。毕竟外界对我们黑人群体本来就抱有各种偏见,而我的形象也和学术领域的卓越典范格格不入。

有些时候,旁人也许并没有做什么,甚至很友善,恰恰是我们给了自己过分的压力,以至于让改变变得很难。

回归上述“身份条件的作用”,想要彻底撕掉标签,就要让身份风险不那么重要。

克劳德做了一个十分温馨的测试,也因此得出了摆脱刻板印象的重要方法。

克劳德明白一所大学里黑人的比例少之又少,可以想象出当一名刚上大一的黑人新生来报道,看到的是寥寥无几的黑人学生和零星几个黑人老师,还有专门为少数族裔学生开设的课程,和那复杂的交际圈,会陷入怎样的心境。

实验是这样的,克劳德拟好一份对高年级学生社交体验的虚假报告,递给了一组黑人大一学生,这份报告给予了黑人学生无穷的力量和信心,报告显示,原来像白人在大一时候,也会感到孤僻和自我怀疑,和他是一样的,但是随着在校时间的增长,就慢慢融入了这所学校,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学习也更积极努力。

结果显示,收到这份调查报告的黑人学生在学期末的考评成绩,比对照组平均高出了三分之一。另外,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他们不再抗拒和别人交流,不再独来独往,而是更加乐观向上。

由此看来,撕掉标签、打破刻板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归属感。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评判,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固有想法。

喜欢英语,就去靠近一切英文相关的东西,去看电影、追美剧,参加英语的圈子,让自己融进去;喜欢舞蹈,就每天压压腿,一时弯不下去,总有一天能用腿做个“墙咚”;想要学好理科,就主动去找理科好的同学请教,转不过来的弯,就再多想想,多思考。

记得在一个学霸博主的视频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学霸和你之间的最大差距,就是我放学走在路上都在思考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而你在想着游戏里又出了几个新皮肤。”

如果还是觉得难,那么请看看冰上贵公子羽生结弦,这个最近在网络上爆火,因颜值收获了一众女友粉的他,背后的心路历程。

羽生结弦在一次比赛结束后对大家说:

我也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但是因为有大家这么多热爱,滑冰真的太好了,能活着真多太好了。

我想,羽生结弦在滑冰中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更是找到了一种归属感,沉浸其中是一种享受,是勤奋努力后的回报。

他患有先天性哮喘,这是老天给他的标签,他却靠着顽强的斗志压制了这个病魔,两次获得冬奥会金牌,成为了66年来第一位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花样滑冰选手。

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实力上完全可能再夺金的羽生结弦,却选择了超高难度的4A动作。

正如央视给出的评价:“守一座守不住的城,打一场打不赢的仗,把自己所有的荣耀,所有的辉煌放在历史的车轮之下,天意终究难参,假若登顶成憾,与君共添青史几传,成败也当笑看。”

永远不给自己设限,贯穿了他的整个运动生涯,突破自己是比拿到奖牌更珍贵的东西。

我们也应当像羽生结弦那样,勇敢撕掉自己的标签,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己,自信地做一个闪闪发光的人,做一个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写在最后:

仔细检查一下我们自己是否在不经意中设下了负面标签,这些标签就像一串串脚链,把我们牢牢铐在了原地,请大胆一点,挣脱它们,等待我们的会是一片全新的世界,那里有新的机遇,新的方向,是世界的美好所在。

得空的时候,希望你也可以翻阅一下这本《刻板印象》,从研究刻板印象的开始到有所成果,一切心路历程和大量的实验研究,作者克劳德都写得非常详细,全方位帮助我们摆脱桎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