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某招聘平台针对年轻一代做了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年轻人最想从事的职业已经变成了视频博主。
其中在00后调查群体中,视频博主和电商主播的意向职业占比达到了32.8%。
无独有偶,在美国类似调查中,美国青少年群体对网红职业的向往,也超过了其他职业。
当下网红职业如此热门,
但网红职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真实、阳光”,这一行“水很深”……
近期被曝出的“佛媛”就是其中典型,身在佛堂的她们一边焚香打坐,一边展示着身体曼妙的曲线,佛系的表象之下,本质上还是在卖色和炫富。
很快“佛媛”就被官媒点名批评,多个平台随后也跟进整治。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佛媛”这类网红套路其实也是层出不穷。
今年,美国记者美国尼克·比尔,针对网红做了一个“社会实验”,
实验的内容是比尔的摄制组发出一个选秀征集令,向潜在的参与者提出一个问题:“你想成名吗?”
报名者络绎不绝,最后,制作团队从数千名想成名的候选者中选出了三个人。
他们的目标,是让这三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成为“顶级网红”。
比尔顿最终选出的三个人都是来自洛杉矶的“小透明”,
首先是多米妮。
她是洛杉矶众多“兼职演员和模特”女孩子中的一位,事业发展并不顺利,要么出演小成本学生作业,要么就是在电影里跑龙套,演个在箱子里的机器人之类的。
自然,这样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生活的。所以多米妮需要在空闲时间去服装店兼职。
被选上后,比尔顿团队曾问她更喜欢什么风格,多米妮表示:“都行。”
所以,从一开始,她就是这场实验最适合的实验对象。因为她可以被任意打造,不会过多在意其他的东西——
只要能成为网红。
第二位来自亚利桑那州的黑人时装设计师克里斯可不是这样,他是自带标签来的——
嘻哈潮男,想创造自己的服装品牌,平时是个健身达人。
他想成为网红,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就适合当网红,他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才华和生活态度去感染粉丝、改变粉丝、最终引领粉丝。
克里斯是所有人中最自信的一个:“我甚至不觉得是我想出名,而是我配得上出名。”
想法很好,但……成为网红的这条路上绝大部分需要的可能并不是理想主义或是人格,需要的只是人设。
就拿国内某网红来说吧,她的那些“耶斯莫拉”、“猕猴桃”等用语和直播里的行为,里面真的有什么理想主义吗?
所以,对于摄制组来说,克里斯绝对是个难以控制的刺头。
第三位,威利,一个平平无奇的房地产助理。
他正在努力融入洛杉矶「注重身材、竞争激烈」的同性社群。
平日里一个自用的手机和一个工作手机来回切换,忙得晕头转向,一会儿跟老板客户沟通,一会儿去给老板的车加油……
总之,就是一个卑微的打工人罢了。
相比于多米妮和克里斯,威利可能更符合一个“普通人”的定义,苦哈哈地打工,敏感犹豫,容易被人影响。
虽然他表面服从团队决策,但私下里会反复质疑这样做对不对,有很重的思想包袱。
成为网红对威利来说,难度也很大,毕竟一般网红都需要有“社交牛逼症”,而不是“社交恐惧症”。
人选敲定后,就开始正式按照网红产业链进行打造了。
这条黑色产业链总共有三步,有一个共同点,都得砸钱。
第一步,团队着手包装,确立人设,改造形象。
多米妮外形优越,很适合打造一个我们常见的精致博主,有钱有闲的女性形象。
克里斯没有人设,他自带健身、潮流、穿搭等标签。
威利则是应酬不断、酒店为家、满世界跑的商业精英形象,摄制组给他安排的酒店还真没少订。
第二步,内容生产。
网红需要有规律地更新动态,以经营人设吸引粉丝。
为了把多米妮和威利打造成有钱人,团队聘请了专业摄影师,并以一天600美金的价格租下了带游泳池的大别墅。
是不是有之前的“沪上名媛”的味道了?
之后自然是要拍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只是天赐美貌实则扭断老腰”的照片,然后po到社交平台上,最后还不忘带上五星级酒店的定位。
接着,把黄油切成小块,撒上巧克力粉,这样什么高级料理就有了。
再开一瓶82年的苹果汁伪装成香槟,凹出造型。
咔嚓,奢华的生活由伪装开始。
自然,用马桶圈装成飞机头等舱、浸泡在玫瑰花瓣中的水疗盆则是一个铺着玫瑰花瓣的小号儿童充气泳池等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总之都是虚假的,要么怎么说是“黑色产业链”。
而克里斯的场地就相对好弄一点,租个仓库当私人健身房,买买各种健身器械,再配一个摄影师咔嚓咔嚓。
完美。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买粉丝和水军。
三位参与者原本的粉丝数量都不多,就是几百一千这样,想靠自己精心拍照片来实现走红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啊朋友们,如果你们在公共平台上看见在首页出现的视频啦之类的,实际上有不小可能是花钱买了推广的。
那些看上去像是偶遇的瞬间,不过是人家刻意为之。
于是,比尔顿开始买粉丝了。
国内买粉丝很常见,所以我们并不惊讶。
但最令皮哥惊讶的是,比尔顿买的这个粉丝,居然不是僵尸粉,而是黑客通过盗取的真实用户资料,做成的「傀儡程序」。
他们都是真人头像,有简介,还会主动评论、互动。
这个,也太高级了吧。
价格也挺贵,119块60分美金能买到7500个粉丝,不包括点赞评论,这得另外买。
不过,还是值。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一些明星网红的那些评论,是不是也……
总之,三个月之后,一切逐步走入正轨,网红孵化项目就要初见成效了。
这个成效主要在多米妮那里,她可塑性强、听话、长相身材都不错,而且当下的消费主要是由女性主导的。
这条黑色产业链也终于收到了“回报”——
多米妮开始收到各类品牌的主动私信邀约,她开始收到大量品牌方寄来的样品和礼物,开始被邀请去做活动,成功打入了网红圈,进账也越来越多。
这,网红真的太好养成了,赚得真的也太多了。
不过,成为“小网红”之后的多米妮发现,网红其实并不像想象里那么好当。
也应了那句中国老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他们为了维持热度涨粉,就需要拍摄有竞争力的照片,撰写夺人眼球的文案,以及时刻关注数据等。。
众所周知,当网红必须要脸皮厚,因为各种辱骂和人身攻击都是常事。
多米妮无所谓,但威利受不了。
三个月来,他收到了许多私信,里面不乏陌生人的*扰和各种恶评。
威利本来就很敏感,一个来自家乡的普通朋友的质问也会让他坐立难安,自我怀疑。
所以,他开始把自己的账号转为私人可见。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才调整好心态,重新开放,并发了一条动态。
发了动态之后,威利就一直坐在那里不停刷新网页,看看有多少评论和点赞。
这种数据焦虑,是不是很像发了朋友圈之后的我们?
克里斯的烦恼则比较独特——
假粉太多了,假照太令人作呕了。
他无法忍受假粉那些虚伪的评论,也无法忍受在租来的假头等舱里拍照。
在克里斯看来,这一切都太可笑了。
所以,他拼命与摄制组作对,用尽全力开始删除假粉和僵尸回复。
克里斯不能接受这种虚伪的不正当的成名方式。
他把自己比作「石雕」,没办法二次塑形。而将多米妮形容成「黏土」,可以让团队随意拿捏。
在我们看来,克里斯是更有人格魅力的那个,他有故事,充满正能量,真实,勇敢。
但在现实生活中,则是多米妮的粉丝数量拼命增长,而克里斯则依旧在素人和小网红之间摇晃。
多米妮不仅接到了大牌的推广,钱越赚越多,试镜也越来越顺利。
所以,纪录片最后成功孵化出了一名网红——
多米妮。
如今,她已经有30多万粉丝,每天更新各种光鲜亮丽的「日常」。
但这些网红们,真的有什么真才实学吗?
这些“有影响力”的人们,不是因为拥有某种技能或才华而被仰慕,只是“广告载体”,仅此而已。
但就是这样的广告载体,却能够成为现在小朋友和年轻人们追捧的对象,可见这个网络时代的悲哀。
不仅是多米妮这样的小网红,纪录片特别提到了某些有影响力的明星,他们都是通过买粉来加速爬上社交媒体金字塔顶端的。
而对于平台来说,他们对这种行为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虽然是假粉丝,但数据流量是真的,赚到的钱也是真的。
比尔将整个实验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制作成了纪录片《虚名》
纪录片的结尾,一路加速的多米妮开始质疑“网红”的含义。
美国疫情爆发,很多地方都被封锁,但那些网红们依旧在发布旅行的照片。
此时,多米妮开始发觉这一切的虚假和刻意。
她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真正为人们带去什么,快乐也好,鼓励也好,而不是一味地传播焦虑。
与此同时,纪录片在此刻将画面切入到一个充满不安意味的蒙太奇:身穿设计师服装的儿童网红们在社媒平台上摆姿势。
客观来说,《虚名》作为一部纪录片实际上并不算出众,顶多算是一次小规模的社会调查。本片并没有深入地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仅仅止步于描述现象。
而我们观众要做的,就是在看完之后完成自己的思考。是在网络上随波逐流,还是坚定自己的内心?
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