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围有很多人“阳了”,即便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居家隔离,或者戴好口罩,但感染者还是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被传染了。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空气中不时漂浮着感染者呼出的,看不见的病毒呢?
跑者在室外跑步还安全吗?
今天我们来详解这个问题。
新冠病毒如何传播的?
1、接触传播
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比如中间动物宿主,然后用脏手触碰嘴巴、眼睛,从而让病毒进入人体体液,为什么人员聚集性传播导致感染的几率很大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典型例子☟
病毒携带者抹了一把鼻涕,然后迅速又摸了乘坐的公交车扶手,而你短时间内也紧跟着摸了病毒携带者摸的扶手,这是你恰好眼睛痒,又用手揉眼睛,这时你被感染的风险就比较大了。
所以针对接触传播,勤洗手是最主要的措施。
通过洗手,可以有效冲洗或者消灭病毒,同时也不要习惯于用手去摸嘴巴、眼睛、鼻子等部位。
2、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主要利用了人的流动性,也就是说人员只要经过飞沫流动经过的空间,就有可能被传染。
而针对飞沫传播,口罩是最主要、最有效的防护措施。病毒并不会在空气中单独存在,单独存在的病毒比较容易死亡,飞沫是病毒最主要载体,而口罩具有明确的阻挡飞沫传染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阳性感染者比普通大众更应该戴口罩,因为他们是潜在的病毒传播者,他们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断经咳嗽传播的飞沫,减少病毒经飞沫的传播。
据研究资料表明,当我们打喷嚏或咳嗽时,产生的飞沫像一团云迅速扩散,能够把细菌或病毒带到2米左右的距离。
3、气溶胶传播
根据目前正在执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即将更新为第十版)介绍,新冠病毒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
打喷嚏是一个剧烈的雾化过程。喷嚏的气流速度很猛,可达50米/秒,堪比15级台风,这张图是高速摄像打喷嚏后的飞沫的轨迹。
喷嚏的高速摄影图像
绿色代表我们通常所说的飞沫,其惯性强,射程远至两米,但随后很快沉降至地面。红色部分是几微米的小飞沫,其本身由于含水分少,在空气摩擦作用下,水分蒸发,成为微米级的颗粒,也叫飞沫核。
飞沫核由于很轻质量很小,所以能够悬浮于空气中,并随着空气四处飘散,就属于气溶胶的范畴,飞沫核也即气溶胶。
气溶胶里的病毒在没有灭活前,是不是就意味着其可以扩散至更远距离,感染更多无辜的人呢?
气溶胶的传播性强于接触传染和飞沫传染,这点是存在的,如果不近距离接触病患,事实上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风险就很小,但由于气溶胶的存在,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就有所提高,比如说接触传播的距离是零,飞沫传播的距离是2米左右,那么气溶胶传播的距离可能更大一些。
但不要忽视一点,气溶胶传播越远,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就越小。脱离空间距离而讲气溶胶任意传播病毒是不科学的,我们不能陷入钻牛角尖的争论中。
所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中介绍新冠病毒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而在开放环境下因气溶胶发生感染的风险是微乎其微的。
病毒是否像幽灵一般
无处不在?
NO!
虽然前文讲了飞沫传播的可能性确实是明确存在的,民众不能臆想病毒就像PM2.5那样随时漂浮在空中,无处不在,稍不留神就会进入人体。
因为飞沫并不会一直永久存在,自然环境所具有的空间降解作用和自然选择作用会有效化解飞沫。
病毒的主要使命是复制,就是在宿主细胞中将自己的遗传物质复制,然后再传播出去。
离开宿主细胞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传播到下一个宿主,所以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并且时间越短,传播效率越高,含有病毒的气溶胶的确可以在空气中存活一段时间,因为病毒外面的蛋白质包膜能够保证它的遗传物质RNA在空气中存在一定的时间。
但如果一直漂浮在空气中,一般也会因为干燥缺水/紫外线照射/氧化等原因,导致遗传物质遭到破坏。
没有证据表明:此次冠状病毒可以在干燥环境中存活很久。
换句话说,病毒不会脱离载体(所谓载体包括血液、体液、唾液等等)独立飘散,也就说大众臆想空气中到处是病毒,无处可逃的场景是不可能出现。
飞沫经口腔喷出,达到的距离毕竟是有限的,飞沫中水分挥发后,病毒基本就难以长时间生存,病毒也就随时降解死亡。
所以,一般空气流通场所,病毒密度是很低或者不存在的。此外,潜在的病毒携带者周围也是可能的病毒密度较高的地方,因为他们可能随时打喷嚏或者说话,飞沫就会传播。
少去人多的地方,其本质原因就是人越多,潜在的病毒携带者也就越多。
请记住,空气中并没有单独的病毒存在!
此外,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置于56度温度30分钟即可使丧失感染性,冠状病毒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室外空旷场所跑步是安全的
根据以上分析,即便在目前情况下,室外空旷场所跑步被感染者气溶胶或者飞沫感染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运动除了给身体带来全方位的益处,运动还可以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特别是在疫情导致民众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的情况下,运动具有很好的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
而不良的情绪本身就会导致人体抵抗力的降低,所以运动对于平衡免疫系统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都知道人体对于病毒是具有一定抵抗力的,而这种抵抗力在疫情流行期间,可能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运动是可以显著改善人体抵抗力的,所以疫情流行的时候,更要重视体育锻炼。
当然,一定要钻牛角尖,说我在跑步时,旁边经过一个人,这个人是阳新感染者或者无症状感染者,他的呼出气正好被我接住,是否会发生感染?
早在2020年,科技公司Ansys就发布了一条视频来提醒如果外出跑步的人们注意,即使与新冠病毒携带者相距2米,你也有可能被传染。
视频显示并排运动的风险要比纵向跟随风险低,因为这取决于感染病毒的飞沫飘散的方向。
在并排情况下,当一个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大多数飞沫会飞到跑步者后面而不是他的旁边。那些飞沫将悬浮在空中。
如果您在他身后超过两米远,正好跑过来,您将直接撞向飞沫,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它们扩散掉。
同样上面的情况,如果你没有在他正后方跑,而是斜后方,并且保持社交距离,相对安全。
所以,选择空旷场所,与他人保持2-3米安全距离跑步,即便你经过的路人是病毒携带者且处于排毒阶段,你被气溶胶或者飞沫传染的风险也是很低的。
再次强调跑步不必戴口罩
三年过去,这一点应该成为共识:那就是跑步不戴口罩。
首先戴口罩运动阻碍呼吸,增加了心肺负担,其次,运动时通气量明显增加,水蒸气作用会导致口罩很快被打湿,湿润的口罩防护作用大大降低。
对比不戴口罩、戴普通口罩和N95口罩跑步对于心肺系统的影响
图1代表实际通气量,所谓通气量就是指每分钟实际进或者出肺的气体总量。
随着速度加快,通气量明显增加,但带着口罩跑步相比不戴口罩跑步,会导致通气量明显减少,也即气体摄入量减少,这跟口罩导致通气阻力明显增加有关,并且佩戴N95口罩相比普通口罩,通气量进一步减少。
700和600配速时,戴口罩跑步通气量减少了15%左右,而500配速时,通气量下降了将近20%,也即速度越快,越需要通气量增加时,通气量反而下降更明显。
图1 三种配速下戴口罩通气量对比(升/分)
摄氧量代表吸入空气后,身体经过心肺血液循环,能够实际利用的氧气量,从实际摄氧量来看,同样也是随着速度加快,摄氧量增加,但戴口罩跑步相比不戴口罩,摄氧量明显下降,且N95口罩摄氧量下降最明显。
换句话说,戴口罩特别是N95口罩跑步,导致身体无法吸入足够空气,氧供应不足,氧供不足,自然氧利用也就没有了来源,加剧了身体缺氧。
戴N95以500配速跑步时的摄氧量只达到不戴口罩700配速跑步的水平,而500时实际摄氧量按理来说要明显大于700。
图2 三种配速下戴口罩跑步摄氧量对比(ml/kg/min)
从图3可见,随着速度加快,心率上升,同时戴口罩跑步相比不带口罩,心率明显上升。
这一点从逻辑上解释也很清晰,带着口罩跑步,摄氧量不足,血液流经肺部氧合不足,但肌肉运动又需要氧气供应增加,这时心脏只能通过加快跳动,来弥补血液中氧气含量不足的局面,也即戴着口罩人为制造了缺氧环境。
但心率上升,又会明显增加心肺工作负担,同时心脏拼命跳动本身也需要血液供氧,但血液供氧又没那么充分,心脏也处于相对缺氧工作状态,从而加剧心脏疲劳。
图3 三种配速下戴口罩跑步心率对比(次/分)
总结
目前处于疫情相对流行期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跑团约跑,在目前这个阶段不是很合适,因为跑团成员不仅人员聚集,在跑步过程中往往也聚集在一起,气溶胶传播风险比个人跑步大,此时可能会增加一些不利的风险。
所以建议跑团目前可暂停例跑,改为跑者个人自行跑步。
冠状病毒并不会像PM2.5那样无处不在地漂浮在空中,你稍不留神就会吸入,空旷场所跑步时安全的。
再次强调:
跑步不必戴口罩,戴口罩不跑步!
锻炼时应采取的重要预防措施是,与他人至少保持一米的身体距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