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进入“沟通插件”中最枯燥的部分了......
首先,这几个插件是没办法用一篇文章讲清楚的,我只是作个简介,起个占位符的作用;
其次,这几个插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能“挖掘”谈话的目的,解决“需求”问题,这个另外再专门细说。
当然,共同的是这几个插件都是用在沟通跳转。只是稍复杂一些,很难在一次对话中完成,通常是在多次会话中完成整个闭环,这也意味着,它们更适合处理复杂的商业场景。
今天讲的MEN模型来自于崔建中老师的《价值型销售》一书。前面讲过对于沟通的研究,有几个领域像销售、心理学、育儿都是自带大量复杂场景,对于沟通方法有天生严格要求的,我们当然要从中借鉴学习。
崔建中老师自己曾经说:本来《价值型销售》一书中,他自己认为最重要、最喜欢的是提出了“参照系”的概念,结果没想到MEN模型更为读者所喜欢,也是“无心插柳”之举了。
什么是MEN模型崔建中老师提出的MEN模型是对客户期望(Expectations)、业务需求(Need)和个人动机(Motivation)的统称。我们把它移植到沟通会谈的场景中,MEN模型有以下用处:
1,三维空间的沟通。如果“就事论事”,而不是听话听音去沟通,沟通效果一般不好。而客户期望(Expectations)、业务需求(Need)和个人动机(Motivation)形成了一个三维的会谈空间。每多进入一层空间,沟通效果都会有一次质的提升。
2,以终为始。MEN模型中的期望是沟通对象认知的起点,但也是终点。了解期望、通过MEN模型重塑期望,然后重塑期望后的链接你的沟通建议,构成了一个谈话路线。引导期望就是按照以终为始的原则,聚焦于沟通对象的认知。有了期望,就有了靶子。
3,共同开发。谈话一方以动机为基础,帮对方塑造期望。包括共同确立目标、共同寻找障碍、共同找到措施。共同就意味着双方的参与,而不是强制建议或者单方意愿。
4,面向人展开。即使是商业场合,也不能忽略沟通是面对“人”展开的,而不是面对事情展开的,MEN模型的三要素都是和对方的认知有关,是个体的个性化行为。
可以看得出来,MEN模型有些类似于非暴力沟通4要素,但它更加注重“表象”上的因素,没有去探究“感受”、“需要”这些特别深的内容,而只是很“功利”地将冰山上的元素进行了切分如下:
同时这几个要素之间(即使在概念上有小小的包含关系)也可以随意跳转。
这造成MEN模型使用起来非常的灵活(也比较难掌握),但就像是前面的“上堆下切”、“逻辑层次”一样,你只要能在不同的维度成功跳转,给谈话对方带来的“弯道飚车”的推背感还是比较强烈的!
案例:日常工作对话我们举例的场景如下,如果领导对你说:“我们项目进度太慢了,这样没办法比旁边的小组快,你们做事太不用心了!”
你看到领导这么不懂事,你也回以咆哮三连:
你怎么知道太慢了?!
干吗要比旁边的小组快?!
怎么动不动就说我不用心?!
那结果恐怕就是这样了:
但如果使用MEN模型呢?我们先来识别其中的MEN三要素:
✅我们项目进度太慢了(需求中的障碍:进度慢)
✅这样没办法比旁边的小组快(动机中的企图心:想得第一,或者更上级的表扬)
✅你做事太不用心了!(期望中的要求:要求你再用心一些)
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按你的喜好进行跳转,把谈话层层推进了,我这里只举例子,不再进行详细解释了,如果感兴趣,可以琢磨一下再看原书中相应部分。
1,从动机切入,开始跳转
2,从“期望”切入,开始跳转
3,从“需求”切入,开始跳转
延伸阅读:《价值型销售》 崔建中老师
(全文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