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一

深度解读《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一

首页休闲益智狂热分子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8-17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为何如此强大

这本书讲的是,在以乌合之众主导的群众运动中,狂热的群众心理是怎样的?

与其说这本书在讲群众运动,不如说这本书探讨的是人性。

这本书探讨的是失意者们,面对自己的一无所有,是如何像诈尸般的投身于群众运动,以及在积极的群众运动中,表现出的疯狂的人格特质,以此来逃避自己的失败和无能,他们在群众运动的领导者的刻意误导下,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之路的。

先来说个小故事。

在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德国都笼罩在看不到前景的迷雾里,整个社会都陷入停滞状态,失业的人们突然发现生活一片虚空,让他们十分绝望。

希特勒运气不错,碰到了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趁势而为,向民众许下了“跟着我有肉吃”的承诺,在千万的失业者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有肉吃还不快跟上,你是不是傻呀”,于是开始了追随这个向他们贩卖希望的人,并成了死忠粉团队。

所有的群众运动,吸引到的全都是有着同一心理需求的人。

批评家们大概要跳出来了,指责这种行为是在麻痹大众,剥夺他们享受“现在”的权力,可是对于失意者来说,他们的“现在”已经支离破碎,除了对未来的希翼,再没有真正的安慰了。

本书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在狂热的乌合之众的心理状态下,群众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作为社会上的失意者,他们的生活是失败的、无可救药的、无能且绝望,渴望逃离或重生。

想要将生命托付给让他们感觉很好的某项“神圣伟业”,或者加入到不需要个人意志的集体生活中去,因为这样会让“自我”得以解脱,从而不必再背负着专属“个人”的无能、恐惧、责任等标签。

在群众运动的领导者刻意培养之下,失意者们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之路。

与其说这本书在讲群众运动,还不如说这本书探讨的是人性。

如同作者所说“当我们在一个群众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就得到了一种新自由——一种无愧无疚的去恨、去恫吓、去撒谎、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

作者埃里克·霍弗的一生是个传奇。7岁时双眼莫名瞎掉,15岁时又莫名其妙的复明。一生未受过正规教育,完全靠自学成才,甚至成了加州伯克利大学的高级研究员。28岁那一年,自*未遂,原因就是毒药味道太难喝了,被他吐了出来。随后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后来终生从事码头搬运工作,利用工余时间写作,被誉为码头工人哲学家。

接下来,我将为你详细讲述。

用三个重点来解读这本书。

第一个重点,群众运动的吸引力为何如此强大?

第二个重点,在一个群众运动中,促进团结行动与自我牺牲的阴谋诡计有哪些?

第三个重点,群众运动是如何被操控的?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重点:群众运动的吸引力是什么?

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在他的诗歌《自由与爱情》里有这么一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见自由是多么珍贵的东西。

正常人对自由都是趋之若鹜的,唯有对生活极其绝望的人,才会觉得自由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枷锁,在这把“自由枷锁”的衬托下,更显示出他们的失意和落魄,于是对改变的渴望,也就变得极其强烈。

在德国和意大利,纳粹和法西斯革命的主要支持者就是破了产的中产阶级。

时至今日,英国潜在的革命者不是工人,而是被剥夺了特权的公务员和工商从业者。

这个阶级对过去养尊处优的生活记忆犹新,接受不了这种落差,心理上忍受不了拮据的经济生活和大权旁落后的自由。

在这种“自我厌弃”的心理驱动下,他们会迅速找到自己的同类,并投身到某种团体或组织中。

在这种紧密无间的群体中是安全的、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轻松的。

通过这种固定化的生活模式,无力掌控生存环境的不安全感,也消失无踪了,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瞧瞧,我依然是生活的主人哈”。

圈地运动时期,所有的地主们,赶走了他们的佃户,把田地全都改成了牧场,所有的农民全都变成了乞丐,食不果腹、居无定所,贫民充斥着整个城市。

这些惨遭剥夺的群众,只能来到克伦威尔的兵营充当新军。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和伤害,所以就更愿意为重新洗牌的人卖命。

他们渴望改变,而能最快实现巨大而有效的唯有群众运动。

所以对于像宗教运动、民族主义运动、革命运动之类的,他们是最富有激情的,因为各种运动都是能够追求改变的工具,幅度够大,速度也够快。

他们被一种远大的希望所鼓舞,对“现在”毫无留恋,毅然前行,他们希望把“现在”毁掉,去创造一个新世界。

布尔什维克革命初期,著名的激进派党人齐聚莫斯科,无利不起早嘛,目的就是要把所有的赤贫者全部争取过来,以此来壮大他们的队伍。正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迅速成交。

投身于群众运动的人,都是一些在生命中遭遇到失败的人。至于所投身的事业是哪一种,并不重要,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让他们忘记自己就行。

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人,不管是热情的知识分子、渴望获得土地的农民、追求更多利润的投机家、头脑精明的工商业者、辛苦忙碌的工人还是达官贵人,只要他们心中有对未来的向往,就一定会不停前进,对现在毫不留恋,在有需要时,甚至会把现在毁掉,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所以,所有的群众运动,都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是有可能改变命运的一种工具,因此很多人会热情的投入到他们所憧憬的革命运动中去,希望能够迅速改变他们不满意的现状,给他们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是什么运动不重要,重要的是投入进去所带来的参与感,及革命运动之后所带来的结果。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为何如此的强大?

是因为它可以成为个人希望的替代品。

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加入群众运动的人,无论对人生还是对自己,都是没有任何要求的。

这些失意的人们觉得自己不配有个人前途,更没有能力拥有自己的信仰。

于是他们深切的渴望着自己所从事的某项群体运动是神圣的,并能够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从而获得一些本身不具备的元素,比如说自豪感、价值感以及信心和希望。

一个刚刚兴起的群众运动,它会宣扬短期的希望,其目的不言自明,就是引诱追随者们,并撩拨起他们的情绪,最好就是眼跟前儿的一个希望。

比如基督宗教初兴起时,宣传语是,世界末日就要来了,大家赶紧跟我去天国吧,我保证让你们吃香的喝辣的,穿绫罗睡绸缎,日子不要太滋润哦。

用未来代替现在,是因为现在已经破败不堪、支离破碎、痛苦的想让人摆脱的一个樊笼,而一个不可知的未来,至少是有一点想象空间的,哪怕是和现状有些许的不同,也是足以让人安慰的。

一个群众运动最初吸引到的,往往就是这样一群“否定现在,厌弃自我”的人,他们希望在这种紧密无间的集体中能够得以重生,并赋予他们所依附的这个群体以某种神圣的光芒,他们所从事的任何一种群众运动,都是“神圣的事业”。

看,通过自我定义来获得自豪感和价值感及存在感。真是“神”操作!

最著名的“神圣事业”要数法国大革命了。

它既是一场宗教运动,也是一场民族主义运动,甚至连立法议会都下令,必须要在各地都建立圣坛,还要在上面刻上“所有公民注意了,你们生是祖国的人,死了也是祖国的鬼,活着的每一天,都要为祖国而战”。

这个运动来的真是太是时候了,所有不得志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参与到这场大变革之中,成为一位位为自由殉道的骄傲且自豪的烈士。让别人心甘情愿的为你卖命,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论惨烈,我最服这个。

法国历史学家勒南说过:“狂热者对自由的恐惧尤甚于迫害。”

自由映衬下的无能和不堪,才是最让人难以容忍的。

不论是对改变的渴望还是对替代品的渴望,都是对自由状态下的无能和不堪的逃离和否认。

面对自己的无所作为和无力改变,只有把自己交托出去,融入到某一群体之中,让群体的声音代替自己的心声,和群体共同行动,才是最安全的,也是不必负任何责任的。

未完待续……

我是妖娆一只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眼中的狂热分子是啥样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