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玩具岛》影评

微电影《玩具岛》影评

首页休闲益智开心跳跳狼更新时间:2024-07-04
这部影片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主要讲述了在二战中一位平凡母亲在找寻儿子过程中救下一个无辜犹太孩子性命的感人故事。

在深入开掘战争这个现实题材方面,影片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以母爱与兄弟情来反衬战争无情,人有情的艺术主题。

片名《玩具岛》不但极富象征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作品宣扬的主题——愿人间不再有地狱般的集中营,人人都能生活在色彩斑斓的玩具岛上。

那里没有残酷的*戮,对人性的践踏,而充满了和平与欢乐的气息。

编剧善于从生活题材中提炼出典型的情节和人物,表现当时典型战争环境中人与人之真实的冲突。

比如母亲与海因里希之间,海因里希与小伙伴之间,这些都能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同时通过巧妙的悬念设计和现实与回忆交叉的叙事手法,使故事的发展流畅而扣人心弦。

1. 独特的戏核设计

戏核是一个剧和一部电影最核心的东西,在《玩具岛》中,戏核无疑就是母亲寻找海因里希救下犹太伙伴。

这样的设计使影片情节跌宕起伏之余,在结尾处产生巨大反转,令人耳目一新。

整部影片采用追溯的手法,由母亲发现海因里希不见开始,一路向外找去,与此同时,编剧将海因里希与犹太小伙伴之间的关系,母亲与犹太夫妻的来往一一交待出来。

这样不但回顾了往事,也推动了情节继续向前发展,并且两者与戏剧动作结合起来,使整部影片高度集中,戏剧张力十足。

在这样穿插的情节展示中,观众了解到犹太夫妇即将被送往纳粹集中营,而海因里希则天真的以为朋友和家人是去往美妙的玩具岛。

他的不谙世事与德国军官的残忍,犹太人被蹂躏的惨状结合在一起,更反衬出表面故事——女主焦急寻找儿子的形势紧张,使观众的情感不由自主带入女主,与她一起经历百寻不着心急如焚的心路历程。

随着女主寻找的深入,从家中一直找到火车站,而此时火车即将启程,这种时间上的接近安排更加剧了戏剧气氛的紧张。

当女主发现儿子并不在火车上时,观众绷紧的神经终于有所放松;这时人的情绪已经达到饱和。

然而编剧却通过女主冒认犹太男孩的突转使影片更超出了观众最大的期待,使人在获得巨大观影快感的同时,领略了电影艺术的超凡魅力。

这个戏核不仅使影片超越了众多其他描写二战的作品,更有力折射了编剧对人文主义情怀的讴歌与赞颂。

2. 生动鲜明的人物塑造

与影片所展示的残酷战争背景相对照的是母子两人美好的形象,他们就像最纯洁的白雪照亮黑暗的二战天空。

编剧在展现友情和亲情方面饱蘸细腻之笔,使全片始终洋溢一股情深脉脉的氛围。

却又夹杂在血腥的残*暴力和邻里的冷漠虐待之中,仿佛地狱里开出的花朵,带着绝望而令人不安的美丽。

尤其是海因里希对犹太伙伴纯真无暇的友谊,为了能和朋友在一起,他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

一次次收拾好小小行李箱,天一亮就从被窝里爬起来,急匆匆追上朋友离去的汽车,却被纳粹军官无情地推倒在雪地里。

他失望委屈的表情中带着深深的困惑,在他天真无邪的世界里,和小伙伴一起学钢琴,一起玩耍就代表着人间最大的快乐。

而这份友谊是他最珍视最不能辜负的财富;所以他会背着母亲甚至欺骗她。

这样坚定的感情在脆弱的生命,悲惨的命运面前焕发出迷人的力量,仿佛冬夜里划亮的一根小小火柴令人感到最大的温暖和感动。

全片一个最动人的场景就是海因里希和小伙伴夜晚窗台的对话,他不解地责问伙伴不是说我们是亲兄弟吗?

为什么你一个人去旅行却不带上我?这几句简单的质疑折射出其纤尘不染地心灵世界。

他对友情的执着体现在一次次克服困难想和小伙伴在一起的努力上,也许正是这样强烈的愿望才使得最后发生了奇迹。

结尾镜头中两双苍老的手在钢琴上飞舞,隔着遥远的时空呼应最初两双稚嫩小手奏响的美妙音乐。

这就是编剧给出的关于友情的注解:我们是兄弟,我们要永远在一起,无论世界多么黑暗,战争多么残酷,有了你我的世界便不再寂寞。

3. 独特的视角切入

一直以来有关于批判二战中纳粹残暴罪行的影片数不胜数,比如著名的《辛德勒名单》将焦点放在纳粹集中营和犹太人悲惨凄绝的生活状况上。

而《钢琴师》则是以一个犹太艺术家不断陷入绝境中,最后死里逃生的故事来揭发纳粹令人发指的暴行。

在《玩具岛》中,编剧选取的视角是独一无二的,以一个德国妇女的角度去展开故事,在其寻找儿子的过程中,有限而迂回地展示纳粹可怕凶残的面目。

虽然不见触目惊心的血腥暴力场面,却将观众的情绪带入一种更加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中,恐怖的阴影比恐怖本身更可怕。

因为在缓慢加深的酝酿中,人的心灵不堪重荷,濒于崩溃的边缘。

这从最后火车上那如牲口般挤压在一起的犹太人身上可以体会出来,那一双双绝望的眼睛,早已放弃对生的任何渴望。

编剧以德国人眼中的德国兵构建故事,充满了独辟蹊径的新意。

对比他们对同胞的掐媚和犹太人的蹂躏,不遗余力揭发了其丑恶的姿态和凶残本性,引发观众强烈的嘲讽与憎恶之情。

4. 错综复杂的冲突

影片一气呵成极具观赏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类冲突的设置,且有明有暗,重点突出,使得情节精彩纷呈又互相烘托。

虽然犹太人与纳粹之间的冲突是全片的核心,没有它故事就无法成立,但编剧却将主要篇幅用来描写母子之间的矛盾。

海因里希不听妈妈的话,执意要和小伙伴去“玩具岛”,母子俩展开了一场追逐与反追逐的较量。

除了主线情节外,编剧又安排了几条副线,并且都与主线有一定的关联。

舒缓的音乐声中,两个孩子专注地练着钢琴,但这片幸福宁静的氛围被楼下德国人的咒骂轻易打碎了。

犹太人不但要遭受军队的镇压,也为德国平民所轻贱,连起码的人格尊严都没有。

这种微小的矛盾呼应了核心冲突,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犹太人处境之艰难,为即将被送往纳粹营做好铺垫。

而在海因里希和小伙伴之间,一个要走,一个要跟着走,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戏剧张力,并且因为母亲的反对,使得海因里希和妈妈发生矛盾。

这样一个矛盾推着另一个矛盾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使情节一直走高趋向紧张,终于到火车站认子达到最高潮。

编剧将这些矛盾有条不紊地交织在一起,构成精彩纷呈的情节,极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吸引力。

5. 情节错落有致,有张有驰

影片开始母亲发现海因里希不见了,她急忙下楼,当看到犹太人一家也失去了踪影,且屋子里一片狼藉时,她下楼的速度更快了。

这样的开场有力渲染了紧张的戏剧气氛,引出悬念——海因里希去哪了?

这时编剧插入了两个孩子一起练琴的温馨画面,友好舒缓的场景一下子冲淡了刚才建立起来的紧张气氛,使观众稍稍舒了口气。

但很快又恢复了之前的节奏,母亲已经来到户外,并和邻居打听海因里希,这时她已经非常焦急了;在越走越高的情节中,编剧适时地揭开了刚才的悬念。

通过母子俩的对话我们知道了有关于玩具岛的谎言;而无论是海因里希和老师的互动,还是与小伙伴的交流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答案,海因里希一定要和小伙伴一同前往玩具岛。

母亲在心绪混乱下求助一个德国士兵,获悉了所有犹太人已被送往火车站的事实;当她终于赶到火车站时,再也克制不住地哭泣起来。

编剧将现实和回忆巧妙结合在一起,既回答了之前设下的悬念,又使更大的悬念——母亲能不能找回海因里希不断向前发展,紧紧揪住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又注重情节的内容搭配,一紧一慢,一松一驰,不断给予观众以心理缓冲的空间,避免了气氛过度紧张而造成人情绪上的不适感。

6. 对于人物内心的挖掘

编剧在塑造母亲这个人物时主要将笔墨专注于描写人物内心的冲突上,她与环境的对立,与儿子的冲突,以及自我内心的矛盾斗争。

比如周围德国人都歧视犹太邻居,动辄破口大骂,她却将儿子送去和犹太人学习钢琴,让儿子和犹太小伙伴形影不离。

自己也和犹太夫妻成为朋友,这使她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在火车站救下犹太小孩那一幕是编剧对人物内心挖掘最深的一场戏,由于之前的铺垫,我们可以清晰体会出母亲越来越焦急的心情已经到达崩溃边缘。

她满以为儿子就躲在这群挤的密不透风的犹太人中,甚至观众也这么认为,然而转过头来却是他的小伙伴。

母亲有一瞬间的愣神却没有如释重负,她复杂的神情叫人猜不透到底在想什么。

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的瞬间,她忽然伸出手叫着孩子海因里希,完全把人震蒙了。

这是一个我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举动,但却是这个平凡母亲发出的确凿无疑的信息——她要拯救一个无辜孩子的生命!

在这个场景中,大家的表情都是保留而克制的,犹太夫妇平静的双眼中是奔赴死亡的恐惧。

母亲和他们进行着无声的交流,然而即便是夫妻俩都没有预料到母亲会救下他们的孩子,而孩子的顺从又体现出他对母亲的信赖。

母亲镇定地接受军官的考验,不卑不亢地接受吻手礼,然后带着孩子离开。

这一场简短的较量不亚于任何刀光剑影,而我们分明能从人物平静的外表下感受到风雨雷电,波涛汹涌。

然而一切都是寂静的,这寂静中带着崇高的信念与勇气,闪耀着智慧与仁慈的绝美光芒。

为什么结尾处情节的突转会产生如此震撼的效果,主要在于这样的转变体现出人物思想发展的轨迹,而非纯技巧的运用。

编剧在之前做了许多必要的铺垫,比如开头时犹太女人和母亲说:只要他能一直这样快乐生活,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母亲安慰并肯定了她的想法,这为最后犹太夫妻将孩子交给母亲提供了可信的理由。

不但如此,海因里希不折不挠的行动也对母亲的思想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母亲不是突然做出救下孩子的决定,而在之前就被海因里希锲而不舍的行为所促动。

又在一路寻找过程受到了更大刺激,这些都成为她后来灵机一动救下孩子的种种诱因。

除此之外,编剧还设计了犹太钢琴老师和海因里希的一段对话,他将把他打的头破血流的德国兵比喻为犀牛。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也用相似的比拟手法和儿子讲述了德军的可怕,并且令孩子明白一家人即将去往很危险的地方,这也导致了最后孩子乖巧跟着母亲离去的理由。

这部影片以奇巧的情节,由小见大的叙事手法,从母爱与兄弟情的角度出发。

讲述了战争对人性各方面的深刻摧残,含蓄而意蕴深远地展示了战争中生灵涂炭,人民遭受的身体与心理的极度残害,强烈控诉了人性的残忍,虚伪,罪恶,弱肉强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