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绘画发展可划分为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图式期(5-7岁)几个阶段。处于象征期和图式期两个阶段中的幼儿,在绘画中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下幼儿绘画的涂鸦期,也就是宝宝绘画的最初级阶段的相关知识。
1.5左右的幼儿他们喜欢到处涂抹,于是用笔在纸上、书上、墙上等地方画点、画线的涂鸦行为就出现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从孩子拿起画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留下凌乱的线条起,到看上去“像个什么”,这一段漫长而充满乐趣的成长过程。涂鸦是孩子学习控制自己手部肌肉,学习合理使用力量的过程,亦是从无意识涂抹状态向有意识表达发展的过程。
1.不要过早地教孩子绘画技巧
涂鸦对孩子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其目的并非单一地为未来培养梵高、莫奈,因此,尽管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涂涂画画好了,没有必要一定要教给他正确的画法,或者非要他遵照父母的意愿来布局、着色、表达某些情节或者故事。如果一定要功利地看待某项活动,我们不仅不能如愿,相反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让活动本身变得了无情趣,甚至可能带给孩子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严重的还可能挫伤孩子的自信心,破坏孩子涂鸦的兴趣。
尤其对于还处于随意画线条阶段的孩子,家长实在没必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涂鸦过程,应该让孩子充分感受色彩带来的愉悦体验。鼓励孩子涂鸦,让他们任意下笔,画他们想画的,无论是画线条还是圆圈或是随便什么图形,都是在锻炼孩子把思维表现为形象事物的能力。家长应该知道,对于孩子来说:想象引导,比“像”更重要。
2对孩子的涂鸦给予积极回应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涂涂画画的时候,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热情地对孩子的作品给予回应,帮助他把涂鸦的积极性保持下来。尤其是对于初体验涂鸦的孩子,他们可能尚不能理解笔和纸的意义,叫“笔”的玩具触碰到叫“纸”的玩具就能产生一些东西——“我的动作能产生结果,每次的结果还不大一样”是吸引孩子产生涂鸦行为的动因。1岁左右的孩子对于涂鸦这件事的态度取决于家长的态度,虽然他还不知道涂鸦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但从妈妈肯定的笑容中,他明白这是一件妈妈支持的事情。“涂涂画画”和“妈妈会开心”将会在孩子大脑里形成链接,这种链接会鼓励孩子更积极地尝试涂鸦活动。
3鼓励孩子自由表达
涂鸦的落点不见得都要归于美术与绘画,要能挖掘孩子涂鸦过程中一些另外的收获。比如,看到孩子画了一个圆圈,妈妈可以这样描述:“哦,你看,太阳出来了,好温暖啊!”看到孩子画了一条弯弯扭扭的线,妈妈可以说:“哟,你看,小虫子也出来晒太阳了吧!”这能使孩子意识到,他的这些画都是有意义的,是家长能够理解、认可的,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我们可以更多地引导孩子自己来表达,使无意涂鸦过渡为有意绘画。涂鸦是孩子自然而自由的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不是用“教”的方法,而是用“听”来培养的。在成人眼里很难看出好在哪里的画,正是孩子真实的表现。成人要做的是在倾听孩子的涂鸦之后再给予赞许就可以啦!如此,涂鸦自然就成了开启孩子想象力之旅的游戏。
4提供涂鸦的环境和材料
既然涂鸦好处多多,父母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孩子涂鸦,但如果对涂鸦的地方没有约束,则会传递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手画画,直接导致孩子没有制约乱涂乱画的坏习惯,于是本可以促进孩子身心成长的一件好事,变成了一个乱涂乱画的坏习惯。
家长可以购置一些儿童的涂色卷和画笔,让孩子更好的进行涂画,可以买那种贴在墙上的涂色卷,让孩子更好的进行涂鸦,还可以避免墙壁弄脏,同时还可以进行装饰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如:看到红叶时,简单的赞美一句“这片红叶真漂亮,形状好像一个小巴掌!”。家长学会用孩子的眼光来欣赏,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顺势启发他去联想去思考,孩子会因为你的陪伴而变得更加乐于去发现。
5创设多种手工活动
除了用画笔涂鸦,家长还可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比如捏泥、撕纸、粘贴等活动,既激发孩子创造的兴趣,又能满足动手操作的乐趣。如蔬菜印画、团纸印花、撕贴雪花等,以多种形式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丰富活动的形式。
涂鸦也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最真实的流露,当他们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会通过画画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父母还可以通过涂鸦来与孩子沟通,以此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涂鸦也是孩子自我疗愈的一种方式。在孩子情绪激动或者经历某些创伤时,绘画是他缓解伤痛、释放心情的重要途径之一。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