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高不可及也非故弄玄虚,神经科学家教你如何欣赏抽象画

不是高不可及也非故弄玄虚,神经科学家教你如何欣赏抽象画

首页休闲益智路径画家更新时间:2024-05-11

欣赏艺术画作是一种愉悦的过程,西方美术素来以写实为基础,传递出真实与逻辑结构严谨的美学体验。在西方美术作品中,无论是宫廷画派还是巴洛克风格艺术,无论是新古典风格还是印象派画作,那种美感一般人凭感官就能享受这种愉悦,无所谓东西方文化差异,各国朋友都能欣赏得来。然而,20世纪自相机的出现及毕加索成名之后,抽象派画作犹如雨后春笋,在世界美术中迅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难看懂抽象派的绘画作品。抽象派的画作,内容高度抽象,概念化,没有规律性的形状、线条、色彩,观众无法通过感官去理解欣赏,绘画在抽象派诞生后,就走向了艺术与大众分化的道路,人们在理解上有着难以跨越的隔阂。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美]埃里克·坎德尔 著 喻柏雅 译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抽象画正因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个人性,即便是职业画家们也难以对抽象画做出标准的理解分析,普通的观众更是难以从过往的生活经验中找到与之相符的印象与记忆,所以便难以深入下去。有些人觉得抽象画高不可及自己看不懂,有些人则觉得抽象画故弄玄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如何理解抽象画?如何看懂抽象画?这是一个更为抽象的问题,曾获得纽约大学医学博士的埃里克·坎德尔教授,一直致力于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并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出版的《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力求从大脑与神经方面的研究为人们解开抽象画的谜题,通过科学原理的普及,让人们对抽象画的构成以及其中元素的展示,直达抽象画创作与欣赏的核心。

在开篇的译者序中,译者喻柏雅讲述了近年来美国心理学家对于人们对抽象画认知程度的研究调查。通常在一般人的眼中,抽象派画作令人疑惑,甚至觉得这些画与小孩子随便画出来的作品一样,没什么欣赏理论可言。然而在心理学实验中,心理学家向受试者展示30组配对好的画,每组画作中有一幅出自抽象派艺术家,另一幅则是儿童或者是灵长类动物画的画。在受试者的选择中,心理学家发现受试者总体上都能选出由艺术家画的画作,无论画作是否有创作者的标签还是故意贴反了标签,艺术家的画作总是能被受试者选出来。在改用孩子作为受试人,打乱画作顺序等操作后,大家选择艺术家画作的几率非常高。

以上实验打破了人们对于抽象画的误解和偏见,其实普通观众是有欣赏抽象派画作的审美水平的,人们可以在孩童画作与艺术家画作中分辨出美与丑,人们的审美能力要比我们自认为的高得多。这其中也隐含了,所有人之间虽然有着审美上的差异,但是我们也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神经和心理机制。书中则是详细为读者解释介绍这些神经和心理机制,通过在生物层面上的理解解读出艺术的奥妙。作者首先就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领域利用还原主义方法论取得的科学成果进行介绍,包括了自下而上的感觉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学习与记忆机制,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的基础。还原主义方法只是一种便于我们理解的脉络,当代不同艺术形式以及流派多种多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沟通理解。不过,就作者的专业出发,还原主义方法论似乎是艺术与科学之间最好的切入点。

在艺术史上,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们也多多少少利用还原主义方法论应用在艺术创作上,通过对具象的简化,艺术家们让我们得以从画作的基本元素中分别理解它们的基础成分,从形式、线条、色彩、光线和重返具象五个方面进行剖析创造。每一个被拆分出来的部分的再创造以及纯粹的表达,都是一幅复杂的图像无法给予人们的。我们从作品中重新体验元素之间的关系,原本违背逻辑的因素被新关系组合在一起,创造出超过超越我们生活体验的新艺术表达方式。

在艺术方面,写实派的绘画往往容易陷入具象化信息的重现中,失去了创作者表达的空间,也容易使观众沉浸在真实的细节中,忽略了创作者在其中埋藏的想法与理解。但是,抽象画因为是一种信息的再造,画家的想法深深地植入到画作的构成中,可以说这个画家的想法、观念、价值判断和他的人生观构成了他人对画作理解的路径。可以说画家也是画作的一部分,理解画家的想法要比画面形式重要得多。因此,人们在看抽象派画作时会感到吃力,因为我们必须要动脑分析,这远远要比一幅直观的写实画作困难得多,所以也更具有艺术创造性。

记者/肖浩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乔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