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
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瓯越水土,不止雁荡山,楠溪江等胜美景致。
更有无数美好的古村落,依然保留着古老的韵味。
一起来看看最美15处。
1 碗窑古村碗窑古村落位于苍南县桥墩镇,村子很小,仅仅只有数十户人家,地处于青山绿水的之间。
在明末清初时期,陶瓷业蓬勃发展,碗窑村这里因高岭土贮量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最为鼎盛时期窑工多达四五百工人。
依山坡而建的碗窑古村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当时浙南青花瓷主产地。该村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态,堪称人文景观一绝。
2 福德湾古村因采矾、炼矾而生、而盛的村落。宋末,矾山发现明矾矿,始有住人。村中有不少炼矾遗址,现存清末民初民居60座,均砖木石构造,建筑活泼、朴素自然,与地形结合紧密,村落格局保存完整。
因山势的高低不同,建在不同海拨高度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户人家,均可享受到充足的阳光,这就是福德湾村最为独特之处。
3 矴步头古村矴步头村就位于桥墩镇的北部山区。老街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南北走向,一头连接矴步,一头通向去往碗窑的道路。矴步头老街曾一度繁华,在清代后期至民国期间,这里是浙南山区茶叶与烟叶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于此,临街店铺林立,旅舍接踵。光阴流逝,时代变迁,往昔的繁华,已随着那潺潺的溪水远去,留下的只有那古朴、斑驳的民房。
走过老街,宛然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三条清水溪绕村庄而行,聚首村头,终日咕咕噜噜,窃窃私语。村口的石矴步,是村落的标志,也是溪流两岸交通的主要通道。矴步跨溪而筑,长50余米,宽1米有余,原有132级踏步,每级步齿用三块长方体石柱筑成一高一低的两组步齿,可供2-3人同时往来通行。
4 项东古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城东南18.7公里的江南平原上,一条河流环抱村落,青山蜿蜒,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素有“瀛桥西堡”之美誉。项东村至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仍然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典型特色。
“状元故里”——项东村。在南宋四年,项东村出了一位武状元项桂发,著有《皇华集》,其孙项伯文著有《云林集》。到明洪武十七年项恒中武举人。永乐二十一年项佑及其从兄弟项律同举乡试。此后,明宣德、成化、崇祯年间有贡生项亘、项英、项瑞登。村区原有古建筑瀛桥,建于南宋年间,相传为当地武状元项桂发所建,故称之为状元桥。
5 黄檀硐村历经700多年的风雨,这座建于宋代宝庆年间的古村落至今依然保存完好。黄檀硐村因其村古、林茂、水美、石奇、硐怪的独特景观慢慢走入人们的视野。连亘北雁荡山与中雁荡山,整座村庄镶嵌在400米海拔的一处山坳中,四周群山壁立,村庄与世隔绝。
一条东西走向的溪流贯穿古村中心,所有的建筑依溪而建,极具明清风格。山石墙、驳岸、小桥等均是就地取材,极少修饰,保持着山野最质朴的本色。一座座江南古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溪岸上,恍惚间会让人以为时光回溯到了明清时期。
6 南阁村大荆镇西向9KM往仙溪镇,一路风光旖旎,路畔便是这美好村落。
卵石铺成的直街上,矗立着这五座牌楼。高高的大红匾上,分别上书:“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会魁”,显示明代名臣章纶几代人功名与地位。清初作过重修,主体仍保留着明代风格。
7 梧溪村位于文成。梧溪以溪为名,始建于公元1209年,建村迄今已有700愈年的历史。溪流过境,“梧溪桥”凌空横架,犹如彩虹,把东西两庄连成一体。现存富相国祠,文昌阁等多处名胜古迹。同时,该村也是一个畲族文化村。
8 武阳村位于文成。刘伯温故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植被丰富,被誉为“天下七十二之第六福地”。刘基故居为五开间,刘基上五代均住此,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刘基生于此,卒于此。
9 让川村一个畲族文化浓郁的古村,位于文成县西坑畲族镇,距离西坑畲族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离县城16公里。其中畲族人口占四分之一。
让川村人文历史悠久,有多座乡土古建筑遗存,节孝牌坊、浙南山区特色院、老式旧门台、石桥古樟等历史古迹被保护得很得体,经改造后,新老建筑浑然一体。
10 青街村村落最早记载为唐天宝年间,算起已有1250余年光景。枕青山、环青溪、面竹屏为之一大特色。走进明清大屋,走马廊上的美人靠,向你述说着老故事。逛逛古廊桥,一棵历尽沧桑的香樟树在桥头静静地守候。
古迹风景有一是睦源桥,处青街村东北角,跨睦源溪而得名。二是于1773年建造的李氏大屋,位于青街古老街市南端。
11 鸣山村百鸟齐鸣山,塘河第一湾,鸣山村由此而来。鸣山村,始建于东晋年间,地处温州平阳昆阳镇郊外,依山带水,村庄三面绕着当年开凿的平瑞塘河,北首依山,千百年来,鸣山就像一道坚实的屏障,静静地守候着平阳县城的北大门。
明巡案陈付良到此曾赋诗赞颂:“横阳五里是鸣山,水到桥头第一湾。重叠山山藏古寺,苍槎远村蔽前间。”
鸣山村有八大古屋,像蔡云祥、沈翰、陈发明宅等,而且大部分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基本上属于八处合院式建筑。一进居多,也有部分二进,甚至三进院落,占地规模较大。
村里目前有4棵大榕树,一棵在鸣山村鸣一桥边,一棵在村里的莲池畔,这两棵榕树树龄不到百年,还有两棵在马九娘娘宫前的河边,都有150多岁的“高龄”了。
曾任贵州镇远知县、黎平同知的蔡时豫就是鸣山人。此外,南宋永嘉学派大儒陈傅良、元代浙南大诗人陈高、明末布衣诗人何白、清代浙南名宦徐恕,都留下过游访鸣山寺的美丽诗篇。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了鸣山村这颗璀璨明珠般的历史古村落。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上,穿梭在蜿蜒曲折的小巷中,犹如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古人生活的年代。
12 竹里村远处梯田蜿蜒、四周山林环抱,古居、古树、古桥以及那门前静坐着慈祥老人家,在竹里村,一切都那么的详和自然。蓝天白云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夜间拿把破旧折扇躺卧在竹椅上,看那点点荧光在飞舞,听那大自然最美妙的合奏曲。
竹里村的畲乡氛围不是“围墙式”生硬说教,而是弥漫于人们生活各处,随处可见的老宅子,墙壁上飘逸的凤凰图腾,走在大街小巷常听到的畲语问候语“泰礼好!”。而最打动人的是,畲乡人那种质朴的内敛、温暖和坚持。
13 黄林村小桥、流水、人家、古庙、老树、布满青苔的岩石……就这样简简单单,又是如此的和谐。黄林古村,被称为瑞安“香格里拉”的幽静古村,茂林修竹间藏着大片大片的桃林,石头铺成的小道蜿蜒曲折,溪流从树边穿过,与自然美好的风光交相辉映,处处透着脱俗的仙气。
走进黄林,一种对古色古香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村庄依山就势,近百间晚清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布着,老木屋,层层叠叠,村前村后茂林修竹,俨然一幅“屋在林中,林在屋外”的山水画。
14 林坑村林坑古村,既没有深宅大院,也没有飞楼杰阁,即没有出过高官,也没有人文遗址。然而木石砌筑的房屋显得朴素真实,常年浸润在水气中的黑瓦则是格外凝重,与四周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交相辉映,高低错落,无序却自然。
漫步岩石铺就的小路,仰望青瓦铺盖的民居,欣赏袅袅升起的炊烟,颇有情调。绕村而行,可见溪中鸭鹅嬉水,道上人禽共路,屋旁瓜藤缠绕,墙角洒满瓜果。如今的林坑,适合发呆,一本书,一杯茶,一个伴;也适合热闹,三五好友,闲话家常。
埭头村埭头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为陈姓聚居之地。该村始建于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始迁祖陈守初从附近的珠岸村迁居来此,兹后子嗣繁衍,绵延不绝,历时19世,迄今已逾540余年。埭头古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古村以陈氏大宗到卧龙岗为中心区,分布着陈氏宗祠、积翠祠、墨沼池、墨沼生香、裕后祠、屈庐等古建筑。尤以华祝祠(亦称鲁班祠)与松风水月最为著名。在这里可看到士习民风、耕读传家的深邃文化底蕴。埭头古村与崖下库、小若岩景点近在咫尺,人称“燕窠”之地。这里山环水绕,田地肥美,环境清幽,风光旖旎。
关于中美贸易战,这些消息都是假的!搜“中国网”抖音号(787874450),看你想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