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南京保卫战以失败告终,十几万将士被无情抛弃,面对大举逼近的日军,他们想要活命,只能奋力突围。当时局面混乱,退路仅剩一条,又有敌人堵截,能全身而退者寥寥无几,一位叫王民一的连长正是其中一位幸运儿,本期我们就根据他写下的回忆录,来窥探这惨烈而又惊心动魄的一幕。
故事要从1937年12月讲起,当时淞沪会战刚刚结束,国民党军精锐几乎消耗殆尽,其余部队均受到重创,急需修整补充。
当日军要进攻南京时,国民党内部大部分高级将领建议不做防守,一方面是因为要保存实力,为以后的消耗战做打算,另一方面是因为南京已经失去战略价值,不值得再为其增添伤亡。
但蒋介石却觉得南京是首都,直接放弃有失体面,至少要做象征性的抵抗,于是决定发起南京保卫战,由唐生智做总指挥。
唐生智早已退出一线部队多年,久疏战阵,根本不懂该如何打仗,现在临危受命,只能僵硬执行国防部作战厅拟定的作战方案。
战前,他豪情万丈,宣誓要与南京共存亡,为表决心,他将长江上的船只全部调走,只留一艘小火轮,颇有些“破釜沉舟”的气势。
1937年12月10日,日军正式发起进攻,南京光华门的战斗尤其惨烈,据守在此的87师与敌人血肉相搏,顶住了数次进攻。
当时,王民一在87师任连长,据他的回忆录记载,日军在第二天调来坦克协同进攻,他让战士们扛着炸药包上去爆破,却没有任何效果。
他的老上级、旅长陈颐鼎急中生智,让战士们将树木塞进坦克的履带中,待其卡住之后,再往里面灌手榴弹,击*乘员,已达到瘫痪坦克的目的。这完全是填人命的打法,每干掉一辆坦克,至少要牺牲4、5个战士。
12月11日,中山门和雨花台失守,日军从侧后包抄过来,87师三面受敌,仍死战不退,顽强抵抗。
12月12日,王民一等人已经弹尽粮绝,他们正准备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以身殉国的时候,唐生智却突然下达了撤退命令,并在第一时间乘坐仅存的小火轮渡过长江逃之夭夭。
前线部队听闻长官逃跑,军心瞬间溃散,一时人人自危,纷纷扔掉枪涌向长江边,找寻一切漂浮物,用来渡江求生。
陈颐鼎与王民一等人达到长江边的时候,已是12月13日清晨,当时长江上密密麻麻漂着被活活冻死的中国士兵。直接游只有死路一条,要想安全渡江只能借助载具。
陈颐鼎带着王民一等人沿着河岸找寻,发现了一块木板,它承载能力有限,无法一次性将大家全部送到对岸。陈颐鼎不想拖累王民一等人,便拔出手枪来想要自*,王民一立即阻止了他,随后与战友们一起将他架上木板,向对岸划去。
行至江中,木板开始下沉,王民一等人落入水中,棉衣棉裤吸水之后变得沉重无比,他们感觉自己好似背上了千斤铁,不断向下坠。危急时刻,一个军医将自己制作的简易筏子靠了过来,救起了王民一等人。
正当他们暗自庆幸时,一艘日本军舰却开了过来,肆意射*江上的中国士兵。王民一等人大惊失色,使出全力划水向前,终于摆脱了追*,登上了江心的小岛。
岛上的渔夫将王民一等人请进家门,生火给他们取暖,煮粥给他们充饥。几天后,王民一等人养足了精神,他们趁着江上起雾,坐上自制的木筏,偷偷越过封锁线,成功达到对岸,此时,跟随陈颐鼎与王民一的战士已经从一百多降至8人。
南京保卫战之后,陈颐鼎与王民一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平时以上下级相称,私底下亲如兄弟。陈颐鼎1945年率部横渡台湾海峡,从日本人手中拿回了宝岛的主权。
解放战争时期,陈颐鼎在山东被俘,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安排在华东军政大学任教,退休后在江苏省委任职,1993年去世。
王民一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便解甲归田,在家乡安然度日,晚年他提笔撰写了回忆录,将当年那血腥的一幕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南京保卫战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蒋介石为了自己的颜面,不惜用数万将士的性命做赌注。他选择的指挥官也是一个庸才,直接导致了部队在撤退时混乱无序,且无舟船可用,只能涉水渡江,让许多战士命丧长江,实在令人惋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