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的磨损主要是以下几点:
1、墨中杂质,比如松烟墨在制作过程中一些松香会凝结,形成坚硬的颗粒,不溶于水。磨着磨着就会听到吱吱的尖锐声音。。。恭喜你砚台花脸了。还有在就一些劣质墨直接就是小沙粒。。。如果听到吱吱声,一般就会停下来,乘着墨被水濡湿了,用一把刀子来回刮一下,就能找到硬物的位置,然后挖出来。。。。至于沙粒和松香渣的区别就是,打火机烧一下。。能熔的是松香。
2、其他杂质,比如敞口的砚台在砚池里吹上浮土,以及水中的杂质。
3、砚台质地:一般歙砚比较硬还好,而端砚就比较腻容易磨损。
4、墨的质地:有的墨胶重,磨起来不下墨,而且胶重的墨硬度高,磨得时间还会加长。。。所以老是说什么古墨如何,不过是古墨里面的胶已经自然分解一些了,所以下墨快显黑。其实也不用迷信老墨,原本是好墨的,才是愈古愈佳。。。。
但是这些磨损都是微乎其微的,顶多会形成砚台微凹的状态,或者会形成一些转圈的划痕。
如果你说的磨损如果是类似这种:(还有比这更深的。。。。。。)
那绝不可能是墨磨得,除非是用的煤。。。
成因可能如下:
1、过去的脑残孩子,听信了所谓的铁砚磨穿的勤苦故事,自己没事偷着拿石头搓的,为了显示自己用功。。。。。
2、过去脑残的大人,为了教育孩子,显示先人如何用功。。。。。
3、脑残的贩子,为了显示这是传了多少辈的古物。。。。。
如果自己磨过墨就会知道,像这种坑出现在砚堂里,根本就没法再磨墨了。。。所以古人整天磨墨写字,怎么会用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