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法布局说起来很玄妙,其实核心就是8个字:阴阳平衡、对立统一

章法布局说起来很玄妙,其实核心就是8个字:阴阳平衡、对立统一

首页休闲益智妙趣方块消更新时间:2024-07-30

学习书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创作,而创作的作品成功与否,或者说一幅作品是不是好作品,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其章法布局是否巧妙、科学和合理。

古今书家在谈书法的章法时大多讲得玄幻奇妙,有时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对于像我这样的业余书法菜鸟,一时就很难理解和掌握。通过长时间的学习的揣摩,我感觉书法的章法不必过于刻意,有时只要用到一两个元素就能创作出一幅好的章法作品来。那些大家们总结的章法秘籍大多属于理论层面的,反而不好用。

那么,章法布局有哪些技巧呢?其实,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八个字:阴阳平衡、对立统一。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在日常创作中只要用其一二即可,弄多了反而花里胡哨的,显得太做作。

什么是章法?不同的书体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章法又称“分间布白”,是从整幅作品的角度来说的。不同的布局方法,可以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如有的章法整齐匀称,照应生动;有的章法大小疏密,错落其间;有的章法行间茂密,左右映带;有的章法空旷疏朗,上下呼应。

章法与运笔节奏、笔力气势、墨韵变化、结构和意境,都有密切关系。作品又通过字形大小、长短、伸缩、开合及用笔轻重徐疾、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在笔势制约下,组合成一个平衡统一的整体。

章法美是因符合自然法则,妙在各得其所。王羲之《兰亭序》,通篇结构,首尾呼应,笔意顾盼,俯仰起伏,血脉相连,一气贯注,章法自然天成。又如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通篇结构随强烈的情感起伏变化,有意无意之中,流露出一种自然的意趣。精神兴会,奔赴腕底,作品表现出豪放雄浑的气势。反之,若过于工整齐整而毫无变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或过于室塞局促,或过于疏远神散,便不能给人以美感。

古人书法对于章法很少刻意为之,好的章法都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比如王羲之在酒酣之时一气哈成《兰亭序》,事后再去仿作竟写不出原作效果,可见他在作品中的章法不是事先设计的。同样,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状态下写出《祭侄文稿》,那里边的章法肯定也是一种自然的表现。

书法的章法更易于在行、草书中表现,可以综合运用行列、点面、墨色之间的对比来实现;对于篆书、隶书和楷书则多以字的大小、俯仰、粗细来表现,其表现手法就相对含蓄而内敛了

计白当黑:是书法作品章法布局在面上的表现

计白当黑本是中国画的构图技法,在书法、尤其是行草书章法上是很常用的技巧之一。

其方法是:将字里行间虚空(白)处,当作实画(黑)一样安排布置,造成黑白相应,谓之“计白当黑”。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是年又受法于怀宁邓石如完白,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其说道出了历代书法名迹在布白上的一个重要规律。康有为《广艺舟双缉》云:“完白山人计白当黑之论,熟观魏碑自见,无不极茂盛者。若《杨翚》《张猛龙》,尤其显然。”

现代书家在创作作品时,一般事先在白纸上先设计出哪个地方留白,然后用铅笔标明,书写时再有意留出,造成黑白分明的效果。这其实也是书法临摹的重要手法,在学习名家作品时,也要事先标明哪个地方是白、哪个地方是黑,这样在学习时就会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书法计白当黑的另一个表现手法是墨色的调节。当一笔墨由浓写到枯,自然表现出虚实、黑白之变,这是现代书家经常使用的手法。

阴阳向背:既体现在单字,又体现在行列,是章法布局的常用手法

清刘熙载云:“书要兼备阴阳二法,大凡沉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所以创作书法作品,一要有成熟的阴阳向背字形、字势处理方法,使书法作品笔力充实而气韵灵动,然求空必于其实,透纸才能离纸;二要有正大浩气,心思细致,魄力雄强。字中要有条理,字外气韵要生动。偏阴偏阳,都不算上乘的书法作品。有坚实功夫和非凡艺术素质的作者创作的佳作才可以称得上阴阳兼备。

宋姜夔《续书谱》云:“向背者,如人之顾盼、相握、相背,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画之间,施设各有情理。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汉字方块形体,点画有相向、相背、大小、长短、左右,对立统一,故书写安排,力求协调稳重。为避呆板,不可平均,相互一等。凡点画安排,巧妙合理,不失重心,四方照应,皆相逊让者,便有情趣。

阴阳向背既体现在单字上,就是笔画的排列要俯仰有致;又体现在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上,要考虑上下、左右字的姿态;还要体现在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上,也要彼此有个照应。

阴阳向背这种章法布局,更多地使用于隶、楷这样的静态书法,因为它要求整齐划一,没有更多的表现手法,只能通过阴阳向背来实现。

大小疏密:主要是指单字的排列,却是各种书体通用的章法布局方法

汉字结构的形式极为丰富,点画要讲疏密才有美感,阔疏则宽阔似可跑马;密则紧结似不透风。不疏就没有空间美,不密就没有实体美。字之结构,实体空间,高低欹正,巧妙结合,方能称形体之美。前人谚云:要得“安”字好,宝盖头要小。但大宝盖头亦饶有妙趣。故无论疏密大小,关键在于懂得处理整体的空间关系,熟谙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之调节规律。

大小疏密的变化体现在各种书体上。大小疏密交替变化其实是书法家的自然习惯,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无论是小楷、行书、草书,都能发现这样大小交替变化的章法特征。有些字本身字形大小已定,无法刻意写大或写小,古人就采取连成字组将小字变大,或者拉大距离将小字变小

现代书家设计章法,常常留下刻意为之的痕迹,不管字形大小一律刻板的一个大一个小交替而书,反而感觉呆板无神。

筋脉相连:多指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有时也体现在单字的笔画上

所谓筋脉相连,一般是指字的笔锋的运用。元陈绎曾《翰林要诀,筋法》云:“字之筋,笔锋是也。断处藏之,连处度之。藏者首尾蹲抢是也;度者空中打势,飞度笔意也。”清张廷相、鲁一贞《玉燕楼书法,筋法》云“筋法有三:生也,度也,留也。生者何?如一幅中行行相生,一行中字字相生,一字中笔笔相生,则顾盼有情,气脉流通矣。度者何?一画方竟,即从空际飞渡,二画勿使笔势停住,所谓'形现于末画之先,神流于既画之后'也。留者何?笔势往矣,要必有以收之;笔锋锐矣,要必有以蓄之。所谓'留不尽之情,敛有余之态'也。米元章曰:有往皆收,无垂不缩',此之谓哉!”又指执笔手悬腕作书时,筋脉相连有势而言。

这段古文很生涩,其实就三个要点:

一是单字笔画要前后呼应,楷书就讲究笔断意连。但写唐楷就很难实现,所以,现代书家不提倡学习唐楷;

二是字与字之间要笔画连贯,气息贯通。有些书家在行草书创作中,一个字写完并不停笔,而是顺势再写出下一个字第一笔,然后再醮墨可舔笔,整个作品就连贯通畅;

三是整行字气息贯通。这多用于草书中的大草,有时一行字字字相连,盘根错节。我是不喜欢这种章法,让人看了头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