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与美食皆不可辜负。但凡旅游业发达之地,除可供游览观赏的自然人文景观外,令人流连忘返的舌尖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家住和工作的地方在山西省灵石县静升古镇,这里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有“华夏民居第一宅”4A级景区王家大院,村里镇外到处是飞檐翘角、灰墙黛瓦的古建筑,“九沟八堡十八巷,一条大街五里长”的布局好似一副横轴画卷在黄土坡上徐徐展开,每逢五一、十一黄金周都是游人如潮,场面异常热闹。大概因了这样的缘故,一些外地亲友总喜欢问这里有什么美食,业余时间喜欢探究的我,于是便多操了一份“闲心”……
手工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作为一种时令食品,中秋节吃月饼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风俗,然而在静升古镇,无论什么时候,大街小巷都有门店专门销售月饼。百年老字号的招牌随处可见,“月饼,月饼,出售本地月饼”,喊话器里的叫卖声悠长而飘远,而外地游客在品尝后都印象深刻,那与它地截然不同的口味俨然是一种难得的美食享受。
静升月饼有其独特之处。受各地民间饮食习惯、民俗文化的影响,我国月饼制作南北不同、手法各异,素有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月饼之分,而即便是晋式月饼,也因省域广阔,又衍化出提浆、混糖、细皮、夯皮、双合成等种种品类,静升手工月饼当属其中的“夯皮”。所谓“夯”,概因这种月饼系手工制做,表面粗笨,皮馅结实,给人以粗犷之感,但静升月饼却似乎“夯”得有点不一样。其所用食材讲究精挑细选,饼皮多以精粉、熟油、饴糖、白糖等添加适度清水搅拌揉制,五仁、芝麻、红糖、枣泥、豆沙等多种馅料的调配能适应不同人群口味,饼坯采用雕有精美花纹的模具磕制,然后入炉烘烤,对饼皮厚薄、个头大小、口感风味、时间火候、外观色泽都有严格要求。否则,次品宁肯倒掉喂猪,也绝不昧心售出。这种严苛追求传统工艺的做法,可谓将夯月饼发挥到了极致,这大概也是静升月饼远近出名的原因吧。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也曾尝过省内其它地方的月饼,口感甜腻者有之,咀嚼粘牙者有之,外形粗朴如“村妇”者则多之又多,唯有静升月饼“容颜”精致得更像是一位经过精心妆点的妙龄女子,既避免了它地月饼的不足,又集中了他们的优点。尤其是那刚刚出炉的新月饼,压了精美花纹的饼身呈浅浅的焦黄,色泽诱人,轻轻一咬,入口酥松,淡甜不腻,细细品嚼,淳厚的饼香顿时在牙齿间流淌。难怪一些外地游客在品尝后,会留下这样的评论:吃静升月饼,以刚出炉的为佳!
静升月饼年代久远,有点历史的老字号就有好几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和诚”。这是一家创办于清朝末年的糕点食品店,创办人是离古镇不远的许家坡底村吴氏家族,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据“德和诚”传人吴修康先生文章,吴氏早年是以制售荞面碗托起家,后来投资创办了多个店号经营生意,“德和诚”是其中之一。其店址最初设在县城北街,民国初期在静升也增设店面,两处地方同时进行面食加工,生产销售糕点、炉食、酱醋等,月饼是其中的主打产品。其制作技术由当时享有盛誉的面点厨艺大师本地人郭三保、平遥人张胜景共同指导把关,经过百多年的传承发展,现已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灵石及周边地区,可谓是声名远播、家喻户晓。
王家豆腐宴
豆腐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食材,相传起于汉代,历史可谓久远。以豆腐为主烹制菜肴做成一桌宴席,这在饮食文化中叫“豆腐宴”。我国地域广大,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地方都可见到“豆腐宴”的身影,像山东泰安就有“泰山豆腐宴”,传闻源自古代帝王登临泰山的封禅活动,是皇帝专用御膳,堪称天下名宴,其它如北京“延庆柳沟豆腐宴”、四川广元“剑门关豆腐宴”、江西鹰潭上清古镇的“天师豆腐宴”等也很出名。相比之下,静升古镇的“王家豆腐宴”可谓默默无闻,名头小得连一些本地人也不曾听说过。
初闻“王家豆腐宴”,是在县政协组织的一次社情民意研讨会上。会议话题是如何打造山西美食,一位人大代表应邀参加,他本人是屡获大奖的国家级名厨,手上有好几个大酒店,长期担任县烹饪协会会长,熟知全县餐饮美食,在发言中提出应该以“王家豆腐宴”为主,打造本县的地标美食。一向名不见经传,行家却又如此推崇,这不由得给“王家豆腐宴”平添了几份神秘感。那么,历史上的“王家豆腐宴”究竟如何呢?
据王家大院民居研究室杨迎光先生文章,王家大院的创造者王氏家族刚迁居静升时,始祖王实以做豆腐、卖豆腐为生,仅能赚取一点零花钱,日子过得极其艰难,逢年过节和家人生日,其妻只能用自家产的豆腐做菜改善伙食。为了避免吃腻,每次都不重复,想着法子变花样,这次凉拌,下次热炒,过冬油炸,过年煲汤……经年累月,竟创造出多种豆腐菜的做法。后来,靠着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经营之道,日益富裕起来的王家后人不忘祖先创业守成的艰辛,将这一传统坚持延续下来,久而久之形成了“王家豆腐宴”。
“王家豆腐宴”成形于明代,起初并不丰盛。王氏各家各户每年春节餐桌上必摆的也只有四道菜肴,即葱花拌豆腐、清炒豆腐、南瓜炖豆腐、白菜豆腐汤。四道菜看似平常无奇,平常人家皆可烹制,却因集中蕴含了王氏勤俭持家的家风理念而流传最广。如今,漫步静升街头,寻常餐饮小店里大都有“王家豆腐”这个菜名,比较正宗的做法是清炒,大火爆炒、几经颠翻后的豆腐丁块完好不散,上面浸裹着一层清亮的油汁,在几片青绿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莹白如玉,一筷子夹起晃晃悠悠,咬一下,有些烫嘴的热气里是满口的嫩滑鲜香。这种一清二白、完全保持本色的做法,令人不由地对当年的王家浮想联翩……
岁月在流淌,时代在发展。清朝时的王氏家族由商而官、显赫一时,已经贵为全县四大家族之一,其所秉持的“王家豆腐宴”大多聘请当地名厨操刀,在传承过程中逐步增添了新的内容,如:糊糊辣椒炒豆腐、砂锅炖豆腐、双菇扒玉脂豆腐、焦锅豆腐丸、八宝豆腐箱、炝拌素鸡卷、养生黑腐竹、石锅煨豆腐、蔬菜养生豆腐、酸辣豆腐汤等。这些菜荤素搭配,花样翻新,色香味俱全,是真正的豆腐宴席,制作方法却已非一般饭店所能掌握。如今在静升古镇,也只有“德和诚”“王家庄园”等少数几家酒店的本地厨师能够做出,如不事先打听预约,普通游客已是很难见到。
合碗子
“腊月二十六,定下碗碗做好肉。”定碗碗又称“合碗子”,是盛行于山西晋中一带的特色肉食做法,品种主要有腐乳肉、酥肉、糊肉、烧肉、丸子、肘子等,是灵石人过年时必备的主要肉食菜肴。在古镇静升,合碗子是当之无愧的年味魁首。看吧,年前的几日里家家户户都不得闲,或自己动手,或请人来家制作,或在饭店预订购买,储备的合碗子少则二三十个,多的可达上百,不光自己享用,还用来馈赠亲友,那热闹红火劲俨然是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合碗子制作工序复杂。选用猪肉要求新鲜,尤以粮食喂养大的家猪肉最好。不同品类的合碗子对肉的要求也不同,腐乳肉多用肥瘦相间的五花,红肉白肉分明的后座是制做肘子、烧肉、糊肉的最佳材料,酥肉须用大块的瘦肉,排骨则以肋间指排为好。各品类的做法也不尽相同,腐乳肉、肘子、烧肉、糊肉等要事先下锅卤煮,酥肉片、排骨块须提前腌渍,中间加工或切或片或连刀,有的还要涂蜜上色、挂糊油炸、加拌酱料等,操作手法随种类变化,不一而足。唯一相同的大概只有最后的一道工序,即码入黑瓷粗碗,加葱姜蒜末及少许卤汤蒸制。整个过程头绪杂多、步骤繁琐,要想做出正宗的美味合碗,凭的是熟知各种食材的秉性,对味道的掌控能力及刀工火候等。
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合碗子由来已久。在遥远的古代社会,猪为六牲之一,一般农户家庭均有饲养,过年*猪吃肉是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有关记载表明,至迟在清代,猪肉已经成为国人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山西晋菜、全国八大菜系及著名的满汉全席中都能见到各种以猪肉为主的菜品,其中不乏扣碗肉的身影。具体到古镇静升所处的灵石河东一带,当时有头脸的富家大户过年或婚丧嫁娶,讲究聘请名厨制作“拼盘八大碗”“十六器”或“四干、四鲜、四荤、四素”的“四四席”等,腐乳肉、烧肉、酥肉、肘子等其中的一些扣碗肉菜做法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在社会上流传开来,随着岁月流转成了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备的美味。
合碗子经过最后蒸制已经完全成为熟食,待自然冷却后摞叠入箱搁置户外,在寒冷的年关正月里可以保持半月二十天不腐不坏。食用时只需随取随用,重新入笼蒸馏片刻,味道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依然香美如故。在以前物质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平日吃合碗子曾经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奢望。如今,随着市场产品极大丰富和冷藏冷冻、真空塑封技术的高度普及,这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在静升古镇旅游,随意走进一家本地餐馆,均能品尝享受。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美食。在古镇的千年岁月里,演化生成的美食其实又何止月饼、豆腐宴、合碗子呢?古镇地处山西腹地,古代南北交通由此经过,黄土高原上的各处风味在此不断汇集,形成众多的地方吃食美味,只不过有传承有流失罢了。民国年间,本地有名厨善作“咬火宴”,将食材雕塑、粘接、绘色做成建筑、人物、动物、花草等各种造型,今已失之不传。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时代在滚滚向前,人们的饮食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古镇美食知多少?历史知道,岁月知道! 遆国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