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中的其他动物,如鸟类、老鼠、猫类、犬类以及苍蝇蚊虫等,可能携带病原体并传播给猪只,对猪群健康构成威胁。这些动物若进入场区或猪舍,将破坏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直接越过生物安全红线,将病原体带入净区,甚至直接接触猪只。例如,老鼠在猪舍内外活动,可能将舍外的病原体带入猪舍。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过程中,切断猪场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至关重要。因此,对这些动物进行有效防控至关重要。由于它们无法遵循人类指令,我们只能通过设立物理屏障、营造不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进行驱赶及*灭等方式来控制它们。
猫和犬的控制网格墙体对动物翻越具有一定便利性,因此猪场应至少设置一道实体围墙,以阻挡外部动物的直接入侵。同时,需关注猫犬的攀爬能力,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驱离。若猪场有两道围墙,最佳方案为外围墙为实体围墙,从而将猫犬阻挡在场外。实体墙的建设可选择砖砌,其耐用性较高,但墙面未经处理易导致动物攀爬。亦有猪场采用铁皮实体墙,虽光滑不利于动物攀爬,但需注意防锈及破损,定期维护。实体围墙墙体应至少深入地下50厘米,高度1.5米以上。猪场大门及排污管道/沟渠亦为猫犬进入的关键通道,需严密封闭或采用铁丝网加固。
除设立围墙等物理屏障外,猪场内部须及时、合理地处理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及死亡猪只尸体,避免遗留吸引猫犬等动物的食物源。
苍蝇蚊虫的控制自非洲猪瘟在我国爆发以来,养猪人对猪场内不同栋舍之间的隔离以及猪病传播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对猪舍内的苍蝇蚊虫控制加强了关注。以往,人们对蚊虫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乙脑病毒,然而非洲猪瘟的出现使得苍蝇蚊虫的控制成为了全行业的关注焦点。现有报道已在苍蝇中检测到非洲猪瘟,也有研究人员将吸食了非洲猪瘟阳性猪只血液的苍蝇制成匀浆液,混合到饲料中饲喂给健康猪只,实验结果显示健康猪只出现了临床症状。然而,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明在养猪实践中,苍蝇蚊虫能将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群中传播或在不同猪群间传播并导致感染发病。鉴于生物安全风险的普遍性,苍蝇蚊虫作为机械载体,其携带的细菌或病毒病原数量无法估计,因此苍蝇蚊虫仍然是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苍蝇和蚊子均为完全变态的昆虫,其生活史主要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通常,前三阶段生活在水中,苍蝇蛹蛆需从水中爬到干燥处羽化成有翅的成虫。尽管苍蝇蚊虫寿命较短,但其繁殖能力强大,一旦形成有利于繁殖的环境,其数量增长速度极快。在整个苍蝇蚊虫群体中,幼虫的比例约为80%,而成虫仅占20%,因此对幼虫的控制至关重要。
在猪舍设计方面,相较于其他类型,水泡粪设计的猪舍在苍蝇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原理是苍蝇蛹蛆需从地沟中爬到干燥的地方才能发育成有翅的成虫。然而,若粪污过于稠密、水量不足或表面形成硬结,猪舍内的苍蝇数量将明显增多。此时,需搅动粪污以打破表面结痂,并向地沟加水稀释粪污,将苍蝇蛹蛆翻入水中。猪舍内湿度和氨气浓度的控制对苍蝇蚊虫的控制至关重要。若地表湿度增大或出现积水,将更有利于苍蝇蚊虫产卵。因此,保持猪舍干燥、清洁、通风良好是控制苍蝇蚊虫的重要前提。
厨房垃圾和病死动物的腐肉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水分,是苍蝇蚊虫繁殖的理想场所。因此,需及时清理猪场垃圾,病死动物应尽快进行无害化处理。空置的猪舍也需尽快清洗排污。猪场应做好排水设计,减少雨水在场区内的滞留,避免在场舍附近形成水滩。猪舍周边地面应保持平整,定期除草,并可铺设碎石或其他措施防止地面长草。
环丙氨嗪是一种1,3,5-三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双翅目幼虫具有特殊活性。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环丙氨嗪,使动物粪便中带有化学药物,或直接向粪污中喷洒或混入一定比例的环丙氨嗪。针对成虫的药物*灭也是猪场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若不能有效控制环境和幼虫,仅控制成虫的效果并不理想。部分猪场会使用防蚊纱网在猪舍进出风口进行整体密封,以防止外界的蚊虫进入猪舍。
关注我,继续关注猪场鸟类和鼠类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