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必纠结,相遇与失去也仅是一瞬间的事《漫长的告别》

人生何必纠结,相遇与失去也仅是一瞬间的事《漫长的告别》

首页休闲益智漫长的告别更新时间:2024-06-20

本文是作者随感,不涉及书中内容,也不剧透,仅代表个人观点

时隔五年重读《漫长的告别》,才明白五年前的肤浅。看书不一定懂人世,但不懂人世一定看不懂此书。

《漫长的告别》是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的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的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作者钱德勒的一生,也与这本故事一样,充满了讽刺意味。他一生酗酒,爱上一个比他大十八岁的女人。在女人去世后五年,因酗酒并发肺炎去世。简短的一生就这么草率的结束了,该说是因为酗酒,才在醉意下不顾世俗眼光,爱上了这个女人,还是应该说爱上这个女人,才导致他酗酒而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无论活着有多么风光、多么精彩,死后的人都是一种下场,就是成为一个盒子。钱德勒 死后被葬至贫困人士的墓场,送行人只有十七个。

在美国文学中,钱德勒被评为:

美国小说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

唯一以侦探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的作家

西方文坛称之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

作品主角成了传统冷硬派私家侦探的同义词

被村上春树、加缪、钱锺书等作者推崇

..........

这个有着多种称誉的人,却曾一度自*未遂。

雷蒙德·钱德勒,他是与漫长人生作出告别的人

他在此书塑造的侦探马洛,潦倒孤独却有感情,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俗的观念里,坚守自我如一匹孤狼。

如远征的骑士卸下沉重的盔甲,推开蛛网绵封的小屋。平静的生活如同尘埃埋没战场的喧嚣。他坐在转椅上,转过身,从身后掏出一瓶酒。威士忌金黄的水域在玻璃里动荡,冰块在纷繁的漩涡中钝重碰壁、、、(节选自书中片段)

这段描述也算是贴合了钱德勒的处境,“冰块在纷繁的漩涡中钝重碰壁、、”曾经贫困潦倒的钱德勒,失业之后,苦于只能依靠存款维持生计,他又想到了写作。

钱德勒阅读了一些廉价杂志,开始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创作,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哈米特。

经过多次修改,他的第一篇侦探小说《勒索者别开枪》(Blackmailers Don't Shoot)投给了著名的廉价杂志《黑色面具》(Black Mask),并刊登在1933年12月号上。

此后,他开始撰写短篇侦探小说。

连姆尼森将出演私家侦探菲利普马罗

或许这本《漫长的告别》算是钱德勒巅峰时期的作品吧,1954年妻子去世后,钱德勒也试图自*,并且酗酒严重。同时,作品水准大幅下落,唯一一部长篇作品《重播》(Playback,1958)远无往日风范。

《漫长的告别》蕴含了男人的之间的友情。嫌疑人特里是一条“落水狗”,根据第一章的描述。他彬彬有礼却寄生于豪门,他有故事、有教养,他委生于现实却潜意识反抗。他没有与现实公然决裂过,像无可奈何的承受,承受到最后一刻,干脆背负一切对错,远走他乡,以死缄默。马洛是一个洞察的人,虽然仅是酒店门口的萍水之交,但他看到普通人的无力、善意,被伤害到最后一刻仍试图用生命保全伤害他的人。(选自知乎段落)

这背后,是浮华世界的讥讽与空虚。

有一个段子,说孩子们致信给老师,女孩说晚餐是我做的,但为什么妈妈把最好吃的给了弟弟。为什么能叫喊的人得到最多?为什么好人没有优先的待遇。老师遇到过很多类似的问题,他焦灼着如何回答,他不能给出武断的解释。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一个牧师在主持婚礼时将新婚夫妇的戒指错戴在右手上,但牧师给出了扬升的答案:上帝已经给你们在左手戴上了戒指,右手的戒指是额外的奖赏。于是老师受到启发,给了孩子们一个经典的答案:也许你没有感受到额外的奖励,但作为好人本身,已经上帝的奖赏。

我从不赞同这样的看法,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是不哭的、懂事的孩子就不该得到奖励吗?这是我唯一不赞同此书的观点处。

心灵上的慰藉,能理解。但冗长的生活总是嘲笑着鸡汤。也许是希冀得太多,也许本应满足,也许这世界的善与恶,有不同的运行方式。

引用村上春树对此书的评论作为结尾——《漫长的告别》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

钱德勒以上帝的视角写着这世界的混乱、腐败不堪,他说警察痛恨犯罪,但犯罪不是病,只是症状,是这个世界发病的症状,但他最后还是给了好人一个圆满的回答。也许是他对这世界寄予的希望。

我被钱德勒的文字所痴迷,成为几十年来追随他全球粉丝的一员,我被他弥散着黑洞与清醒的场域所吸引。我最终会死去,我在小说中体会那非凡一生,我同样面对着无力。像一个勇士去吧,一匹孤狼,去捍卫内心所想,哪怕死亡也在所不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