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案例脑洞比拼大赛

作品集案例脑洞比拼大赛

首页休闲益智脑洞大比拼更新时间:2024-04-29

开脑洞,当代青年的日常行为操作,随时随地。

如果把脑洞大开用来追番写同人文,看剧组CP未免太大材小用。在作品集创作中大开脑洞,收获的就不只是消遣娱乐而已了。因为:一个没有创意的作品集就像没有气的可乐,是在挑战考官的耐心极限,突如其来的脑洞可能会成为整个作品集的关键一笔。

既然脑洞在创作中如此有用,那怎样大开脑洞创作一份具有想象力的作品集就成了刚需。康石石今天就通过以下“奇葩”的作品集案例,帮助同学们寻找适合培养自己脑洞的方法,助力大家成为“脑洞达人”。

一、主题——脑洞开在前面

主题是项目的起始点和立足点,然而90%的同学都会困在主题选择这一关。在选题阶段困惑于自己提出许多想法,却没有一个得到老师的认可。原因很简单,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这些一拍脑袋决定的主题,非常容易撞题,撞主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撞了一个大众主题,作品还没能打动考官。

这种状况下,最便捷的解决办法便是选择一个能缓解考官视觉疲劳,让考官眼前一亮的主题。下面我们以学生作品为例,来谈一谈什么才是脑洞清奇的主题。

《弹幕》 17届Z学员作品

该同学的题材是亚文化,在康石石看来亚文化同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该同学以“弹幕”为切入点,进行一系列弹幕文化周边设计。选择“弹幕”,将亚文化这一宽泛的主题细化的同时,又为自己的项目找到了独特的视角,从千万路人甲中脱颖而出,毕竟当下针对弹幕这一元素的设计还寥寥无几。同时,几乎每个同学都接触过“弹幕”,大家对于弹幕也有切实体会,作品会融入作者的真情实感,不会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

由此可见,一个宽泛,模糊的概念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有脑洞的主题的。如果你想要在作品中探讨大众化社会现象或文化观念,不是不可以,康石石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将问题的范围缩小,精确打击,这样才能提炼出一针见血的主题来“刺痛”考官。

二、调研——可以变态的脑洞

提到调研,大多数同学会做的便是根据选好的主题,用mind map发散思维,根据发散的结果,参考相关书籍,影像,研究报告或采访相关人群等等。这么做当然没有错,但是,你的调研是否太过平庸了?大多数同学会将脑洞的目光集中在作品的选题,形式等模块,在调研的部分相对传统,但是,有的同学已经将脑洞开发到了调研领域。

《职业乞丐的日常生活》 18届W学员作品

W同学的项目的主题定为了流浪汉。除了通过网络和书籍了解流浪汉生活状况外,该同学发现了身边一位每天都会遇见的流浪汉,于是决定每天定时“跟踪”这位流浪汉。在观察了这位流浪汉一段时间后,同学发现这位流浪汉有固定的时间乘地铁“上班下班”,下班后流浪汉的断臂也“长”了出来。调研上的这一发现也帮助该同学将选题细化至“职业流浪汉”。

调研是同学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为项目的深入提供知识支撑。如果选择了与“人”相关的主题,除了借助网络和纸质资料外,也需到生活中切身观察你所选择的人群,在得到真实的调研结果的同时,又能借助调研展示脑洞,成功吸引教授目光。

三、表现形式——脑洞可以开的很好看

作品集给人第一直观感受就是好看,或者不好看。好看不好看就取决于作品集的表现形式,一个恰当的表现形式不仅能使观者赏心悦目,还可以巧妙的展示自己的脑洞。接下来我们根据同学的作品案例,来聊一聊怎样在作品中做到脑洞与视觉体验共存。

《The moon of Planet》17届M学员作品

该同学的作品从月球为灵感出发,在经过调研之后,采用了摄影与手绘结合的表现形式,将不同形式的月亮画在照片背景中,形成令人捉摸不透的观感。看到照片的人都会不禁发问:这是真的照片吗?相比之下,如果该同学直接将拍摄的月亮照片作为最终成品,那么画面带给考官的视觉冲击力和遐想空间将大打折扣。

在表现形式上大开脑洞时,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观察身边熟悉的世界,在司空见惯的元素动动手脚,打破传统思维界限,既能达到迷惑观者的视觉效果,又能不经意间让考官注意到你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考能力。

四、概念——进阶的脑洞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脑洞开到概念上,说明对于开脑洞的操作已经炉火纯青了。作品集创作中,概念是大家展示自己独特性的重要模块,想要在大家集中发力的部分脱颖而出,需要用到进阶的脑洞。

《276 x 214 x18cm》18届C学员作品

C同学作品的灵感源于超市刀具管制,超市不会将18厘米以上的刀具挂出售卖,顾客需要持身份证实名制购买。该同学将“18厘米”为切入点,进行了多次概念的转化,将身边的物品全部以18厘米展现,超出18厘米就会被切掉。例如被切成18厘米的鞋,被砍成18厘米的书等等。

相比于用刀具直白的传达概念,将原本的范围扔掉,将18厘米的概念转换到其他物体上,更能让人眼前一亮。在想象的过程中反复对概念进行分析、整合、提炼,寻找转折点,转折点恰好是激发脑洞的关键帧。多次的转换不仅会验证、完善概念,还会在此过程中挖掘脑洞。

以上作品均为康石石东家汉艺国际的学生作品展示,通过作品我们可知脑洞可以开在作品集创作的任何过程中,但有一点是不变的:脑洞不是凭空而来。

主题的脑洞可以来源于日常娱乐生活,调研的脑洞可以脱离书籍和网络,表现形式上可以以令人捉摸不透为出发点挖掘脑洞,概念的脑洞可以建立在反转之上。

康石石认为,创作本身是一件极度自由的事,脑洞永远没有对错之分,我们不怕同学们想的太奇葩,只怕你不敢想。不论什么专业,敢想就迈出了成功第一步,希望每个同学的作品集都独具匠心,在万千作品集海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正在为作品集的创作问题而苦恼,可微信关注康石石公众号:kang-shishi,后台留言咨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