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布·加德纳编写的《一千个小丑》一剧中,主人公拒绝将他12岁的外甥交给儿童福利院,其中有句台词说"我希望他准确无误地知道他是多么特殊的生命,要不,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会忽视这一点。我希望他保持清醒,并看到各种奇妙的可能。我希望他知道,一旦有机会,排除万难给世界一点触动是值得的。我还希望他知道为什么他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张椅子。
生活中,当一些事不如我们所愿,我们心中难免会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一些负面情绪和评价就像一层屏障遮住我们的眼帘,让我们无法看到生命的美,也忘记了自己并不是“一张椅子”,而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一个活生生的人。
我们该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转换自我评价方式是很重要的一点。
上学时,我们常常因为成绩单上的排名对自己失望、对父母内疚;工作时,我们不敢出现任何业务上的纰漏,更不想因为自己的疏忽给公司造成任何损失,一旦不小心出现了错误,我们就会开始埋怨自己的无能。
这种原有的自我评价方式往往导致自我憎恨,因为我们总会在自己表现的不完美时开始自责,这种自责也默许了一种观点:我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错的或不好的,那就应该为此而感到痛苦。这种观点让许多人陷入负面情绪之中,让人无法从失误中获益。并且这些失误也显露了我们的局限性,使我们在情绪漩涡中很难突破自我,无法从中获得成长。
在《非暴力沟通》中有一个这样的观点:对他人的指责反映我们遇到了“挫折”,因为他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但如果我们指责的人恰好是我们自己,那么言下之意是,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我们应该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该得到怎样的满足,我们才更有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那我们该如何转变自我评价方式呢?最好的方法是,遇到事情先别急着埋怨自己,而是要试着改变,试着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接受 “偏差感“带来的美。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改变一定要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要出于羞愧或内疚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心理。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说:“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需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的,也不论我们事后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只有充分体会自己内心的需求,减少负面情绪,我们才能学会更好的爱自己。
02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才能了解自己我们与朋友相约见面,如果对方迟到半小时甚至更久,此时我们的心情会发生什么变化?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如果我们很看重诚实守信,就会因为对方的不守时而生气;如果我们因为走了很久的路想休息一下,那便对此不会介意。
由此可见,我们是否生气取决于自己不同的需要。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也导致了我们不同的内心感受。
其实冲对方发脾气时,批评和指责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应该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对方,迟到半小时让自己有些生气,并表明自己希望对方下次可以守时。
倾听的重要性”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除了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他人也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倾听他人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并把注意力放在对方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比如男生对女生说:“我跟你说话有什么用?你从来都不好好听。“此时女生如果回答”你在生我的气吗?“或”你不高兴是因为你觉得我不理解你?“这两句都会使男生更加生气。但如果回答”你不高兴是因为你希望得到理解?“则可能会让男生瞬间恢复平静。
前两种回答的潜在意思是,他生气是由于你的缘故,你现在关心的仅仅是他的想法而非他的需要。而后者代表你真正地理解了,他不高兴是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这个时代,人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被理解,当我们向对方诉说后,我们其实很期待接收到他们的回应,也会留意他们回复的语气和态度。如果对方的语气很肯定,仿佛是在进行说教,那么我们通常不会有好的反应。然而,一旦我们通过对方的语气意识到他们是在认真体会,而非下结论,我们一般就不会产生反感。
有时我们太过于注重对方的反应,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而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罢了。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贬低。作家约瑟夫·坎伯说过:”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幸福。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我们经常会遇到,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尴尬的处境,双方难免会找不到话题,即使双方开始交谈,谈话的气氛也会很沉闷。因为我们体会不到说话的人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这样的谈话很累人。它只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而无法帮助我们与他人加深联系。如果我们要想扭转局面,就应尽快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因为双方互相等得越久,也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这样做并不是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请求他人体会自身的状态。
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同之处,这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同时,也让我们自己学会更好的表达情感,更多地了解自己。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所有人都被要求要为对方考虑,所以我们总是想办法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甚至开始委曲求全、讨好和迎合他人。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道理: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学会爱别人;只有多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在讨好型人格越来越多的时代,让我们对自己好一点吧,别忘了,最该了解的人其实是我们自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