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刚参与跑步不久,曾经以配速9的速度跑了10公里以上,当时感觉取得了天大的胜利。但现在却是截然不同的看法,因为距离并不是跑步的全部,这种比走稍快一点的跑步既浪费时间,又锻炼效果不佳。但当时还是新手意识不到这一点,新手就是这样,虽然在跑步,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是跑步,也不知如何跑步。
正确的认识跑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你需要找到几个平衡点,才能真正算得上懂跑步,也才能做到会跑步。
- 距离与速度的平衡
- 运动量与兴趣的平衡
- 坚持与休息的平衡
- 疲劳与恢复的平衡
- 成绩与健身的平衡
- 训练与突破的平衡
一,距离与速度的平衡
包头马拉松赛「劝退落后选手事件」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在诟病主办方组织工作的同时,大家也应关注被劝退选手本身的问题。
此参赛选手非常希望自己能跑完全程,但却忽视了自己速度过低的现实。距离和配速是跑者实力的两方面,犹如走路的两条腿,对于这位参赛者来讲,如果实力不够应选择半马参赛。
跑步小白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分关注距离,而忽视了速度,经常出现超低速长跑,过低的速度中,身体关节肌肉器官参与度比较低,锻炼效果有限。
跑步的强度可以通过提升速度实现,较高速度的跑步,可以充分调动全身肌肉、关节、口鼻心肺等器官参与,既节省时间,也锻炼全面效果显著。比如配速5~6的5公里跑锻炼效果要强于配速8~9的10公里跑,所以单纯追求距离并不可取。
二,运动量与兴趣的平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以兴趣为动力去做一件事,做成功的概率就非常高。跑步也是一样的。
但在现实中,跑步的兴趣经常会被大运动量所消磨掉,所以选择合理的运动量非常重要。
具体的做法是每次跑步不要竭尽全力,跑到七八层就可以,留一点余兴给明天,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让你保持兴趣的新鲜度。
三,坚持与休息的平衡
跑步是一个需要坚持和积累的运动,对于跑步来讲「不怕跑的少,就怕不坚持」。但是现实中坚持和休息容易产生矛盾。
在跑步运动中适当的休息可以恢复体力、避免和缓解运动伤害、培养兴趣等。但是有些跑步朋友由于休息时间过长而中断了跑步,甚至导致半途而废。所以跑者要正确处理休息和坚持的关系。
正确的做法是「跑步不求每天坚持,但求每周坚持」,对于休息来讲,不要打破这个原则,休息时间不要超过一周。
四,疲劳与恢复的平衡
长跑是非常耗费体力的运动,所以出现疲劳是家常便饭,及时消除疲劳和快速恢复身体非常重要,相关的措施和技巧是长跑的一部分。小白跑者很容易忽视这一点,而忽视的后果很严重,这可能会导致你被疲劳感击垮,最后半途而废。
恢复身体的最主要措施是跑后拉伸,这是跑步者每天需要必做的工作,一定不要轻视。
五,成绩与健身的平衡
一些跑步发烧友比较在乎自己的跑步成绩,在提升成绩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但很多人在努力的同时,却偏离了其参与跑步的初衷。
多数人跑步的初衷是为了健身,健身是为了健康快乐,但是过分注重成绩,就会产生很多的负担,这和健康快乐是相悖的。所以跑者不应被跑步成绩所驾驭,追求快乐也应是跑步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去参加马拉松赛,一方面我们想跑出更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它当做一次观赏风景的旅程。
六,训练与突破的平衡
如何在长跑上实现较大突破?其实只有一条路,突破来自于跑步训练的积累。
跑步训练是针对影响跑步的具体因素进行强化提高训练,比如呼吸、力量、耐力、跑姿等,它和日常的跑步有所不同,如果你想实现突破,就必须要做相关的工作。
有些跑步基础不好的朋友,动辄就要去跑半马全马,这是欲速则不达的做法。如果你有突破的想法,应该把精力放在跑步训练上,训练做得好,突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以训练的心态跑5公里,以看风景的心态跑10公里
笔者现在把跑步化繁为简,主要以5公里跑为主,把跑步训练穿插到5公里跑中,5公里跑时间比较短,同时强度比较大,可以担当维持跑步状态的任务。
- 用提高配速来增加强度。
- 跑步过程中做呼吸训练。
- 跑步过程中加入矫正跑姿训练。
- 把热身和腿部力量训练相结合。
- 认真做好跑后拉伸的工作。
在每周的周末,找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路线,进行一次10公里以上的跑步,这次跑步不是为了训练,也不是为了跑步成绩,而是为了探寻陌生环境的新鲜感,是为了观赏路上的风景,当你在跑步的过程中看到意想不到的风景时,你就会体会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含义。
我跑步,我快乐。。。。。
-----END-----
*作者系金融从业者,是痴迷的业余跑步爱好者,望广大跑者朋友多提意见,回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