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给他贴上“负面标签”就够了

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给他贴上“负面标签”就够了

首页休闲益智漂流大师更新时间:2024-08-03

文:亲子第一课堂,糖糖

别让孩子被赋予的各种标签所裹挟,稀里糊涂地在命运里漂流,顺流时欣喜,逆流时沮丧。

01

这些天我在看荣格的《潜意识与心灵的成长》。

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往往是我们觉察不到的,但是又深刻地左右着我们的一生。就像大师说的: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一直读下来,难免不会把这样的思路带入到亲子育儿这样一个领域。那么,潜意识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暗示”?孩子的潜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潜意识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他自己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家克劳特做的相关科学实验:

他要求人们进行慈善捐款,然后把一部分人拿出来贴标签,如果捐了款就贴上“慈善的”,如果没捐款就贴上“不慈善的”。另外一些人则没有贴标签。

一段时间之后,心理学家再次要求他们捐款。

那些贴了“慈善的”标签的人,捐款的数额比第一次捐款时要多很多;那些贴了“不慈善的”人,则更不愿意捐款。另一组没有贴标签的人,则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现。

可见,不管是被贴上了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标签,人们都会根据标签上的内容,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改变,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那个标签的内容。

心理学上的这种现象叫“标签效应”。

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无论好坏,这标签所带来的社会及心理压力,会影响这个人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评价。

而孩子在这种效应中表现尤其明显,他们信任家长和老师,会把大人所说的话当成真理,孩子会陷入“自证预言”的心理模式

02

如果被贴上的是负面标签,

造成的破坏力很大

曾听说在西安的一所小学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放学后,有一些孩子,胸前戴着绿色的领巾,在人群中格外扎眼。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两个孩子嬉闹起来。其中一个孩子满脸愧疚、赶紧把“绿领巾”藏进书包,家长的脸上也全是尴尬。

对此,学校解释说,给这些孩子佩戴绿领巾的理由是希望“激励差生上进,争取早日戴上红领巾。”

可作为儿童心理工作者,听到这样的事情简直让人震惊。

“绿领巾”,“红领巾”的相对存在,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级,哪怕“绿领巾”不是差生的标识,但很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丧失信心。

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建立成熟的认知模式,处在学习、模仿的阶段,他们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你对着他笑,他就对着你笑;你告诉他“你不是好孩子”,他渐渐就会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真的不是“好孩子”,甚至自暴自弃。

03

避免在他人面前给孩子贴上差的标签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家长要避免在他人面前说出孩子的缺点。

你可能认为这是一种谦虚的方式,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父母和别人一起否定了自己的价值。

就像青春期的时候,我有点婴儿肥,就和跑步杠上了。

因为每天都坚持起早去锻炼,回来还给一家人带上早餐,就被邻居夸奖。爸爸总会开心又谦虚地回应一句让我难以释怀的话:“小孩子家精神头足,没事在找事做”。

虽然现在我对爸爸这样的回复能够理解了,但是当时,心里真的不好过,自己的自律和坚持,并没有得到爸爸的正视,作为一个孩子来说,心里委屈又泄气

04

“好标签”使用不当,

同样伤害孩子

有的家长会说,不就是给孩子贴上好的标签吗?简单!

并不是只要给孩子贴上了好标签,他就会变好。因为,贴“好标签”也需要技巧。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应该表扬,但是不能在任何时候夸大其词地去表扬。

常常受到表扬的孩子,一旦发现之前的表扬并不是事实,就会陷入失望、迷茫。

不切实际的表扬,另一方面会让孩子过于自信、爱慕虚荣,时而又过于沮丧、自卑,变得不会实事求是地去面对问题和挫折。

05

对待孩子少一点情绪化批评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

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

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

“现在是骂到一半了!”

“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

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

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

家长问:“记住了没有?”

孩子回答:“记住了!”

家长问:“以后还犯不犯?”

孩子回答:“不犯了!”

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

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

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

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

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

06

用具体的指导代替盲目指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一个孩子很容易、塑造一个孩子不容易,我们不能轻视孩子的情感

在生活中,首先应该尽量发现孩子的长处,并给予鼓励和称赞。

此外,对孩子的进步先肯定、再提要求,强化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而不是把他的“成绩”放在一边,只说“再接再厉”。

事实上,很多孩子顽皮、淘气、好动,这些都可能是好奇心使然,并不能绝对说是好还是坏;有时候孩子做了错事,也很可能是对成人行为的一张模仿,是无意识的行为。

对孩子不满意、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不是任性、放纵地指责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而是应该就事论事,指出孩子具体行为是不恰当的,应该怎么做。

当然,有时候,我们自己可以做到不给孩子贴标签,但是在学校,在朋友群中,他还是难免被其他人贴上标签。

这时,我们要告诉孩子:标签是固化的,但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教孩子拥有一种好心态,就可以抵御别人给他贴坏标签造成的不良影响。

家长对孩子有信心,使得孩子越来越有自信;问题孩子会因为家长对他没有信心,就越来越有问题。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