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背后就一定有熊家长吗?不一定哦。
近日,广东揭阳,一位妈妈教育孩子的做法,让人忍不住连连称赞,直夸这才是做家长该有的样子。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小男孩因乘坐电梯时乱按按钮,监控视频被物业发在了业主群里。
妈妈看到后没有急着责骂孩子,而是带着孩子爬楼梯挨家挨户上门道歉,并且取得原谅后才让孩子坐电梯。
事后这位妈妈回应说,孩子做错时会先了解情况,再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她说管教孩子不仅要在家里教育,也要把他放在整个群体里去教育。
这样既不护犊子,又言传身教的做法,真是圈粉无数。
网友们直呼,妈妈太优秀啦,责任教育会让孩子受益终生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普鲁斯卡娅说过,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而会教育的父母就像孩子前进路上的灯塔,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01温暖的父母,懂得给孩子信任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的信任比金子还贵,而敢于信任的父母也会让孩子感受到无比深切的爱意。
看过这样一则短片:小男孩遥遥因为在学校不肯将蜡笔借给同学,还和对方吵架,惹得爸爸很生气。
妈妈知道后,耐心地开导遥遥。
“家里即将多一个小宝宝啦,但是爸爸妈妈还是一样爱你。而且你是大哥哥,你一定可以成为他的榜样,守护他。”
遥遥听了妈妈的话,似乎有些触动,可表现的依然很霸道。
隔壁爷爷请他吃一颗糖,他竟毫不客气的抓走一大把。
奶奶为他和即将出世的小宝宝都买了玩具,他却一股脑将两个全部拿走。
所有的人都认为应该对遥遥严厉些,唯独妈妈选择相信,她说,“我们要给他时间,他会懂得。”
这天清晨,遥遥偷跑出去抓甲虫,没有和妈妈打招呼。
家里人急疯了,爸爸生气地指责妈妈,“他最近态度这么差,你什么都随着他,要是出了什么事,都怪你!”
妈妈很焦急,她决定出去寻找儿子。这时浑身脏兮兮的遥遥从外面回来了。妈妈又急又喜,赶紧跟了上去。
只见男孩默默地走进自己房间,拉出一个大纸箱。
原来邻居爷爷给的糖果,奶奶买的玩具,不肯借给同学的蜡笔,还有刚抓来的甲虫等等,都被遥遥收藏了起来。
男孩说,“妈妈说大哥哥要守护小宝宝,那我只想把最好的东西都交给他。”
听完遥遥的话,妈妈欣然落泪。果然,儿子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那些在外人看来的霸道蛮横,其实只是身为哥哥想给弟弟妹妹的守护而已。
教育专家李玫瑾说,父母要信任孩子,不要过多地指责。
当孩子出现困惑和叛逆的时候,不要过分的担忧。
先正确的引导,然后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去消化,相信他可以处理好,这比任何都说教和训斥都管用。
而父母无条件的信任,不仅会收获一个善良懂事的孩子,也会让孩子拥有更多地底气,从而变得更优秀和自律。
马伊琍曾在《朗读者》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读高中的时候,老师说她和多个男生早恋。
爸爸听后,特别的平静的说,“哦,好的,那你能不能在纸上写下来男生的名字。”
然后老师就写了一个。爸爸一看就说,那老师还有呢,不是多个吗?然后老师就生气了。
爸爸说,我的女儿我了解,我还是找校长去说吧。最后爸爸和老师两人是不欢而散的。
马伊琍说她当时听老师那样一说,自己就哭了。
一是觉得很冤枉,二是很感激爸爸当时信任自己,同时也让她提醒自己以后要做的更自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
当孩子受委屈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支持他和相信他,陪孩子度过艰难晦涩的时刻,给予他积极向上的力量,孩子感受到这份信任和力量后,会朝着积极的方向继续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乔伊斯.布拉泽斯说:“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
而那些得到父母无条件信任的孩子,不但眼里有爱,心里有光,而且具有很强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温暖他,治愈他。
02智慧的父母,懂得正确的引导孩子你的孩子是否对这个世界很好奇?他们总有十万个为什么?
小小的脑袋里,似乎充满着大大的疑惑,所以总是喜欢问东问西。
那么当孩子总是向父母提出疑问的时候,该怎么回答呢?
这位妈妈的做法就很值得学习。男孩看到墙壁上的插座,很想伸手去摸。
这时妈妈出现,及时的制止道,“哎宝贝,不可以摸这里哦。”
男孩疑惑地问道,“为什么啊....?”
妈妈说这是电啊,触电会有生命危险的。
男孩接着问道,“触电是什么感觉啊。”
听到这里一般的家长都会不耐烦解答,但是这位妈妈并没有这样做。
她找来一个拆解掉的打火机给孩子,并说道,“看,这个小小的打火机里的电池,电一下就会很痛,你要试试吗?”
男孩听了后,跃跃欲试但是有点害怕地说“我不敢。”妈妈这时候并没有着急,而是耐心地说,“那我放在这里了,你想试可以试试。”
这次男孩鼓起勇气摸了一下,果然被电的很痛。
接着妈妈循循善诱道,“看,你刚才摸的插排,如果触电,就像有一万个小电池电你,你觉得你会怎样?”
因为吸取了被电的经验教训,男孩回答道,会痛死我。
妈妈附和道,“对呀,所以千万不要碰电源,也不要洗手不擦手去按电灯开关,这是最危险的行为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所以当孩子发出提问的时候,要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因为这关乎到他们能否产生正确的认知。
就像这则小故事里的妈妈一样,面对孩子的提问,她没有不耐烦。
而是找来小道具,耐心正确地引导孩子,让他切实的感到触电真的很危险。
其实不光是知识科普,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父母都要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和感受,因为这比单纯地说理要深刻很多。
知乎上有这样一则视频,讲述的是父亲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尊重她并耐心引导孩子消化情绪,鼓励她的例子。
在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这位父亲完全做到了平等、尊重和理解。
他先是蹲下身来,温和地告诉孩子:
“当你生气和不开心的时候,不必压抑,大方的宣泄和表示出来。
你可以生任何人的气,但同时也要接受这种坏情绪,不能被它支配太久,要学会走出来。
因为长时间压抑,人会变得很不快乐,会出问题。
如果实在走不出来,就顺其自然,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最后父亲叮嘱孩子,有事情一定要说出来,及时沟通,让别人知道你的原则和底线,这样相处的时候会更轻松和愉快。
情绪管理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在孩子处于心情低潮期,发怒和蛮不讲理的时候,父亲没有选择责骂和枯燥的说教。
而是选择平等地对话,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开导她并给出正确的建议。相信这位父亲的做法,定会教出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
著名作家珍妮·艾里姆曾说过,“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因此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父母自身要不断地感悟和学习,然后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灌输给孩子,从而起到正确的指引作用。
03优秀的父母,懂得陪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学心理博士舒天丹说,“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
若是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就得付出实际行动。
近日,湖南益阳有一位妈妈,为了女儿能够实现梦想,就用特殊的方式陪她训练。
原来12岁的女儿卜静怡酷爱跑步,被身边的同学称为“小飞人”。
她的梦想是世界田径冠军,因此为了圆梦,她每天都会坚持跑两个小时。
而卜静怡的妈妈,为了帮女儿加油打气,于是每天陪着一起训练。
但因为女儿跑得太快,骑着自行车和电动车都追赶不上,只能骑上加油的摩托车陪她。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对母女太有爱啦,女儿努力上进,妈妈温暖可爱。
她们一起为梦想努力奋斗的样子,令人不禁想起另外一位同样陪女儿考研的妈妈。
50岁的白永旗原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
2019年,女儿露露报考了西南医科大学儿科专业的研究生考试。
然而考试在即,女儿却无心复习。为了鼓励女儿认真备考,白永旗决定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做一名陪考妈妈,加入“考研大军”。
母女俩一起努力,互相支持,互相探讨,一起在工作繁忙之余,利用所有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
走路听网课上厕所背单词,下班再也迟会研究难解的数学题,经常一学就到凌晨很晚。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白永旗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而25岁的女儿也考上了该校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
作家莫言说过,“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是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然有一个优秀的家长。
而这种优秀不一定是学术和专业上,更多地是指父母在孩子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支持度,是精神上的鼓励和行动上的陪伴。
很多父母希望希望孩子金榜题名,人中显赫,可却只是嘴巴上说说,从不付出实际行动。
让孩子认真学习,自己却在旁边打游戏;让孩子努力上进,自己却总是消极怠慢;让孩子善良包容,自己却表现地尖酸刻薄...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永远不要低估言传身教的力量。
身为家长,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样才能做到共同成长,登顶高峰。
04世界上若是有一种工作终身都不能辞职,那么这个职业一定是父母。
而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父母。
所以若想培养出好孩子,父母不仅要合格,更要不断的学习。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到充分信任,正确引导外,还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作者简介:扬州漫,农业大学硕士,90后宝妈,热爱生活,希望通过文字给更多的人带去温暖和慰藉。文章为原创首发,禁止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